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健  朱祺 《江西科学》2014,32(5):651-654
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属濒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根据相关研究,红豆杉具备抗血栓、调节血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特别其具备抗肿瘤功效。重点分析了江西红豆杉的濒危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资源研究和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红豆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野生资源现状,植物组织培养,紫杉醇的提取,纯化和抗癌临床试验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红豆杉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物志》的研究与编撰工作,从1958年正式启动,2004年全部完成,历时近50年。全书共80卷126册,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基本资料,也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它被誉为中国现代科学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几代植物学家,从酝酿、准备算起,以近百年的时间历尽种种艰难才得以完成的。 1994年,时任《中国植物志》副主编、并长期负责编委会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崔鸿宾,奉主编吴征镒院士之命,撰写了“《中国植物志》编研史”初稿,拟作为第一卷“总论”的组成部分。同年7月16日,崔鸿宾在工作时突然病倒离世,所写初稿后由其姐姐、北京大学崔一华先生帮助整理誊清,并于1995年提交《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由于种种原因,已正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中国植物志》编研简史”(5000字)系以该稿为基础之一加以删节而成。2006年初夏,崔鸿宾的妻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谢玉如女士,将该稿交与本刊。吴征镒院士曾提议改用《〈中国植物志〉编研的经验和教训》,以别于现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1卷第7章标题。本刊经与谢玉如女士协商,以现在的标题刊发。另外,限于篇幅,省略了原稿中编委会名单。 崔鸿宾,1928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汇文小学及中学,1947年进入中法大学生物系,院系调整后于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他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筹备;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成立,即担任秘书工作;1973年任第二届编委会常委兼秘书,主持编委会的常务工作;1976年任第三届编委会副主编兼秘书,后一直担任副主编,直至1994年7月因病去世。在他去世后。由《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编写工作简讯》印行了纪念专集(第74期,1994年8月22日),同时,该志中英文版联合编委会决定将英文版第16卷献给他以表纪念。 作为亲历者,崔鸿宾先生的这份遗稿较为真实、详细地记录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这一重大科研活动的过程;而作为附件发表的手稿《〈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计划(草案)》、《〈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规格(草案)》和《〈中国植物志〉第二版编写要求》,融入了作者对于植物志编研后续工作的想法,以及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今后任务的看法。今日读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珍贵的史料价值。全面、真实、生动地记录现代科学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并认真、深入地分析、研究、总结那一段段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本刊的宗旨,也是本刊藉该文所期望引导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李继侗教授是率先倡导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的科学家,于1963年曾一度组织编志工作,为《内蒙古植物志》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哈斯巴根等的文章《植物志后时期内蒙古被子  相似文献   

5.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为植物细胞的模型,研究了低频脉冲电场对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影响.不同生长时相的红豆杉细胞在不同时间的脉冲电场作用下,其生长和紫杉烷积累的情况表现出明显差异.对数前期的细胞经30 min的电场诱导后,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变化,但紫杉烷的含量提高了近30%.并发现, 脉冲电场和补糖的组合策略能更有效地促进细胞积累紫杉烷.  相似文献   

7.
影响红豆杉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豆杉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因子的作用对日益兴起的产业化栽培经济效益的实现、森林恢复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从红豆杉的品种、气候因子、海拔、地形和土壤、动物采食及人为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红豆杉生长的生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和降水是影响红豆杉生长和分布的3个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红豆杉在缓坡上比在陡坡上生长得好,喜欢酸性、肥沃的土壤。动物的采食对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保育植物可以促进红豆杉种群的更新。红豆杉属植物普遍生长缓慢,南方红豆杉是生长最快的品种,经过优良种质的选育,可能成为生产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一个主要栽培种。还提出了今后几个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唐功  杨兴江  杨子松  余列  李懿 《甘肃科技》2010,26(14):158-159,163
红豆杉是我国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岭山脉以及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台湾和山西等省(区)的山地。红豆杉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热量充足,温暖潮湿。甘肃陇南林区分布有红豆杉,是本林区的优良乡土珍稀植物。陇南林区红豆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有:(1)种子产生量少,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较低;(2)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3)地理分布的局限性;(4)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5)人为破坏严重。此外,针对红豆杉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婕妤 《创新科技》2010,(2):40-43
2010年1月11日,已经连续两年出现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授予编纂《中国植物志》的科学家们。在过去的10年中,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空缺了7次之多。  相似文献   

10.
红豆杉别名赤柏松、紫衫、紫松柏,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植物,红豆杉属浅根植物。目前无论是红豆杉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其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必要性都表明,红豆杉在我国的引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红豆杉的基本特点,引种栽培技术要点及栽培效果,总结分析红豆杉引种栽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山西南方红豆杉分布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南方红豆杉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山西分布于中条山的阳城和沁水,太行山的壶关和陵川,约当34°52~′36°05′N,110°36~′111°56′E.山西南方红豆杉分布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86种,隶属于391属110科,其中裸子植物4科7属9种,被子植物106科384属87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95科335属751种,单子叶植物11科,49属126种).山西南方红豆杉分布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达232属,占总属数的66.7%(其中北温带成分132属,占总属数的为38.05%),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达331种,占总种数的38.05%,它们是构成山西南方红豆杉分布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棕榈科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棕榈科植物资源甚为丰富,现有28属约50种,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本文是在《海南植物志》(第四卷)棕榈科植物的基础上补充了园林绿化中较为重要的12个种,并介绍其形态习性、繁殖栽培和观赏配植等,为今后挖掘、利用、引种和驯化棕榈科植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略阳县是秦巴山区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分布区之一,有着丰富的野生红豆杉资源。分布种类以中国红豆杉为主要,集中分布在金家河镇、郭镇等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胸径30—40cm的大树随处可见,但在利益驱动下当地群众大量毁树采其枝叶出售,严重破坏了我县红豆杉资源,致使资源存量锐减。本文在对略阳野生红豆杉资源专项普查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探讨,提出宣传法律法规、加强红豆杉保护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和专项治理活动等措施,对指导野生红豆杉资源保护工作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松阳和莲都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分析其属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年来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包括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代谢调节、无机盐、植物生长调节因子、糖分及其它因素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生产的影响等.着重介绍了前体饲喂、添加抑制剂和添加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紫杉醇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上海的植物地区性研究起步较早,1959年徐炳声就出版了《上海植物名录》[1];钱士心出版了《上海的野生植物》[2].此后又经过三代植物学者不懈的努力,直至1999年《上海植物志》[3]的出版,上海植物区系已经大致明朗.之后,钱士心等陆续发表了一些新纪录种[4-9].最近几年,随着植物调查的深入,我们又发现了9个新分布类群,分属5个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贵州红豆杉资源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谦海  陈雪梅 《贵州科学》1997,15(3):219-222
中国红豆杉属植物贵州有1种1变种,分布于省内各地,生产黔东北黔东南,本文阐述了贵州红豆杉的分类及生态地理分布,讨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胡先骕与中国近现代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胡先骕的一生作了简明的阐述,是他奠定了中国人自己采集、自己研究我国植物的新时代,是他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学会,是他和秉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是他参与创办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值物园、昆明农林植物研究所,是他为“活化石”水杉定名打开通路而使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是他顶住了李森科的“伪科学”,使我国植物学免遭误入迷途的厄运,是他最早提议编写《中国植物志》……是他与我国近现代值物学在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著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胡颓子科时,查阅了全国各主要植物标本室所收藏的植物标本,除在《植物研究室汇刊》、《四川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刊物和书籍上发表和记载的以外,尚有一些新种和变新种,放在此发表。 平南胡子 新种 图版1.  相似文献   

20.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