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火锅,又名火碗、暖锅,兼顾北方气候严寒与炙烤的饮食习俗改良而生,既有典雅含蓄之静,又不失炽热奔放的自然野趣,是制作佳肴的上等炊具。植根晋北乡土的大同火锅,从岁月的严寒中锤打出绵延古今的生命火种。火锅的材质虽有砂、瓷、铜、景泰蓝等数种,铜火锅却因其可繁可简、亦华亦朴的随和品质,普适各方,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2.
正大同铜器在当地人民生活中占有极特殊的地位,可谓家家有铜器,人人爱铜器。日常居民家中,从陈设装饰用品到日常生活用具,使用铜器的习惯极为普遍。如铜火锅、铜锅、铜壶、铜瓢、铜勺、铜漏勺、铜铲等,家家皆有。老式家具上都喜欢用铜来做装饰品,大平柜上镶嵌的铜次镜,被家庭主妇擦拭得净光锃亮,犹如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满室生辉。做工讲究的大立柜对开的柜门上镶嵌着铜拉手,形似悬挂着的两个小月牙。就连  相似文献   

3.
正铜作为大同城市文明的重要元素,在千年古城的历史浪潮中扮演了极不寻常的国礼角色。大同地处"屏全晋而拱神京"的战略咽喉,铜行是大同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手工业门类,铜制器物历经由皇家兵器、贵族工艺器到民间日用器的演进脉络,日渐生发,游走寻常百姓之家,续登大雅风范之堂。于2014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更是在山西乃至全国的传统工艺类目中跻身前茅,其中尤以铜火  相似文献   

4.
什锦铜火锅     
对于火锅,大家肯定不陌生,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在山西大同,最正宗的火锅还属什锦铜火锅.它爽而不腻,鲜美可口,是大同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大同铜器是汉族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大同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因此而被称为"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  相似文献   

6.
正大同铜器闻名遐迩,但生产场所的条件十分艰苦。大同古城善化寺西侧仿古商业街的一间店铺内,琳琅满目的铜制品吸引了众多游客。75岁的李安民静静地坐在店内一隅,在铜金属特有的光泽映衬下,这位守护大同铜艺的老人,似乎仍在思忖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冯禄芝制作的"卢医山"布老虎色彩艳丽、感官明快,圆头、曲尾、大眼睛。为了表现兽中之王的威武,夸张了"卢医山"布老虎的头部,其大小几乎与虎身相同,突出表现眼睛和嘴部,四肢粗短,尾部小巧,整体给人一种憨厚大方、朴实俊秀的感觉。不过布老虎制作工序复杂,手工缝制一个布老虎要好几天时间,工期长、成本高,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8.
正面塑是用白面捏制成的各式造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山西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岚县面塑历史悠久,沿袭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岚县面塑制作工序复杂,从和面、塑形、蒸制到插花、着色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大拇指和食指的灵巧配合下,通过揉、搓、压、剪、捏、推等手法制作成各种花草、水果、花鸟虫鱼等。该项技艺在2009年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晋作家具高超的手工技艺,是一代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古老的手工制作比现代科技制作的家具,形象更为逼真、生动,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期以来,唐人居孜孜不倦,始终坚持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把大量散落民间,能够代表晋作家具特色的家具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整  相似文献   

10.
正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中,面塑大多出自妇女之手,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法进行传承,岚县面塑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到城市谋生,包括面塑艺术在内的民间手工艺术在市场上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新时代的发展和严峻的市场形势,考验着面塑艺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岚县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李成秀深知要想使面塑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就  相似文献   

11.
正手工制作一件精美的银器,主要需要铸铅模、打银皮、压粗模、银皮填胶、上胶板、錾刻、磨焊口、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里还包含若干复杂的小工序。錾刻是银器制作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也是"晋工"金银制作技艺的特色。不论器型大小,都錾刻有满满的图案。錾刻过程中火候的把握很关键,如果功夫不到位,錾刻出的花纹凌乱,不够精美。要想制作好一件作品,在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潜心研究基础上,往往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仔细雕琢。  相似文献   

12.
正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石雕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传统手工业者的代表。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就继承了千百年来石工的灵魂。手工雕刻,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或许在匠人本身看来,雕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不自知的艺术行为,围绕多种工具,信手拈来,如  相似文献   

13.
无铜超导性     
在4月,贝尔实验室宣布了一种具有惊人特征的高温超导体的制作:该超导体不含铜。自从两年半前发现氧化铜材料在高达30K的记录下有超导性以来,发现的任何高温超导体都含有一套铜一氧层,而且研究人员想知道铜是否是必须的。由罗伯持·凯文和伯特伦·巴特洛哥领导的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已经证明铜不是必须的。这种新材料是钡、钾、铋和氧以Ba_0.6、K_O.4、BiO_3  相似文献   

14.
正泽州铁货多是手工制作,用料为生铁。经蜡模制作回收、熔铁、浇筑、打磨、后续加工等前后共68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每一个产品从模具的设计到零件的铸造,再到成壶的修整,要经过62道冶制工序。生产中,不仅要将本土传统文化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还要融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和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使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把真正的铁壶,首先要经过设计师们绘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20,(1):22-25
正她从事民族工艺行业,把"弘扬民族工艺"作为创业宗旨;她让手工制作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农村妇女在家致富;她走进老年大学和养老基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立足于科技教育,把手工制作纳入到学校实践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她放眼于国内外市场,立志要把中华民族工艺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6.
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两汉后,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清徐砖雕制作是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上主要通过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随着晋商的崛起,清徐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处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次递出现,于是,清徐便被周边人群美称为"砖瓦圪洞"。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变革,传统民居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化。坛、庙、寺、观基本停建,随之"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晋居建筑也越来越少。20世纪初,清徐境内庙宇不断拆除,砖雕市场日见疲软,加上清朝时期砖雕市场需求量小,从事本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相伴着清徐砖雕传统手工技艺也越来越濒临危机。直到近代,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砖雕业才慢慢升温。但清徐砖雕传统的手工技艺因其本身的深度、广度、综合性与群集性,必然为合理传承造成极大难度,而由于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器雕刻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砖雕日益缺乏丰富的人文积淀和艺术审美。清徐砖雕正在逐渐丢失古老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3):4-5
<正>环保灯笼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幼教机构开展了"制作环保灯笼倡导低碳生活"手工制作活动,中外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旧挂历、旧纸盒、废旧布块等原材料,精心制作出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芮城雅婷布扎技艺经历代传承,精工细作,至今有相当时期。传统布扎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制作的一种布制工艺品。布艺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纯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9.
正从"朝靴"到"时尚手工布鞋",在市场整体走低的老字号当中,侯天龙一如既往地靠传统手艺走国际市场。宝龙斋的千层底布鞋,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制作工艺严谨、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难度大、耗时长、工序多,做一双鞋要近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成文要求,做一双鞋要花五六天的时间,手工鞋底,每平方寸纳81针,一双鞋要2 100多针,麻绳粗、针眼细、用手勒得紧,针码还得布均匀。手工缝  相似文献   

20.
<正>浑源传统铸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工艺精湛,它年代长、影响大、价值高,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浑源铸钟制作技艺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据中科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学者鉴别和认定,浑源铸钟技艺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古代塔基遗址是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的,源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1 000年左右。浑源铸钟不仅是中国古老冶炼铸造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