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正神州十三号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六个月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飞行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同时,航天员乘组将在太空"出差"六个月,"刷新"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小瑞 《少儿科技》2013,(8):9-10
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预定区域,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各项太空任务,平安返回地球家园。回望激动人心的15天太空之旅,相信同学们谈及最多的一定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如果神话故事中奔月的嫦娥真实存在,她一定也  相似文献   

4.
吴丽颖 《青年科学》2008,(11):12-13
专家解读出舱"小插曲"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了6分钟的时间。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地面训练开门,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航天员在地面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模拟训练,但地面是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环境的,因而操作过程肯定会有差别。但这个过程加强了我们对太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神舟”原列飞船一次又一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这些男航天员是火了一个又一个。这次缍轮到女航天员啦,今年六月份,我国的“神舟九号”飞船就成功搭载一名女航天员上太空了呢!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不断超越的自然极限莫过于上天入地,从飞天、奔月的古老传说到近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人类古老的愿望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揭秘真实版的"天庭"太空生活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入驻"新家"后,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活动,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太空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别看宇航员们离开了地球,可他们毕竟不是神仙,吃喝拉撒睡依然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曹立新 《科技潮》2005,(11):54-55
太空生活总是令人向往的,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面的生活环境炯然不同,在与外界隔绝的飞船密闭舱居住,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是饶有趣味还是充满惊险刺激,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些什幺?他们怎样睡觉?怎样行走?他们可以洗噪吗?让我们来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相似文献   

8.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11,38(2):26-29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腾空,8分半钟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有6名航天员随机升空,其任务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舱、一些补给和设备,包括机器人航天员2号,航天员还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在完成上述使命后,"发现"号己于3月9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是"发现"号的第39次飞行,也是它服役27年来最后一次执行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淑芳 《奇闻怪事》2012,(11):12-13
我国"神九"飞天在即,据介绍,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其中包括我国的首位女航天员。我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可以说就是一位女性的太空旅行。然而在现实中,因为生理差异,女性进入太空将要克服更多的困难,面临更多的挑战。全球迄今为止的数百名航天员中,只有56名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正加紧建设中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预定在2009年完成。无论组建还是使用这个实验舱,都需要平时生活在地面的航天员到那里去工作。航天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他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太空医学”。前不久,甚至已经研制出了专门供航天员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12,(8):8-8
三名航天员,三个“第一” 这次“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三名航天员都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刘洋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景海鹏是第一位两进太空的航天员,刘旺是第一位真正操控飞船的人。  相似文献   

12.
匀诸 《广东科技》2003,(12):47-47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太空食品主要是糊状食品、复水食品和“一口吃”食品,由于口感不好、不易软化、碎屑多,基本被淘汰。如今航天员的菜单上已有80多种可口的食品和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太空     
公元2003年10月16日6时40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小时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披着巡天万里的征尘,顺利从天外归来。不少同学会问 :究竟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的呢? 刷牙洗脸怪方式 和地面上生活一样,宇航员早晨起来,也要刷牙、洗脸、梳头,有时还要把胡须剃光......按照地面上的通常刷牙方式是取出牙刷,挤上牙膏,然后漱口……而在太空,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它很难控制水不飘浮,所以,苏联宇航员是用湿毛巾刷牙,在手指头上缠上一段湿毛巾,沾点清洁剂,伸进嘴里,反复地摩擦牙齿,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清理牙齿的作用,另…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中国空间站举世瞩目瞩目,航天员在"太空家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的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吧下他们的情况吧!农家出身的航天员都很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是从湖北枣阳一个普通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这次已经是他第3次执行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任务。他是首位进入太空的将军航天员,被誉为"飞将军"。如今,年近60岁的聂海胜再次出征。为此,他特意染黑了鬓角的白发。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12,(7):6-6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人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我国出征太空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技潮》2011,(10):60-63
近年来,中国航天大戏不断上演,从"嫦娥奔月"到航天员太空漫步,载人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跨越。2011年9月29日,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冲天而起,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顺利地送入太空轨道,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少儿科技》2013,(7):9-10
弱水河畔,胡杨林中。在甘肃酒泉这片广袤的大漠上,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追寻国人建造载人空间站的梦想,开启了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10、9、8……3、2、1,点火!"指挥员的口令响彻戈壁滩,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准备就绪,发射场上旋即响起一阵剧烈的轰鸣声。顿时,烈焰升腾,大漠震颤,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托举神舟十号飞船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媒体年在美国116名现役宇航员中,只有53人上过太空,其他63人则一直呆在地面上“干杂活”。如果想让这63人每人轮到一次上太空的机会,需要等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9.
环球     
正哺乳动物在太空环境中能否正常繁衍生息?这是科学家们一直探索的前沿课题。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宣布,首次在太空中实现小鼠的胚胎发育,并在全球第一次于地面上看到了小鼠胚胎在太空发育的清晰照片。?暗物质粒子真被"抓"过吗?"四大金刚"可能会给个说法。科学家们已有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