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进行稳定分析,利用能量法求出在单向或双向纵向均布荷载或沿周边均布剪力作用下四边筒支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的临界力。  相似文献   

2.
空腹夹层板的构造及连续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腹夹层板是一种的楼盖体系,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介绍了空腹夹层板楼盖的构造及特点。采用Reissner型夹层板理论,导出了空腹夹层板连续化的六阶偏生分方程式,给出了矩形平面周边简支条件下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并作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蜂窝型钢筋砼空腹夹层板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型钢筋砼空腹夹层板结构是在空腹夹层板结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对它的一个工程实例实施了1/3缩尺模型试验,得到结构在静力荷载下的变形与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达12.8kN/m^2结构仍未破坏,此时挠度为跨度的1/460,且裂缝小于0.3mm,结构安全度达2.0以上,与理论分析结果比较,证明了实用分析方法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可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型蜂窝形钢空腹夹层板楼盖的竖向振动舒适度,以自振频率和加速度为双控指标,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结构基频和各阶振型;然后,采用行走路线法对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结构在人行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考虑跨高比,上覆混凝土板厚度和上、下肋刚度对结构基频和加速度响应的影响,对结构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蜂窝形钢空腹夹层板基频随着跨高比、上覆混凝土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上、下肋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峰值加速度随着跨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上覆混凝土板厚度及上、下肋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起拱对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内力的影响,采用SAP2000建立了28个四层模型,包括7个未起拱模型和21个起拱模型,其跨度涵盖了空腹夹层板18~30 m跨范围。对上述模型中影响起拱内力和设计内力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肋和剪力键起拱轴压力增大,需对其设计轴压力进行调整、放大;薄板起拱拉应力大幅度减少,需对相应设计拉应力进行折减;边梁的起拱水平剪力、起拱水平面内弯矩以及上下肋起拱轴拉力减小,采用其设计内力进行设计,可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拟夹层板分析法来建立空腹夹层板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二个位移函数F和f来表示三个广义位移。由于假定了计算中面的存在,将基本方程简化的关于F和f的联立方程组,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提高钢空腹夹层板剪力键的传力效率,将传统的方钢管剪力键改为带翼缘的十字型剪力键,又称异形剪力键。对该结构设计5.3 m×1.3 m×(0.2+0.1) m的缩尺模型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采集挠度和应变等数据。介绍使用大型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软件ANSYS对该结构进行模拟的建模方式。将试验采集的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度较高,可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采用文中所述有限元建模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较方钢管剪力键,异形剪力键的腹板与盖板协同传力,使得剪力键各部位受力更加合理、均匀,传力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空腹夹层板连续化分析的两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腹夹层板的构造特点 ,提出了空腹夹层板连续化分析的两种计算模型。其一为三层板模型 ,其二为五层板模型。分别建立了空腹夹层板基于两种模型的基本微分方程 ,并推导出矩形平面、周边简支条件下的级数解 ,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交斜放空腹夹层板是在空腹夹层板楼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大跨度楼盖结构,具有网格造型美观、受力性能好等特点。为研究新型楼盖结构的刚度,以拟建工程为例,基于Midas Gen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正交斜放空腹夹层板楼盖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现场浇筑一次成型的空腹夹层板,在设计时应考虑上肋表层混凝土板作为翼缘对空腹夹层板整体刚度的贡献;上、下肋高度对空腹夹层板刚度影响最大,在楼盖设计时,上、下肋肋高宜按网格边长的1/10~1/15取用;当楼盖的长跨比1.5时,正交斜放空腹夹层板楼盖相较于正交正放空腹夹层板,刚度储备大,抗变形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两类多层与高层建筑钢筋砼楼盖结构体系-空腹夹层板与鱼骨式空腹夹层板。此类体系有优良建筑功能,它集承重,维护,装修,管道支架的一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并可节约工程总造价10-15%,通过几项工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介绍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的理论研究方法与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理论研究成果由于缺乏通用程序在工程运用中的局限性,探讨了该板柱结构体系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用算法。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采用TAT三维空间杆系有限元分析软件时的模型处理办法,并提出了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论分析与实践表明,空腹夹层板楼盖体系属板片空间结构范畴,具良好的力学特性、建筑功能效应及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凹坑缺陷是蜂窝夹芯结构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其有限元建模是对蜂窝夹芯结构开展数值仿真的难点之一。利用凹坑缺陷的关键参数构建凹坑缺陷的几何模型,推导凹坑缺陷范围内各点相对理想平面的偏移量计算公式,并利用ABAQUS Python中的节点坐标修改函数实现理想平面上各节点的偏移;对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创建了无缺陷蜂窝夹芯结构建模插件和含凹坑缺陷蜂窝夹芯结构建模插件,该插件能够实现含凹坑缺陷蜂窝夹芯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利用上述插件研究了凹坑缺陷关键参数对蜂窝夹芯结构固有频率和临界失稳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蜂窝夹芯结构的前两阶固有频率和一阶临界失稳载荷均随凹坑直径的增大而降低,也均随凹坑深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在飞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夹层壁板是飞机结构中理想的、结构效率最高的结构形式之一。简述了蜂窝夹层结构的典型蜂窝几何形状和面板、蜂窝芯材种类及相应性能,介绍了国外主要机型蜂窝夹层结构的使用状况和中国飞机结构上蜂窝夹层结构的应用情况,讨论了部分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的构成 ,尺度及施工方法的介绍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的应用和特点 ,展示了这种新型结构在我国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试件参数包括竖向钢筋连接排数(单排或双排)、竖向钢筋连接数量(全部或部分连接)以及内叶墙板、保温层和叶墙板厚度(分为200 mm+50 mm+60 mm与100 mm+50 mm+100mm两种).研究结果表明:6片剪力墙均发生受弯破坏;现浇剪力墙与200 mm+50 mm+60 mm预制剪力墙具有相近的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100 mm+50 mm+100 mm预制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则稍差;采用单排全部钢筋连接方案的预制剪力墙的承载力、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均与采用双排全部钢筋连接方案的剪力墙相近,而采用单排部分钢筋连接方案的预制剪力墙承载力与位移延性稍大,耗能能力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含有开孔和孔边补强的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屈曲分析发展了一套三维有限元求解方案。孔边缘应力集中区采用W ilson非协调实体单元模拟,同时为减小求解规模,远离开孔的应力平缓区则采用一种相对自由度层合壳元。这种单元避免了传统壳元的转动自由度,易与三维实体单元连接,使变厚度、带有补强的复合材料层合壳体等复杂结构得以正确建模。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文计算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研究了开孔和补强对结构临界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蜂窝夹芯板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面板上产生形式各异的凹坑,研究高温环境下含凹坑缺陷蜂窝夹芯板的屈曲性能对评估结构安全和可重复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语言构建了含圆形凹坑缺陷、含正方形凹坑缺陷、含正三角形凹坑缺陷蜂窝夹芯板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恒温和变温下凹坑缺陷关键参数对蜂窝夹芯板特征值屈曲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管是恒温环境还是变温环境,随着凹坑缺陷直径(边长)或者凹坑深度的增大,蜂窝夹芯板临界失稳载荷降低;对比分析了等面积缺陷和等周长缺陷下三种典型缺陷对结构特征值屈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面积缺陷下,含圆形凹坑缺陷蜂窝夹芯板的临界失稳载荷略大于其余两者,等周长缺陷下,含正三角形凹坑缺陷蜂窝夹芯板的临界失稳载荷略大于其余两者。  相似文献   

18.
组合空腹板架结构中,剪力键是连接下弦钢肋与上层混凝土的关键构件,在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对普通钢管剪力键组合空腹板架进行静力分析,其次,考虑对结构薄弱位置处的剪力键进行刚度加强,提出了两类不同构造形式的剪力键,即设置加劲肋剪力键和钢管混凝土剪力键。同时,分别对设置这两类不同构造形式剪力键的组合空腹板架进行静力分析,得到其对结构内力、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夹芯板(CS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结构构件,在结构中不仅可用作围护结构还可以作为承重构件使用.本文研究目的是对CS板的抗剪性能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其抗剪传力机理;通过对3块CS板进行抗剪实验,观测其受力性能的变化,提出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将用该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该计算模型和公式可供工程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