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天文学革命:虚拟天文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恒 《科学》2002,54(2):13-17
约400年前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使人类首次摆脱了用肉眼直接观测天空的历史,为从哥白尼开始的天文学革命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历史悠久的天文学经过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展,演变成了一门崭新的科学,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大的发现。牛顿能够独具慧眼,把这种神秘的引力归纳成这条定律当然是功不可没,但要是没有开普勒把行星运动先归纳成三条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许就不会那么顺利了。开普勒发现每颗绕日运行的行星的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太阳在椭圆的焦点上;其次他又发现当行星接近太  相似文献   

3.
名词浅释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对任一个行星说,行星到太阳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行星绕日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的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麦克斯韦是英国物理学家。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磁场变化可以产生电场的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惑应定律。他反对超距作用,认为任何作用的传递都必须经过某种物质媒介,电磁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磁场来传递的。这样,就在近代科学史上首次引进了场的概念。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哥白尼革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肯定哥白尼“日心说”之于发动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意义的同时,指出哥白尼学说本身也禀承了古代“拯救现象”的传统,意在对和谐完美宇宙论的复归,而并不具备近代实验科学的品质。真正的科学革命,是经过了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努力,到了牛顿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才终于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号"任务组近日证实,位于一颗类太阳(与太阳类似)恒星周围"可居住带"内、与地球大小相对接近的一颗行星被发现,这也是首次发现这样的行星。此外,还发现11颗可能也如此的候选行星。这标志着在寻找另一个"地球"方面的又一个里程碑。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开普勒-452b——是迄今已知除地球之外在可居住带内运行的最小行星。所谓可居住带,是指能让行星在其中环绕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行、并且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地带。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类医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大胆质疑,并努力纠正错误,终让科学战胜了谬误,从而赢得后人的敬仰。他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安德烈·维萨里……维萨里领衔创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被誉为"解剖学之父"的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不但是真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而且也可以说是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正如哥白尼和伽利略开创了地球和天体运动方式的新思维一样,维萨里彻底改变了西方关于人体结构的旧观念。  相似文献   

7.
赵峥 《自然杂志》2011,33(3):166-173
本文摘自作者所著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一书,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了提出“日心说”的曲折经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遭受的迫害,开普勒的不幸人生遭遇,以及他们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1619年 行星运行法则 开普勒 行星轨道不是真圆,开普勒注意到它们描绘出的椭圆轨迹,得出新的行星运行法则。 1831年 电磁感应 法拉第 在闭环电路中移动磁石可产生电流。当时曾错以为是电流表的误动作,结果进一步研究导致了这一重大发现。 1900年 量子理论 普朗克 吸收所有电磁波的黑体所释放的热量只是些  相似文献   

9.
太空的交通规则 卫星的飞行和其他行星一样要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著名的科学家开普勒发现了太空的星球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称为开普勒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卫星围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地球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图1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有时,宇宙学家会带着大声的抱怨被拖入一个他们怎样也想像不到的令人困惑的宇宙之中,在1500年代和1600年代,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证明了地球只不过是环绕许多恒星中的一个旋转着的行星之一,从而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的小宇宙观。1920年代,埃德温·哈勃(EdwinHubble)证明宇宙是不断地  相似文献   

11.
正如哥白尼和伽利略开创了地球和天体运动方式的新思维,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则改变了西方关于人体结构的旧观念。1543年,维萨里关于微观世界的宏论《人体的构造》出版了。同一年,哥白尼出版了一本革命性的论著,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维萨里发掘了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原著并继承了人文主义的医学传统,他是第一代整理盖伦著作的学者之一。从他的工作领域来看,维萨里既是典型的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也是医生、解剖学家和艺术家。不像林耐和盖阿斯,维萨里能够明确地、公开他指出前人的错误。通过他以…  相似文献   

12.
<正>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公式为a3/T2=k。  相似文献   

13.
吴家睿 《科学》2004,56(4):27-28
古希腊人相信,自然是按照理性设计的。理性的精髓是数学,因此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是以数学方式设计和运行的。到了17世纪初叶,著名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将毕达哥拉斯的观念用于对星球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支配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相似文献   

14.
顾凡及 《自然杂志》2016,38(6):461-466
像哥白尼和伽利略这样的近代科学开创者已经为绝大多数公众所熟知,但是和他们同时代的另一位可以与之比肩的科学巨匠维萨里,一般公众却很少听说。因此, 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事迹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16.
Ж.  ВИ  罗长海 《世界科学》1989,11(10):46-50
简单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是两个方法论上的调节器;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这两个原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哥白尼、布拉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时代,认为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这种观点具有巨大的意义,“简单意味着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因而可以把它比作已经解释清楚了的东西。相应地,复杂就意味着在简化世界图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A.菲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推测出:星球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即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8.
王家骥 《自然杂志》2017,39(5):358-364
距太阳仅39光年外有7颗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它们正围绕一颗质量只有太阳质量8%的恒星运转。这些行星的轨道和木星的4颗伽利略卫星的轨道差不多大,围绕恒星转动的周期只有一天半到十二多天。它们都很可能是石质行星,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大气,其表面至少有部分区域具有宜居条件。更多这样的行星正在被发现,它们和上述行星在韦布太空望远镜发射并投入科学观测运行后,将成为其优先观测目标。那时,就可以对这些行星是否存在大气以及如果的确存在大气的话对其大气成分得出结论,极有可能因此发现在某一颗或者几颗太阳系外的行星上确实有生物存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4,(2):4-4
正科学家最近运用新技术获得的探测数据暗示,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400光年的行星"开普勒-78b"是一颗"不应该存在的"行星。这颗炽热的熔岩世界距离其母恒星不到160万千米,每8.5小时就环绕母恒星一圈。按照现行的行星形成理论,在如此靠近恒星处是不可能形成行星的,而行星形成于别处之后也不可能迁徙到这里。"开普勒-78b"  相似文献   

20.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公元1473—1543年),创立了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动的日心学说,给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唯心主义宇宙观以沉重的打击,伟大导师恩格斯对哥白尼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指出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还指出,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哥白尼对天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的一些新的进展,作为对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诞生五百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