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甲骨卜辞语料为基础,把本体作为知识表达和共享的载体,对甲骨卜辞语料连行标注,特别实现了基于本体的语义标注,试图构建语义标注的甲骨卜辞语料库,以便实现甲骨文辅助考释和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诸家认定的甲骨卜辞各个形容词的考,发其为十大类,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形容词只有三类,共有24个,其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其次是状语和谓语,其中“宁、吉”后面不跟一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在三峡地区一些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常发现有用于占卜的甲骨,甲骨的原料主要选用于鱼鳃骨和龟腹骨,与北方中原地区的甲骨原料多用牛肩胛骨、龟甲及鹿、羊、猪骨等有一定差异。三峡地区甲骨上的钻孔数量是由早期数量少到晚期逐渐增多。甲骨的制作方法除了受到北方中原甲骨文化的影响外,其自身特色也十分明显。三峡地区的甲骨无文字,而北方中原地区甲骨上多刻有文字。从甲骨使用的时间上看,甲骨延续时间长。通过对三峡地区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的甲骨研究和分析,可明显观察出其甲骨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而为“巴文化土生土长说”的观点提供出一些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4.
"田"与"狩"在甲骨卜辞中构成一对同义词,但在与地名、狩猎对象、其他动词、否定副词及方位词的搭配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岁"、"年"、"祀"在甲骨卜辞中不能构成一组同义词,从三个词的历时搭配上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共时与历时的视角考察词语搭配情况,有助于我们考察同义词或类义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壮族鸡卜,依据鸡胯骨上原生血窍的数量、位置及插签的角度、朝向构成的卦象来判断吉凶,源于远古时代的占象。犹如汉族先民在商周时代的甲骨占卜及其卜辞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样,壮族鸡卜及其卜辞则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华夏民族的龟筮占卜信仰演绎为《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而壮族的鸡卜信仰演绎为《鸡卜经》之后,则与《摩经》结合,构成了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月"、"夕"二字的构形,一般认为在早期甲骨文中以"月"字无点、"夕"字有点占优势,后期甲骨文中则以"月"字有点、"夕"字无点居多。《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释文》则以为花东卜辞中"夕"字无点,加点即为"月"字。笔者通过系统考察后认为,此种论断有失严谨。花东卜辞中依然存在着"月"、"夕"构形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14世纪晚期~前11世纪中期,在中国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和兽骨,因其文字被契刻在甲骨之上,故称甲骨文。殷墟的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因而成为我国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该文从甲骨档案的发现、历史起源、历史影响及历史意义几个方面阐述了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4,(1):35-40
潍坊国宝艺术馆所收藏甲骨清晰的表明,甲骨的种类不仅存在以前所未见的牛头骨、牛下颌骨、鳖背甲和蚌壳,为甲骨分类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而且在以前所见甲骨种类中也存在众多以前未知的品种。其中,既有龟的背甲与腹甲连为一体的整体性龟甲,也有未经过整理的牛肩胛骨,还有以漆涂抹过的牛肩胛骨和牛肋骨等。这些不同种类与品种的甲骨,为甲骨的品种研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资料性基础。而卜巫之所以选择这些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的甲骨,依据并非是其他,而是在于这些甲骨在民俗观念中都被看成是具有一定的灵性。而民俗观念中的灵性,被卜巫嫁接到宗教之中,成为被选择动物甲骨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不仅对于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深化巴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中国甲骨学上的地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未解读甲骨字考释研究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未解读甲骨字考释难度量化方法,可帮助研究者优先选择出难度较低的甲骨字进行针对性研究,避免在考释难度极大的甲骨字上做大量无用功。先把所有甲骨刻辞构建为一个庞大的甲骨刻辞网络;再通过网络节点间的关联关系,计算出未解读甲骨字和已解读甲骨字之间关联关系;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未解读甲骨字考释难度的量化数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甲骨拓片图像中自动提取甲骨字符信息,本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甲骨字符提取的双分支融合网络(dual-branch fusion network for extracting Oracle characters,EOCNet).EOCNet包含3个基本特点:首先,为了能够利用生成网络较强的结构信息描述能力,E...  相似文献   

13.
在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中,缀合破碎的甲骨片是一重要的准备步骤。由于甲骨质脆,又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岁月,所以在出土时多已裂成碎片。只有尽可能地将这些碎片缀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了解卜辞的文例、位置和语法规律,更全面地研究卜辞的内容。1917年,王国维首先将《戩》1.10与《后》上8.14两片级合,不但开创了缀合的先例,而且由于词意的连续而推断出上甲到示癸的顺序,纠正了《史记·殷本记》的错误。1937年,郭沫若同志在善斋甲骨中成功地缀合了三片,解决了上甲至大庚周祭的顺序。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印了《殷虚文字缀合》,将《殷  相似文献   

14.
据河南濮阳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 ,和虎文化是狩猎文化 ,龙文化是农耕文化 ,论证中华虎文化的起源早于龙文化。又从虎岩画、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获虎”、古文献中虎壮军威以及黄帝陵之地形“龙盘虎踞”等文化事象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与人类学等方法论证中华虎文化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合集补编》是学术界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而编纂的一部大型甲骨资料汇编。其中收录在第三、四册中的一部分周祭卜辞,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在相重、分期、按语以及释文等方面,尤其是释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多而且琐碎。针对其中所收录的周祭卜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纠正,尤其是利用周祭制度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周祭卜辞的规律和原则对释文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6.
甲骨缀合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穷尽收集和统计《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从2014年10月1日出版至2017年12月31日的缀合成果,简要阐述其研究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类型学分析,并以实例说明《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缀合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新史料的“发现时代”。这里所说的史料发现包含的内容是广阔的,不仅有甲骨卜辞、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异族古文字、各地出土的古铜器、新旧石器时代的地下遗存、猿人头骨与牙齿、内阁大库档  相似文献   

18.
巨大的宫殿、恢宏的宗庙、气势磅礴的王陵,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残断的甲骨卜辞,虽然常常只存留只言片语,但仍可读出百转柔肠。  相似文献   

19.
《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自2014年10月刊布以来,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从新材料公布问世、初步研究、缀合复原三方面加以概述。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其缀合情况——缀合者、缀合成果的时间分布及缀合的总体特点,并提出了加大缀合力度、加快工具书编写等研究思路,以期推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研究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殷墟甲骨卜辞是殷人卜祭诸神的实录,祭祀对象涉及殷代所有神灵。殷人所构筑的天神系统、地祇系统和人鬼系统,生动呈现了上古社会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奠定了中国传统宗教鬼神世界的基本模式,其造神特征和对自然神祇的尊卑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