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Z1)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 ,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 相似文献
2.
林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4):81-85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提出了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理想旅游景观格局的配置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图和地形图等,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中,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景观是该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不均衡;各景观组分面积与周长的分布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植被景观斑块总体特征分析表明,农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与暖性针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遥感影像畸变、景观格局演变指标不明确、不同种类景观林的格局演变预测准确性较差的问题,分析大型河道抗风景观林树冠覆盖特征,建立景观格局演变模型。预处理与校正研究区遥感影像畸变,设定面积变化指数、R响应指数、I响应指数以及P利用指数作为树冠覆盖特征描述指标,完成研究区的树冠覆盖特征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演变指标,得到研究区的总体景观格局演变态势,完成大型河道抗风景观格局演变建模分析。实例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景观林的格局演变预测结果中,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贴近真实情况,可准确模拟景观林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5.
6.
<正>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它是空间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是定量研究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规律,分析空间格局的目的在于在表现上无序的景观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或有序的规律。景观格局分析有助于探讨景观空间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过程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因此,它已成为景观生态 相似文献
7.
强化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南宁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南宁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善与建设提出初步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25年来是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8,2000和2012年福州市三期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同时结合新型景观指数PPU和Sq P(sq)等指标,分析福州市24年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12年间,福州市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质景观,其优势度指数最高,分离度指数最低;城市建设用地向西、向南扩张明显,城市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未利用地破碎度最低;建设用地与耕地、水体之间转移量大,减少的耕地和水体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在RS-GIS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针对闽江下游沿江地区景观生态类型在整个研究区、不同地貌区、不同行政区和不同缓冲区的格局特点和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沿江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区域自然属性强;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水平和垂直分异明显;河流沿江景观格局受人类干扰影响深刻,亟须进行生态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0.
以景观中性模型中的SimMap模型来模拟湿地的景观格局.在不受任何特定生态过程或自然地理过程的限制条件下,随机模拟不同集聚水平下的湿地景观格局;同时选取相应的景观指数来比较真实景观和随机景观的格局变化.研究发现,真实景观和模拟随机景观相比更复杂,更破碎.从斑块数目大小这类指数来看,真实景观的斑块密度较大,平均大小较小;从各种形状指数来看,不同景观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1.
13.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方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体系,更好地开展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工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文参照《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表》,结合我校的实际经验,根据制定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原则建立地方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4.
15.
对酯酶方法测定的常规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可见光谱分析,建立了DNA酯酶活性测定的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吴成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Z1)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 ,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 ,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 ,应加强实践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 ;并且指出对《中国地理》课程应按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