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怀凯 《科技信息》2009,(33):I0193-I0193,I0172
本文首先对接受美学和等效翻译理论进行了分别介绍,然后分析了二者的共同点一对接受者的关注,继而重点阐述了二者的三个方面的本质不同:理论来源的不同,研究范式的不同和意义观的不同,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尽管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从成长小说这一视角对澳大利亚小说家马丁·博伊德的《露辛达·布雷福特》中的主人公露辛达从少女时代到暮年之时的成长历程作了研究分析,分别从天真懦弱、陷入困惑、跟随前进、成熟蜕变四个方面剖析了露辛达这一人物从天真到成熟这一坎坷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面对虚伪的世俗礼法,他愤激而发,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主张,唱出了这一时代叛逆精神的最强音。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歌、辩文和家书中,却又表现出他对人间世事的关心,对儒家伦理的遵从与捍卫。这种矛盾心理不仅来自他独特的存在体验,更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孟的浸润,老庄的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从内在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矛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制度、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的作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刻画了爱米丽这个精神变态的悲剧人物。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内战失败以后依然留恋过去,无法面对现实的精神病态。本文拟从心理学和女性爱情观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很多矛盾现象能通过心理解析的途径找到合理答案。影响孔子心理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明知失败的必然与不甘认同的愤慨两者之间的冲突,安贫乐道的道德倡导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物;二、其本人政治主张的实质与推行方式之间发生的背反情状,使他常于两难之间不得不作出违心的选择;三、社会的动乱给生命造成的威胁。总之,孔子道德主张的多重性是各种要素对其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发展流变是一个充满矛盾同时也是充满了活力的进程:在审美观念上,虽然雅化潮流成为一种强势往前推进,但是,俗词的创作传播作为一种源于市井民间的活力涵养着词的生命肌体;理性上的拒斥与实践的热衷这一心理矛盾使宋词从政治教化的重负中逃逸出来,保持一种感性鲜活的审美品质;执着悲哀与超越悲哀两极的情感趋向冲撞对流衍化出宋词丰富多采的审美形态;在性别上,一种整合了双性特点的的抒情范式使宋词具有了更为隽永的滋味;文体上虽有尊体与破体之辩,但在创作实践中,词的破体而行却为词带来了多元多姿的审美风貌;风格上婉约与豪放的消长变化这组过去探讨的最多的矛盾则更多的和以上五组矛盾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动态地分析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文章认为,霍尔顿心理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外在表现与潜在愿望的矛盾,此种矛盾经历了孤独中渴求理解、厌恶中寻求美好、反叛中索求生命意义等三个方面的历程。通过分析,文章揭示了霍尔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形成的心理轨迹。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当代工业革命后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史云燕 《科技信息》2010,(2):186-186,188
近年来,由于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采取亲西方的政策,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经常为天然气价格争得不可开交。如今,这种争端又转入文化领域。今年4月1日,果戈理诞辰200周年,俄乌分别纪念,都宣称果戈理是本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从而拉开了文化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的著作《简·爱》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及性格,更是评论的焦点.传统评论普遍认为,简·爱是女性自立、自尊、自爱的典型代表.但如果以“解构”的视角,采取“细读”之法,重新对简·爱的人格进行“精神分析”,结果会发现,其心理并非健全,其性格是自我压抑、平衡失缺、自相矛盾.在当下社会,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释压,保持良好的心态,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他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尤其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2.
非为一代独有,实为千秋共宝。曹雪芹和莎士比亚,两位大师巨匠并肩而立。他们都是上天派来的智慧使者,是来去匆匆的神祇精灵,悄然路过人类居住的这个遥远星球,在尘世的心灵撒下无数悲欣交集的情感种子,任人类情感之海泛起难以平息的惊天狂澜,就飘然消失于茫茫星空,无踪无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水下文化遗产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法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内容,目前对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归属的问题存在争议.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文化、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意义.国际上和我国都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归属问题做了一些规定,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认识、使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莹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4):102-104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虽存在片面性,但其核心的"距离的内在矛盾"说却是辩证而科学的。对于这一点,朱光潜先生是从美感经验出发加以论述的。试在文学活动的视野下观照"距离的内在矛盾",通过分析其在创作和欣赏中的辩证作用,明确"距离的内在矛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悲悯的入世情怀和雄健的军人气质是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文化的滋养使他具有悲悯的入世情怀;雄健、刚劲、慷慨悲壮的军人气质深入到他的血液中,使他的散文有一种大气磅礴、阳刚勃郁的"力之美"。  相似文献   

16.
悲悯的入世情怀和雄健的军人气质是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儒家文化的滋养使他具有悲悯的入世情怀;雄健、刚劲、慷慨悲壮的军人气质深入到他的血液中,使他的散文有一种大气磅礴、阳刚勃郁的“力之美”。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遗民,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明遗民,而相比之下,清遗民显得过于平淡.清遗民在民初上海租界中的聚集空间可以视为一种福柯所谓的异质空间.遗民圈是存在于租界和民国两个主流社会中的反空间,遗民们在上海租界中建构的地理空间和心理认知空间,如镜像般反映出作为生产对抗话语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殊途同归 ,当然已经不是纯粹的文学问题。我们以超乎文学的理论视角来给以观照 ,不难发现 ,在这里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层的历史积淀 ,即 :大国骄民的夜郎心态导致深重的民族自卑感 ,终而重建以民族自强为核心的新的价值体系。正是这同一的民族文化根性 ,同一的心理态势的深深刺激与牵引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相继演绎了一个几近一致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20.
王鼎钧和李存葆都是极具现代意识的作家,针对当下的生态问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和他们都曾经生活于齐鲁大地,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在齐鲁文化的大背景下,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人生经历的不同点,这又形成了他们不同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