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树冠高度种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树冠不同层次的年龄将杉木树冠划分为若干年龄段,研究了安徽省休宁县山斗杉木种子园福建种源不同无性系以及不同树冠高度的种子质量,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正常种子、涩粒、空粒百分率以及正常种子活力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平均涩粒含量56%,最高达81%;空粒仅为11%左右。(2)树冠上部第2、3年龄段(第1年龄段无球果)正常种子百分率最高,中部、下部次之;涩粒百分率随年龄段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2.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杉木、马尾松种子细胞质冻结和玻璃化形成的温度,并分析了种子内含物成分与细胞质玻璃化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细胞质被检测到玻璃化状态的存在,其玻璃化状态形成的温度(Tg)为-52.386℃,杉木种子细胞质的冻结温度为-34.323℃。马尾松种子细胞质未被检测到玻璃化状态的存在,其细胞质在-24.826℃的温度下结晶。(2)杉木种子粗脂肪含量低于马尾松种子,且杉木种子低聚糖/蔗糖的比值(O/D值)高于马尾松种子的O/D值,说明较低的脂肪含量和较高的低聚糖含量有利于细胞质玻璃化状态的形成。(3)含水量与细胞质玻璃化状态的形成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利用不同栽植代数杉木工林根际土、非根际土及杉木各器官浸提液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杉木人工林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根际土及非根际根土中均存在抑制杉木种子萌发的物质,随栽植代数增加抑制作用更趋明显;杉木各器官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杉木叶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杉木林下常见植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则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说明杉木人工林存在自毒作用,这可能是杉木连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用IDX法测定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及其标准化。结果发现,马尾松和樟子松种子浸种16h后,在15℃、相对湿度接近100%的培养箱内培养56h,然后在25℃、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分别干燥3h、2h,再作射线摄影,此时生活种子与死亡种子含水量的差异能在射线照片上形成密度反差,据此可以测定种子的发芽能力,即生活种子含水量高,吸收射线能力强,在射线图象上表现为密度均匀,胚与胚乳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X射线衬比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碘化钾是杉木种子衬比射线检验的最佳衬比剂;衬比过程是: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16h;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在40%的碘化钾溶液中处理2 h;在流水中冲洗5~6min后在70℃下干燥4h。研究结果表明,胚和胚乳(雌配子体)发育良好且未被碘化钾浸渗的种子都有生活力。用X射线衬比法测定的34份杉木种子发芽能力(X),同它们的实际发芽率(Y)相当一致。它们的关系是Y=-1.5+0.998X,r=0.97。  相似文献   

6.
小茴香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香种子在浸种4小时后吸水就达饱和,最大吸水量相当于风干种子重的185%。茴香种子以浸种16小时、25℃下萌发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相同大小不同饱满程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无差异,中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优于大粒和小粒种子.但芽的伸长以大粒种子最快.裂为两半的单果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芽长均明显好于双悬果.  相似文献   

7.
代凤贵 《武夷科学》2007,23(1):65-68
本文通过对不同杉木母树及球果对后代遗传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树间不管是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球果或种子千粒重的大小,其苗期生长(苗高、地径)和幼林生长(树高、胸径)遗传品质差异都不显著,故在杉木母树或杉木优树选择时,不能以球果及种子大小而决定取舍,说明不同母树或其不同家系其后代遗传并不受球果或种子大小的约束,而是该家系遗传基因决定的.不同杉木母树或家系,其遗传品质主要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张晓春 《甘肃科技》2000,16(2):36-36,11
种子包衣剂是本世纪中期加拿大科学家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农药和种子肥料。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1982年用高分子聚合物合成大豆包衣剂。日本标株式会社用包衣剂将小粒种子大粒化或丸粒化。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从90年代初也试验和研制了种子包衣剂 ,种子包衣剂在作物病虫害防治、增加作物苗期营养、保苗、抗旱、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功效独特。种子包衣剂系用于使良种标准化与病虫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农业高科技产品 ,但是目前尚无一种适合干旱地区使用的种衣剂。针对这一缺陷 ,我们试图予以填补 ,以期解决在甘肃和其它干旱地区经常出现的春旱而…  相似文献   

9.
杉木不同世代、类型种子园种子品质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省22个杉木种子园的种子品质进行了连续4a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种子在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芽苗生长,活力指数等6项品质性状上,分别比普通种子平均增长8.6%-19.5%,2.0%,4.7%,2.7%和8.4%,平均遗传增益依次为4.7%,8.9%,0.8%,1.2%,1.1%和2.6%,约有60%-95%种子园的种子,在不同品质性状上优于普通种,45.5%的种子品质全面优于普通种,不同世代种子园之间,种子品质无明显变化规律,一般以1.5代种子园较好,2代次之,1代居后,由优良无性系组成的双系种子园,种子品质优良。优良种源种子园种子活力表现较为突出,强于1代,1.5代和2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直播种子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林业育苗的工作经验、体会和感受,从选址与作床、选袋与配土、装袋与摆放、种子处理、播种覆土、苗期管理、鸟和病害防治、越冬保护、起运要求等九个方面对樟子松直播种子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择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基于时空约束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把承载攻击的报文序列作为描述入侵检测系统检测能力的基础,通过时空约束及其对应的内容约束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空间进行等价划分,完善基于分辨率方法提出的系统能力测度体系.实验表明,基于时空约束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力评估方法相对于传统评估方法可...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实验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参照MIT Lincoln实验室的入侵检测实验方案,建立了一个基于Linux主机的入侵检测实验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入侵特征选择方案,并应用进化神经网络检测入侵,实现了对多种攻击的实时特征抽取及检测。实验表明:系统设计合理,特征抽取及检测方法有效,能较好地检测已知和未知入侵。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智能性、准确性和检测效率,针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阐述了使用关联规则及其优化算法,对日志文件进行特征分析与知识发掘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在对某一日志文件的入侵检测中,准确率平均提高45%,检测效率平均提高50%,大大增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抵御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的入侵检测系统(IDS)。该IDS由至少两个部件组成,同时在PC级开源软件组件基础上实现了该IDS。系统中的传感器位于企业防火墙与Internet的连接处,分析器位于防火墙内侧。传感器通过运行tcpdump程序提供基本的网络嗅探功能。分析器每隔一小时通过SSH通道从传感器获取tcpdump数据文件,随后对从子目录过滤器中得到的tcpdump过滤器集合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IDS能有效识别DDOS攻击。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安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将入侵检测与防火墙结合起来运行在网络中的新方法,将入侵检测作为防火墙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使防火墙通过入侵检测及时发现其策略之外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也可以通过防火墙对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17.
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化配置是当前IDS研究的新兴领域。结合IDS的具体目标,在分析已有的基于最优敏感度的优化配置方法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然后通过决策树引入成本,提出考虑更为全面的基于成本的入侵检测系统配置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分别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分层抽样理论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通过统计网络数据包负载字段中的字节分布规律,得到数据包异常的度量,将此度量作为分层特征参数,用以从总体中抽取出有价值的样本。建立了基于Mahalanobis距离的异常检测模型对样本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ARPA 1999年IDS评测数据集,在选定的97个待检测的攻击实例中,当保证误报率低于19/6时,本方法可以达到50%以上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煤体的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致使煤层的可注性降低,且煤层注水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差。选用螯合剂增加煤层注水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所注低渗透煤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可以使矿物质解络成离子,使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孔隙被疏通,水在煤层中的流动性增强;煤层中矿物质离子的浸出量随螯合剂IDS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大, IDS用量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时性价比最高;IDS作用后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下降;含硫矿物质(例如黄铁矿)中金属离子被螯合后硫被释放,从源头上减少了硫的含量,同时IDS又是可降解环保型螯合剂,其使用对环境无毒性影响。煤层注水添加螯合剂为复合动力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IDS和蜜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IDS中运用蜜罐技术的总体结构设计,并对蜜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该设计能够利用蜜罐技术的优势弥补IDS的缺陷,可以有效降低IDS的漏报和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