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言和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和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和化的密切关系。英汉翻译中的化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化因素、准确传递化信息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潘诚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3):110-111
翻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驾驭中西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艺术。要搞好中西语言的翻译工作绝非易事。它要求译者要有扎实的中西语言的基本功,熟练地掌握所译语言,熟悉文字国(或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加强文化修养,掌握中西语言互译时的特点及不同的表现方法。本文就翻译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须必须切合语言环境,任何言语活动的进行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场合、人物和方式。在翻译中,译者除了要考虑原语本身的语言因素外,还必须重视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翻译离不开语境分析,如果忽略原语赖以产生的特定语境去进行翻译,则往往会导致误译。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些误译例子的辨析,谈谈如何在翻译中进行语境分析,以阐明语境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曾说过:"任何国家的文明,来自外来影响的产物总是多于本国的发明创造"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于冠西先生说:"人类文化从整体来说,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汇聚、交流的产物"但文化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化交际活动,而原中化缺省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这种交际活动失败或失误。化缺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化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化缺省进行探讨,可以获得对化缺省系统的认识,并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找出合理、有效的翻译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化的传递和移植。基于理论界对翻译和化界定的不一致性.应把握翻译中化传递的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有扎实的语言功夫和深厚的化功底;第二、明确语言是化的一部分;第三、掌握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以及言内关系。从而实现源语和目的语最大限度的对等,这是翻译研究的重点。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化的一部分。英语动物类习语作为社会化的一部分,在进行汉译时必须考虑化渊源的影响和制约,在“形似”和“神似”之间作出选择,同时也要考虑译读因素,进一步实现由“弃形保神”向“形神兼备”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津花 《科技资讯》2013,(18):232-232,234
随着英语固际化进程的发展,英语文学的传播越来越广,其中,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要准确、完美地传达出原著的内容,这不仅要求译者精通两种语言,熟悉两国文化,具备正确的翻译理论。还要掌握高超的翻译技巧。本文试从文化差异的处理.合理归化原则的运用以及模糊性语言,双关语、典故等的翻译来分析英语文学的翻译技巧,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汉英的称谓语分属两个不同系统并各自扎根于自己的化,在称呼方式的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语言翻译来说,关键是要通过称谓语翻译来提高对不同语言的化差异的敏感意识,恰当地把握译语化,尽量做到同类型称谓尽可能接近的转换,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虽然只有廖廖几字,但在翻译中涉及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和语言形式差异,要择好它,也颇费心机,须有一定的语言根基和背景知识。好的景点译名应该对一个旅游景点的介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必须使外国旅游者听懂或看懂,引发兴趣,使他们慕名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首先考虑外国旅游者的特点和中外文化背景差异,消除两种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负影响,译出地道的英语景名,增大接受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达意上讲究语言的修饰,绝不能硬泽、死泽,照搬原名勉强对译。那么,具体的操作要注意些什么呢?本文从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我国展会外宣的传播实效,依托亚里士多德“三诉诸”和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对比分析厦门两大国际展会官网与国外两大国际展会官网的英语文本,探讨展会外宣文本的修辞策略。研究发现,国外展会外宣文本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和更佳的宣传推介效果。建议外宣译者从国外受众的视角对文本进行重构,综合运用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的修辞策略,用贴近国外受众需求的实用信息充实英文官网文本,用亲近国外受众的表述润色英语文本的语言,达到写者、译者和受众的“同一”和视域融合。[关键词]展会外宣文本;英译文本;修辞策略;受众意识;“三诉诸”理论;“同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诱导行动。提出译者可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并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认为介绍原语文化、社会风情的旅游资料多采用直接翻译的阐释法为好。  相似文献   

13.
翻译究其实,是译者在原作与译作读者之认知取向、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和文化各要素间的相互矛盾较量中,协调这些矛盾,终而给原语所承载的各类信息找到一个最佳输出途径的过程。在此意义上,任何译文都可以看作是译者协调翻译中诸矛盾,使其暂时达成某种程度妥协的结果。造成妥协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着重从译文接受者认知框架、译者翻译能力、原语与译语语言文化差异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进而指出翻译中的妥协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探究这一现象背后之原因有利于引导译者更好地游刃于翻译诸矛盾之中,实现翻译真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以翻译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要解决语言空缺带来的翻译问题必须从研究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等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10-113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译文的探讨,总结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 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 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佐良作为一名翻译家,不但擅长于实践,而且对翻译理论也有着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好的翻译应该是顺译与直译的结合,并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他认为翻译不能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就是指译者,而客体则包括原作者、原作、原作读者、译作、译作读者五个方面。译者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主客体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建立新翻译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归化法"是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1995年定名的两种翻译方法之一,应用在英译汉的实践中即意味着让英语文本符合汉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汉语情景。而语义引申法是在翻译实践中将"归化法"切实运用的主要技巧之一。掌握了语义引申的几种主要出现情形有利于译者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将"信、达、雅"贯穿于译文之中。  相似文献   

19.
翻译评论是联系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宏观或是微观意义上的翻译评论均应至少覆盖语义层面、语言层面、拼写、标点、逻辑关系、文化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检验与鉴赏。明确翻译评论中的着力点对翻译教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对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及中西文化差异,采取相对应的翻译对策,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