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杀菌素是新型生物源农药,系刺糖多孢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单因子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刺糖多孢菌培养条件。结果筛选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瓶转速、摇瓶装液量4个因子,为本实验奈件下影响刺糖多孢菌生物量的主效因子,4因子贡献率总和达90.8%,建立了回归模型Y=7.73-0.63x1+0.42x5-0.20x7+0.20x8,决定系数R^2=0.9767,调整决定系数R^2=0.9359,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显著,生物量最大预测值可达9.18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e acerina)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黄豆粉2.26%,(NH4)2SO40.16%,CaCO30.45%,NaCl 0.19%;最佳发酵条件为20℃,100r/min,起始pH值为7.0,在250mL的三角瓶中加入优化发酵培养基50mL,发酵培养240h;在发酵过程中,不必补加各成分,其原始培养基成分已足够整个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福建省福州市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编号3—50并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3—50气生菌丝上着生半个孢子,常形成穗状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时可见到横隔,产生单孢子。细胞壁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属细胞壁TV型,故属于糖单孢菌属。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与绿色糖单孢菌相似,但又有差别,是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绿色糖单孢菌福建变种(Saccharomonospora viridis var.Fujianensis Ruan).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摇瓶发酵控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摇瓶发酵控制条件对红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A1B2C2D2:前期发酵、中期和后期发酵三阶段发酵温度分别为31℃、33℃、29℃,发酵起始pH值为6.7,摇床转速控制为:0~48 h为220 r/min,48~96 h为300 r/min,96~144 h为220 r/min,144~168 h为150 r/min。优化后菌株UL5的发酵水平比优化前提高15.54%。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US-50L(A)生物反应器对红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在后期按优化方案向发酵液中补入混合物X,可使最终发酵液的生物效价和红霉素A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由对照样品的6089u/mL、81.16%提高至条件样品的8316u/mL、89.78%.同时,通过多尺度参数分析,阐明了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优化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染色体DNA用PsTi酶切后与载体PUWL201连接,转化变沿青链霉菌(S.lividans)TK23的原生质体。采用双重抗性筛选得到了9个转化子。分别抽提其中的质粒并再次转化原生质体,在含红霉素的平板上各筛选约200个转化子,其中3个在抗性板上生长良好,分别命名为PLP42、PLP1b和PLP44。对其中的PLP42酶切分析表明,其含有约3.0Kb的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染色体DNA片段,它的载体部分发生了缺失。以PUC18为载体,将PLP42的1.7kb-KpnI片断克隆、测序、经与Genebank的ermE基因顺序比较,证实巳克隆了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红色糖多孢菌08L作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UL5菌株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2.6%。再通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淀粉3%,糊精3%,葡萄糖2%,黄豆饼粉3%,玉米浆1%,硫酸铵0.15%,碳酸钙0.6%,磷酸二氢钾0.02%的条件下,UL5菌株在诱变的基础上,发酵水平再提高15.2%。  相似文献   

9.
沙枣糖合成烷基糖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枣糖和脂肪醇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L16(4^5)进行烷基糖苷的合成,我出了合成烷基糖苷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15-120℃,常压反应,反应时间5~7h,m沙枣糖:m乙二醇:m正十二醇=1:2:1.2,选用0.8%的对甲苯磺酸和0.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酸为催化剂.沙枣糖转化率达87.5M,产物表面张力为29.1~33.7mN/m.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上述3种酶活性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用SOD和MDA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老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在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对其产酸率、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21.96g/L,糖酸转化率达15.34%.  相似文献   

12.
生产工艺条件对过氧化钙产率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法以氯化钙和双氧水为原料,考察和研究了氨水和双氧水的浓度、反应温度、稳定剂的种类及浓度对过氧化钙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稳定剂是体积分数为3%的三乙醇胺,氨水体积分数为6%,双氧水体积分数为15%时,过氧化钙的产率(37.5%)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株,在蔗渣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腐植酸发酵过程中接种量、通气量(搅拌次数)、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有效且可信度高,回归方程为:y=4.6844+0.03251+0.0208A-0.041 9θ+0.202 5D,其中发酵时间、接种量和通气量与腐植酸产量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ABS塑料无氰仿金电镀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BS塑料基体上化学沉积铜 ,然后在 5 0℃、电流密度为 0 9A/dm2 、沉积 35min的条件下得到光亮镍镀层的基础上 ,进行Cu -Zn二元合金的焦磷酸体系仿金镀 .重点对镀液性能和工艺条件进行探讨 ,得到了焦磷酸钾浓度为 36 0g/L ,电流密度为 1 2 5A/dm2 的最佳工艺条件 .  相似文献   

15.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保健米酒,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2,接种量为10%,温度为25℃,初始pH 5.0,发酵时间为8 d.研制出的红曲酒色泽鲜亮,酒香浓馥幽雅,协调悦人,集风味、色泽及口感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ICC20887为生产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发酵工艺条件对L-缬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适宜初糖浓度、生物素添加量、VB1添加量、玉米浆添加量分别为90g/L、80μg/L、0.20mg/L、30g/L,发酵期间,24h前pH值应控制在6.5~6.7、后48h应控制在7.0~7.2,温度30~31℃,发酵周期应控制在66~72h.  相似文献   

17.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ICC20887为生产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发酵工艺条件对L-缬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适宜初糖浓度、生物素添加量、VB1添加量、玉米浆添加量分别为90 g/L、80 μg/L、0.20 mg/L、30 g/L,发酵期间,24 h前pH值应控制在6.5~6.7、后48 h应控制在7.0~7.2,温度30~31℃,发酵周期应控制在66~72 h.  相似文献   

18.
野西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阐明野西瓜的活性成分,并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果实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及光谱解析技术从野西瓜果实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它们是: 6-Hydroxy-12-carboxy-blumenol A-β-D-glucopyranoside(Ⅰ),1H-吲哚-3-乙腈4-O-β-葡萄糖苷(Ⅱ),(6S)-Hydroxy-3-oxo-α-ionol(Ⅲ), 3- 醛基吲哚(Ⅳ), 腺苷(Ⅴ),次黄嘌呤核苷(Ⅵ), 对苯甲酸鼠李糖醇苷(Ⅶ), 蔗糖(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除Ⅱ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Ⅲ为新天然产物,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