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现场调查与动床模型试验,分析研究汕尾港海区波浪运动、泥沙来源及破波带内沿岸输沙与岸滩变化;评估目前出海航道轴线走向的合理性。采用夏都公式、Engelund的底沙公式和詹·弗莱兹夫的推移质回淤量计算公式,按正常年份波浪作用与特殊年份台风浪作用等不同情况,预测了5000吨级与万吨级的港池和出海航道底沙回淤量,提出了维持港池、航道水深与减少回淤量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鳌江口为例,通过试挖槽实测资料分析及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浙江南部淤泥质强潮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及航道开挖后泥沙回淤规律.研究表明,因河口迅速展宽,水流扩散,输沙能力不断减弱,河口区的最大浑浊带为拦门沙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形成拦门沙浅段.拦门沙开挖后泥沙回淤规律为:航槽回淤主要发生在风浪天,台风期发生骤淤,无风天航槽泥沙淤积较少.回淤的泥沙主要是滩面泥沙在风浪作用下的局部搬运.风浪过后,挖槽内发生"冲刷"现象,主要是由于浮泥密实造成的.通过与天津港等淤泥质海岸台风期骤淤的对比分析,认为较强的动力条件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鳌江口骤淤的主要原因,在动力较强的淤泥质海岸骤淤强度较大.此外,还探讨了该类河口拦门沙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珠江三角洲横门出海水道的整治工程研究中,引进了一种计算以推移质造床为主的水道冲刷深度的方法,针对推移质造床的水流、泥沙特点,将推移质看作接近床面运动的浓度较高的悬移质来处理,并引进一综合参数来校正将推移质作为悬移质近似处理时造成的与实际情况的差异,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的实测值得率定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较好地反映了推移质引起的冲淤情况,较为准确地计算和模拟了推移质河床的冲淤数量与冲淤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螺旋流流态入手,考虑泥沙的运动状态相似,讨论了螺旋流中均匀泥沙在有效重力和绕流阻力作用下成为悬移质的相似律,以及泥沙的起动相似和悬移相似的同一性问题;分析了螺旋流输沙过程中沿程阻力损失。它为螺旋流输沙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深水港建设中有关淤泥质海岸的水力,泥沙和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77-84
本文以连云港在淤泥海岩上建设深水港为例,根据淤泥质海岸的水文泥沙运动的一般特征。得出淤泥质海岩建港中航道及港池的淤积规律,同时,就淤泥质海岸口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泥土处理所产生的泥土扩散和水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盐灌船闸泥沙模型模型,研究闸下泥沙淤积规律,探讨减少闸下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试验研究表明:盐灌船闸修建后,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是严重的;利用汛期部分水量由船闸集中放水冲沙,对清除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是有效的;在泄水冲沙同时采用机船拖耙等搅沙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冲沙效率;改斜坡式断面为直立式断面,缩小下游引航道的过水面积,不仅能减少淤积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冲沙效率。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控制领域中,较多理论需要试验验证,以模拟实际建筑振动特征为目的,基于振动特性相似,提出了一种结构振动模型相似律,为建筑结构抗振模型的制作、试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计算淤泥质海岸围垦多年回淤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对淤泥质海岸围垦后淤积强度估算的简便方法,根据第一年计算或实测得到的淤积强度值,计算以后多年的淤积强度,采用此方法与杭州湾边不滩围垦多年实测资料验证,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极为简便,可供实际工程估算使用。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深水港建设中有关淤泥质海岸的水力、泥沙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连云港在淤泥质海岸上建设深水港为例,根据淤泥质海岸的水文泥沙运动的一般特征,得出淤泥质海岸建港中航道及港池的淤积规律,同时,就淤泥质海岸港口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泥土处理所产生的泥土扩散和水质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口近岸区三维潮流及悬沙扩散的一种分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文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1999,32(3):346-349
在建立模型时,对三维浅海流体动力学方程进行时间分步计算,在垂直方向上引用σ坐标变换,并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在水平方向上,采用迎风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离散应用本模式与相应的理论公式做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及参数选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以及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CHs、PCB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8~1.23,0.18~1.82和1.36~8.99ng/g(干重),与其他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的有机氯含量较低.悬浮颗粒物中有机氯的含量随不同采样站位和季节而异,但平均含量高于沉积物.本文基于两个航次的调研,综合报道了这些有机氯化合物在研究海域中的含量和组成分布,并对其残留水平与污染状况及来源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长江口水域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H、盐度、沉积物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长江口水域悬浮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稳定pH范围”,而且该范围基本一致,均在6.5—9.5之间;几种沉积物的最大吸附盐度值均在6左右,范围为5—7;单位重量沉积物上的磷酸盐吸附量随沉积物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绝对吸附量则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大部分沉积物样品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现出吸热反应的特征,但有的沉积物样品却呈现出放热吸附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虎门悬浮泥沙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年虎门口ADP的反向散射声强数据,和同步采样经实验室过滤得出悬沙浓度的数据,建立了半经验公式,得到虎门高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的时间序列;计算的悬沙浓度与水样法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是7.4%,与目前通用的悬沙浓度测量仪器的误差相当,为提高ADP仪器使用效率,更好地研究沉积动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泥沙与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江口河段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学、磷的等温吸附、pH值、盐度和泥沙含量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的影响诸方面,对长江口泥沙和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相应的关系式及变化规律,并计算得到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时间、泥沙的饱和吸附量、解吸量及细颗粒泥沙对磷的表观等量吸附热。实验分析结果有助于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富营养问题的研究,对长江口水质管理、污染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应用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讨论了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潮差、高潮位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潮相时各种混合动力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还从混合产生的环流效应、絮凝作用、层化界面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悬沙输移和聚集的原因,并用二维盒子模型计算验证了环流对河口泥沙聚集的效应。本文的结论深化了以往对长江口混合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其对悬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讨论了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潮差、高潮位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潮相时各种混合动力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还从混合产生的环流效应、絮凝作用、层化界面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悬沙输移和聚集的原因,并用二维盒子模型计算验证了环流对河口泥沙聚集的效应.本文的结论深化了以往对长江口混合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悬浮泥沙定量遥感综合模式及其在珠江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太阳光在水体中传输的物理机制入手,引入水体光学厚度概念,根据辐射传输理论,推导出悬浮泥沙定量遥感的综合模式,该模式具有明确清晰的物理意义.并且该模式在条件简化下几乎包含了前人所推导的所有半经验模式,包括线性模式、对数模式、Gordon模式、负指数模式、统一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珠江入海口水域的悬浮泥沙调查与监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江口的实测水流流速、悬沙含量及其级配资料,分析了它们变化的规律性,并用通用公式进行了验证.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测资料与现有理论和经验公式的拟合程度较好;在相对水深η=0.4处的流速、悬沙含量及其级配与垂线平均值基本一致,因而可用η=0.4处的流速u0.4与含沙量S0.4来计算单宽输沙率.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悬沙锋及其对物质输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长江口水域多次水文测验,取得了大量的水流和悬浮体等资料,又进行了锋面现象跟踪观测。从而表明长江口分布了范围宽广的悬沙场,并形成了含沙量梯度较大的悬沙锋。悬沙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时空变化较为复杂,可出现内,外两个锋面,锋面是清,浑水接触带,促使悬浮体絮凝和沉积,因此悬沙锋的消长和进退对悬浮体起着过滤效应,长江口外北冲南淤的格局和水下三角洲的廓形与悬沙锋平面形态基本上相吻合,反映悬沙锋对物质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