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民看重他的历史背景,表现『回归欧洲』的愿望。现年71岁的美国生态学家、拥有美国和立陶宛双重国籍的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1月4日在立陶宛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中,击败其对手立陶宛前总检察长、律师保劳斯卡斯,最终赢得总统宝座,爆出一大冷门。因为一位长期生活在国外且年事已高的候选人能够战胜土生土长又年富力强的对手,这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属罕见。立陶宛人民为什么要把这位有特殊身份的人推向国家权力之巅呢?这位老人总统又会把年轻的立陶宛带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2.
请您回答     
n月8白至巧日先后访华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有立淘充共和国总统,越南国家主席一2.,德国总理—。第二届东亚田径锦标赛11月14日在香港结束。中国队获得一块金牌、—块银牌和5块铜牌。 3.n月14日_宣普就任巴基斯坦第四任总统。 4.成功。n月16日—在女子国际象棋赛中卫冕《请您回答》答案1.布拉藻斯卡斯,黎德英;科尔2.15;83.法普充。莱加利4.谢军请您回答 ~~  相似文献   

3.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是率先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这三国认为,发行本国货币是一个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也是它们独立后进行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因而这三国独立后立即实行了货币改革,现已取得较显著的成效。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三国中第一个发行本国货币的国家。它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办法。在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苏联的动荡局势中,民族矛盾和冲突显得尤为突出,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分离主义倾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为标志,一些加盟共和国要求走向独立的呼声开始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公开宣布独立或向独立过渡;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也准备步其后尘;除吉尔吉斯之外的所有其他加盟共和国也都各自通过“主权宣言”,宣  相似文献   

5.
李亚男 《世界知识》2023,(17):38-39
<正>7月12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期间会晤,双方就“激活双边沟通渠道”“在各层级开展更频繁的接触”达成共识。土希这一对毗邻的“宿敌”在相互指责和对抗了16个月后,又一次默契地向彼此伸出了橄榄枝。此番和解来得似乎有些突然,却并非无迹可循。今年2月6日,土耳其接连发生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6.
肯尼思·戴维·卡翁达作为独立时代的总统,他的名字是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从 1964年10月赞比亚独立之日起,担任总统职务达27年。1991年10月,在赞比亚举行的首次多党制选举中,卡翁达及其领导的“联合民族独立党”败给了原工会领导人奇卢巴及其领导的“多党民主运动”。大选失败后,卡翁达自觉让位并移交权力,成为非洲“第一位在和平选举中下台的独立时代的总统”。1991年底,卡翁达宣布退出政界,并辞去了“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  相似文献   

7.
美国为实现对俄罗斯西部的战略遏制;俄罗斯不容他人染指卧榻之侧;争夺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北约东扩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美国总统克林顿又于1月16日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总统请到华盛顿,签署了美国的《美国一波罗的海三国伙伴关系宪章》。  相似文献   

8.
孔刚  宋文月 《世界知识》2013,(23):34-35
2013nian 11月初,消息从乌克兰首都基辅传来:乌克兰或将在本月底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欧盟“东方伙伴关系”峰会期间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对此人们早有预感,因为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就已经明确表示:“我坚信11月的乌克兰一欧盟联系国协定以及乌克兰一欧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将是提高乌克兰人民福祉的重要工具。”但是饿罗斯却对此做出了消极反应,  相似文献   

9.
7月18日,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卡马病逝后的第5天,长期担任副总统和博茨瓦纳民主党总书记职务的奎特·马西雷在国民议会中被推选为新总统。当天,马西雷在议会大厦前宣誓就职,出任博茨瓦纳独立以来的第二任总统。博茨瓦纳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它曾是英国的“保护地”,叫贝专纳;1966年9月独立后改称博茨瓦纳。独立以来,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所以,已故的卡马总统曾连选连任达14年之久,这次领导人的接替也很顺利。马西雷1925年出生于博茨瓦纳南部卡尼耶城,是  相似文献   

10.
7月10日,乌克兰进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55岁的库奇马得票率超过52%,当选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另一位候选人、现任总统克拉夫丘克落选。  相似文献   

11.
近来,苏联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开联盟建立70多年的先例,掀起要求“独立”的浪潮。它冲击着苏联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世人瞩目。在碧波万顷的波罗的海东岸,自北向南延伸着苏联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他们的面积分别为4.51万、6.37万和6.52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57.3万、268.1万和369万(1989年),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23日,在波罗的海东岸的苏联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有数百人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要求“独立”和“自由”。波罗的海东岸这三个共和国原来分属于波兰和瑞典版图,18世纪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胜利后,三个民族的工农劳动群众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于1918年底相继建立本  相似文献   

13.
立陶宛     
面积 65,000平方公里人口 2,700,000人首都维尔纽斯立陶宛是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之一,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十月革命后一年(1918),立陶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协约国立即出兵镇压,扶植立陶宛的资产阶级复辟;反动政权在国际帝国主义支持之下,统治立陶宛达22年之久。在这期间,外国资本控制了立陶宛的经济命脉,银行掌握在德国人之手,火柴厂属瑞典火柴大王所有,劳动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1940年7月21日,立陶宛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国家会议根据人民的意志,重新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并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出加入苏联的请求,同年8月加入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纳粹德国破坏了立陶宛工业生产能力的三分  相似文献   

14.
彭姝祎 《世界知识》2017,(10):32-33
经过4月23日和5月7日两轮投票,法国总统大选宣告结束。在第二轮投票中,马克龙以65.5%对34.5%的得票率战胜勒庞,当选新一届法国总统。在首轮投票中,独立候选人“前进”运动创始人艾曼努尔·马克龙和极右势力“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分别以24.01%和21.3%的得票率战胜其他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  相似文献   

15.
3月10日,62岁的苏哈托再度当选印尼总统。他是1965年“9·30事件”后上台的,当了一年半代理总统后,1968年3月正式登上总统宝座。这次是他第四次当选总统,任期到1988年。翻开印尼从1945年独立到1965年这段历史,其特点是政党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犹如走马灯,最短命内阁只有几个月,最长的也不过两三年,政局动荡不稳。苏加诺虽然当了20多年总统,但大部分时间实行议会制内阁,由总理掌握实权,他的权力有限。象  相似文献   

16.
请您回答     
l、_月_口,不结盟运动成立30周年纪念会在_首都阿克拉举行。 2、新近与中国建交的爱沙尼亚首都是_,拉脱维亚首都是_,立陶宛首都是_. 3、新加坡共和国总统__9月911至16日访华。 4、9月17日,第46届联合国大会接纳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大韩民国、_、_、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7名新成员,从而使联合国成员增加到_个。 5、__总理安德烈奥蒂9月巧日至21日访华。请您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是最晚加入的(1940年)却又是最早退出的(1991年)。虽然独立至今已近7载,但在三国中始终留有一道阴影——俄罗斯问题。4月8日,当时还是俄代总理的基里延科宣布,由于拉脱维亚国内反俄情绪上升,根据叶利钦总统的指令,俄罗斯政府已制定出对拉实施经济制裁的具体措施。两国关系再度绷紧。此举在波罗的海三国引起强烈震动。美国和欧洲国家纷纷表示关注,欧盟及欧安组织立即派要员前往拉脱维亚进行紧急调解。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独立后,昔日作为辽阔的苏维埃大陆西部窗口的加里宁格勒州一夜之间成为一个孤“岛”、一块远离俄罗斯本土几百公里之外的飞地。它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历史变迁加里宁格勒州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9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78%,有城市22座。加  相似文献   

19.
2月7日凌晨,海地“终身总统”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强大的人民反暴政斗争压力下,携妻挟女,带着20多名随从人员仓皇出逃。海地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次海地人民反暴政的斗争是该国182年独立史上前所未有的,外电评论说这是海地的第二次独立。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的独裁统治已有28年之久。1957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让—克·杜瓦利埃的父亲,号称“老大夫”的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在一次军事政变后上台,从此开始了杜氏家族的黑暗统治。老杜瓦利埃于1964年自封为“终身总统”。他是一个狡诈阴险、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为了镇压人民,他于1958年建立了总统私人卫队(也称政治警察或秘密警察),  相似文献   

20.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