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乳化法制备叶黄素油悬液的配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选择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转速为参数,以叶黄素油悬浮液稳定系数R值为稳定性评价指标,优化叶黄素油悬液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以卵磷脂和单硬脂酸甘油脂(质量比1∶1)复配作为乳化剂、乳化剂添加量4%(质量百分比)、乳化温度65℃、乳化转速16 000 r.min-1和乳化时间30 min时制备的产品稳定性最佳,静置6个月未发现析油分层的现象,并且色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一级对壬基酚(简称NP)与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1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4种两性沥青乳化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最终产物的结构;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产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利用合成的沥青乳化剂制备出乳化沥青,并对乳化沥青的乳化效果、储存稳定性、拌和稳定度、标准黏度、沥青含量、筛上残留物、与粗集料的裹附性等项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种沥青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好,其中1种可以作为中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另外3种可以作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4种烃油的接触角,并用Span、Tween、AES和OP等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将其乳化成无水乳液.结果表明,烃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的HLB值成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7.95 x+222.41,相关系数r=-0.997 2.通过测定未知烃油的接触角,计算出乳化剂的HLB值,但该式不适用于大豆油和腰果油的乳化.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出植物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HLB值的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13.55 x+169.52.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沙棘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与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沙棘油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在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结果表明:在加水量为1 000 mL、芯材和壁材配比为1∶6(沙棘油恒定为8 g)、乳化剂用量为5 g、乳化温度为70℃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最优产品,包埋率为91.86%。最佳配比组合为沙棘油微胶囊包埋进一步工业开发提供技术参数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筛选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体外乳化和稳定性实验确定制备那格列奈浓乳液软胶囊的最佳处方,并考察产品的溶出度。该纳米浓乳液软胶囊中的乳化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油相为精制大豆油,其比例为50:30:2 0。溶出度可达9 0%以上。留样1 2个月,溶出效果不变。  相似文献   

6.
沥青乳化剂及沥青乳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4种沥青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沥青乳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和ζ电位,考察了胜华100#道路沥青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以及水中阴,阳离子对油-水界面ζ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性质是决定乳化效果及沥青乳液基本性质的主要因素,乳化剂水溶液pH值对乳化效果的影响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的的影响大。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越低,ζ电位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7.
AY-1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工业油脂(硬化油)、乙二胺为原料,在180℃-220℃下反应制得硬化油脂肪酸酰胺多胺,用浓盐酸中和制得AY-1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加入计量的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乳白色或淡黄色膏状物。经实验以0.5-1.5%(与沥青的配比)用于沥青的乳化,可制成稳定的沥青乳液。该产品具有乳化能力强、用量少、价格低、生产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供生产部门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8.
用 RheoChan 7400型高温高压旋转粘度计,全面测试了不同组成、不同比重的矿物油泥浆和常规油包水乳化泥浆(简称柴油泥浆)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除基础油以外的其余组成相同时,矿物油泥浆的抗温能力和剪切稀释性能均优于柴油泥浆。试验还表明,这两类油包水乳化泥浆的表观粘度μ_a、塑性粘度μ_p和屈服值τ_0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常温时压力对μ_a和μ_p影响很大,但随温度升高压力的作用逐渐减小。在深部井段,影响油包水乳化泥浆流变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泥浆的组成,而不是压力。温度对μ_a和μ_p的影响大于对τ_0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含乳化剂的油相的流动粘度测定,计算了油相的流动自由能函数变和熵变。研究表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简称PCE乳化剂)与石蜡油的相容性好,呈直线分子链状态溶解在油中,和Span-80构成复合乳化剂后,在油相的分散度增加,可使乳化体系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测试六种不同组成、不同比重的油包水乳化泥浆和两种基础油(2号柴油和Mentor 26矿物油)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变参数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预测油包水乳化泥浆在高温高压下的表观粘度的数学模型。经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中温度常数A和压力常数B的绝对值,可直观地反映温度和压力对表观粘度的影响程度。该模型使用方便,并适于在生产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纯净美妆”(Clean Beauty)时代,消费者更加追求天然无添加的产品.通过配方实验,选择经过Ecocert认证的天然来源乳化剂聚甘油-6硬脂酸酯、聚甘油-6山嵛酸酯和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的乳化体系,采用合理的科学配比,研发了硬脂酸酯乳化剂(STE)乳化技术.运用此技术,结合天然油脂角鲨烷、橄榄油、乳木果油以及澳洲坚果油的复配,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保湿、舒缓等功效,符合天然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油包水乳化泥浆是属于油基泥浆范畴的一种新型泥浆。这种泥浆用于钻起深井及复杂地层。美国从1953年正式在油田使用,其它先进的石油国家也陆续使用。已具有广泛成熟的经验,使用井深可达九千米以上。在长期的实践中证实油包水乳化泥浆具有下例优越性:可有效地钻穿水敏性的泥页岩地层,大段岩盐层,防塌防卡;耐高温,适于钻超深井;对油层渗透性不损害,特别是低压油气层;润滑性好,适于钻方向井;防止H_2S和  相似文献   

13.
在内燃机中使用乳化燃料油是当前引起人们重视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前途的研究项目。本文报导了对乳化柴油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方案,这种乳化剂是用亲油性的非离子活性剂和阴离子活性剂及少量亲水性的活性剂复配而成。本文对乳化柴油的稳定因素(如界面膜的物理性质、连续相的粘度、油水体积比、温度、在分散液滴表面的空间障碍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乳化剂的总加量约为0.3%,水与油的体积比为:水/油=16~22/84~78,大多数液滴的直径约2~10μm,乳化柴油可以稳定一个月左右。使用该乳化柴油进行行车试验和柴油机车试验表明,柴油机的燃烧性能有所改进,节油率能增加7~9%。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测试六种不同组成、不同比重的油包水乳化泥浆两种基础油(2号柴油和Mentor26矿物油)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变参数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预测油水乳化泥浆温高压下的表观粘度的数学模型。经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中温度常数A和压力常数B的绝对值,可直观地反映温度和压力对表观粘度的影响程度。该模型使用方便,并适于在生产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氮气保护下 ,采用二步加料合成工艺 ,以花椒籽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 ,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烷醇酰胺 .通过三水平三因子的正交合成试验 ,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评价 .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椰子油烷醇酰胺和棕榈油烷醇酰胺相比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中的游离氨含量较低 ;另外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 ,但其单剂的缓蚀效果较差 ,必须与其它试剂复配使用 .  相似文献   

16.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中获得一株高温产乳化剂菌SL-1,经形态观察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耐温性和耐盐性实验显示,菌株SL-1最适生长温度为65~70℃,最高耐受盐度为8%.高温下,该菌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合成、分泌生物乳化剂,原油乳化现象显著.发酵实验显示该菌发酵液的乳化指数高达99%,乳化效果稳定,发酵62 h后生物乳化剂产量达到最大.高温物模驱油实验结果发现,注入SL-1发酵液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3%,菌株SL-1有望应用于高温油藏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  相似文献   

17.
花椒籽油烷醇酰胺的合成及产物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氮气保护下,采用二步加料合成工艺,以花椒籽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烷醇酰胺。通过二水平三因子的正交合成试验,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椰子油烷醇酰胺和棕榈油烷醇酰胺相比,花椒籽油烷醇酰胺中的游离氨含量较低;另外,花椒籽油烷醇酰胺具有较高的分散能力和乳化能力,但其单剂的缓蚀效果较差,必须与其它试剂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所制得的生物油黏度高、酸度高、含氧量高和水分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油品质提升方法--乳化生物油/生物柴油.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条件发现,过高的乳化剂浓度会导致合并、结块,影响效果,过低则使乳化液不稳定;较高的搅拌强度会产生较稳定的乳化液;过长的反应时间将会导致乳化剂脱离生物油/生物柴油的表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工况为乳化剂体积分数4 %,原始生物油/生物柴油体积比4 ∶ 6,搅拌强度为1200r/min,乳化温度30℃和混合时间15min.另外,对乳化燃料的含水量、黏度、分子量和酸度等物性的测试结果表明,与生物油相比,这些性质均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180号燃料油乳化存在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非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油粘度的影响,以HLB值为标准兼顾乳化油粘度设计出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乳化剂,考察了复配乳化剂、乳化工艺条件对乳化燃料油的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得出最佳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0.5%,乳化时间为45 m in左右,乳化温度为70~80°C,搅拌速度为500~600 r/m in。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LB值兼顾乳化油的粘度,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核心设计的复配乳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化燃料油室温储存3个月,稳定性好且粘度满足180#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以聚电解质树脂和非离子乳化剂为复合表面活性剂进行自由基乳化聚合反应制得的低泡树脂胶乳。该胶乳可用作印刷油墨和油漆的载体。 聚电解质树脂最好为低分子量树脂,易溶于或分散于碱性溶液。非离子乳化剂对确保制得低泡胶乳尤为重要,其亲水亲油平衡(HLB)值≤13,最好1~7,浊点低于乳化剂制备温度值。乳化聚合依常法进行,例如,将单体加入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