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24年的资料,研究了三代玉米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温度是影响卵峰日早晚的主导因素。6~7月是温度影响三代玉米螟卵峰日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5cm地温均是影响卵峰日的关键因子。日照时数偏少,降水量偏大,均对玉米螟发育进程有一定的延缓作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式,经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白菜为食物,在全温度范围内测定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的生长发育温度参数.分别测定了斜纹夜蛾卵,1~6龄幼虫,蛹发育及成虫产卵的起点温、最适温、最高温及有效积温.结果表明1~6龄幼虫及成虫的死亡速率与温度有正相关关系.卵及蛹的死亡速率与温度有负相关关系.卵,1~6龄幼虫,及蛹的存活有一最适温区,温度愈高,成虫的产卵量愈小.建立了各龄幼虫日取食白菜叶量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部棉铃虫越冬代羽化物候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每年1月1日为日度计算起始日期,以5.0、10.0和15.0℃作为发育起点温度,采用应用生物物候学singlesine计算模型,分析了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越冬代羽化初期和高峰期所需日度。结果表明:发育最高温度未加以限定时,以5.0、10.0和15.7℃为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初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516.23、298.41和131.97;越冬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784.55、489.13和240.50。发育上限最高温度限定为30.0℃,以5.0、10.0和15.7℃为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初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511.77、293.95和127.47;越冬代棉铃虫羽化高峰期所需要累积日度数为762.73、470.84和233.31。利用日度和日期预测对棉铃虫羽化进行预测,表明:羽化初期和高峰期日度预测的精度大于日期预测;棉铃虫越冬代羽化初期预测的精确度优于羽化高峰期的预测。棉铃虫越冬代羽化预测结果经LSD0.05多重比较,显示:羽化初期日期预测和6种日度预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6种日度预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羽化高峰期日期预测和6种日度预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种日度预测之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孝感市以水稻为主的稻棉混作地区,对稻田轮作玉米的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感稻田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4代,第三代为多发代,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中旬(越冬代)、7月上中旬(第一代)、8月上中旬(第二代)、9月上中旬(第三代),世代重叠明显。玉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为害的关系密切。在心叶期进行防治,以4.5%高效氯氰菊酯EC450m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5%锐劲特悬浮剂150mL/hm^2和50%甲胺磷EC450mL/hm^2,校正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T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酶(AP)、碱性磷酸配酶(ALP)等水解酶离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α—T可使棉铃虫CarE、ALP和亚洲玉米螟ALP活性降低,诱导棉铃虫AP活性升高,但不影响亚洲玉米螟CarE、AP活性.光照下高浓度α—T对两种昆虫CarE、AP、ALP离体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断翅圈养白枕鹤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翅白枕鹤通过选定配偶、隔离圈养,于1986年在无锡市锡惠公园动物园繁殖成功,至今已形成较大种群,并初步掌握了白枕鹤的繁殖规律.配对多年的白枕鹤繁殖季节逐年提早,二月底即可产卵.亲鹤自孵自育情况下,年产1窝,窝卵数为2枚,产卵间隔日为2~3d,孵卵期为28~30d.采取人工孵化或人工育雏的方法可缩短窝间隔时间,年产2~3窝,甚至4窝.人工孵化的关键是温度控制,人工育雏的关键是雏舍温度、卫生,雏鹤开食,饲料质量,日食量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对条毒蛾Lymantria dissluta Swinhoe发生林内的4种卵寄生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dasychiri Chen*Wu是优势种,地三代毒蛾卵的平均寄生率为40.79%,另外3种卵蜂的寄生率明显低于毒蛾黑卵蜂,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条毒蛾和松毛虫时应注意保护这些卵蜂。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拟环纹豹蛛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水稻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湖北省武汉市以成蛛和幼蛛越冬,一年最多可发生三个世代,以第二代历期为最短,第三代最长.雌蛛历期长于雄蛛.温度对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用二次曲线拟合其关系方程为:y=698.2369—40.8019+0.617x~2,h=0.9850,R=0.9839 δ=5.5281.在32℃时历期取极小值23.36d.全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16℃,有效积温为1171.3日度.温度对产卵间隔、卵袋数、产卵量、幼蛛存活率、成蛛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在25—32℃温度范围内,产卵量和幼蛛存活率高,该蛛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甘草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个恒温(21,25,27,30℃)和1个室内变温(平均温度23℃)对甘草萤叶甲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1~30℃范围内,甘草萤叶甲发育历期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5,13.56,11.04,9.69,11.77,13.98,14.78℃,有效积温分别为136.77,53.70,57.66,66.22,176.11,63.67,108.82日度;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5℃,有效积温为492.75日度.  相似文献   

12.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粉虫在福州自然室温下一年可繁殖2代,发育快的个体超过2代,发育慢的不足2代。在人工控制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食物等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1)卵、幼虫、蛹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46℃、9.98℃、9.62℃和9.58℃;有效积温分别为123.57、1964.88、135.05和105.72日度;温度与发育的关系的数理统计模式分别是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4℃;(2)卵、幼虫、蛹的发育和成虫产卵量的最住湿度分别为RH75%、90%、和90%;(3)在连续光照下,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减少;(4)幼虫和成虫的饲料均以糠、(?)为主。添加适量青饲料者显著加速幼虫生长和提高或虫产卵量。在养殖中,除控制上述条件外,各虫态的分群饲养和成虫的隔离产卵也是重要措施,并须注意粉螨对卵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1967年~1968年在保加利亚西南部进行的实验室研究和田间调查,测定了温度对棉铃虫发育的影响及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在这个地区,一年发生三代和不完整的四代,蛹期越冬,在实验室,日平均温度为20.66、27.94和35.2℃,相对湿度为76.4%、75.8%和75%时,卵期分别为8、5和3天;幼虫在日平均温度为20.09、27.06和35.2℃,相对湿度为76.2%、75.9%和75.6%时,完成发育的时间分别为41、24和18天。在田间,日平均温度为18.2℃时,幼虫期约为45~47天。在1968年,第一代幼虫于4月15~16日在番茄上发现,当时的日平均温度为16.4℃。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三代棉铃虫产卵部位及卵的孵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代棉铃虫地棉株不同部位着卵量、卵孵化率调查,有效降低棉铃虫卵孵化率在喷药后所孵幼虫死亡率提高。三代棉铃虫着卵量以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占调查总卵量的85%。三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喷施药剂有效降低棉铃虫卵孵化率,喷药后所孵幼虫死亡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缘闭壳龟的孵化生态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缘闭壳龟受精卵的孵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它的孵化积温为50688~56784℃,最适孵化温度为28~31℃,孵化基质的含水量以8%~10%较适宜.用1:1的沙与土混合作为孵化基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放置方式对孵化效果影响不明显,孵化过程中卵重减轻2.39%-3.71%.孵化温度、孵化基质湿度以及霉菌感染是导致受精卵发育过程中胚胎死亡的主要因素.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曲线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人工饲养研究:实验室种群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2年期间,观察了46代实验室种群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的种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自然种群存在着差异,本文记述了这些主要的特性。卵期:3.56±0.03天(平均数±95%置信区间)。黑头期在第3.4天,或孵化前的3.84小时。每个卵块平均有卵32.7粒,孵化率87.45±9.59%,多代饲养有降低趋势。幼虫期:雌16.89±0.44天,雄16.56±0.52天。记录了幼虫各龄期的持续期及头壳宽度。蛹期:雌6.55±0.20天,雄6.94±0.18天。蛹重受饲料种类,饲养方式及连续饲养代数影响变化较大。成虫期:雌9.17±0.73天,雄7.96±0.66天。还记录了成虫翅展,产卵量,产卵盛期等习性。并与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及欧洲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2003年,2005~2007年唐山市玉田县植物保护站提供的玉米螟田间调查资料与唐山市玉田县气象台同期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唐山市玉田县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影响玉田地区1代玉米螟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5月份月均气温、5月份月降水量,其结果与发生面积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白蜡虫卵孵化方式、时刻、历期、日孵化量及孵化率.白蜡虫卵孵化的显著特点是雌卵先孵化,雄卵后孵化.  相似文献   

19.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邻苯二甲酸酐,环氧丙醇为支化结构单元,合成了第一及第二代树枝状聚酯.研究了温度、投料比、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对每一代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吸收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我们实验室近三年四次引进野生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代老熟幼虫时,所观察到的玉米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寄主昆虫与寄生性天敌的部分习性,以及寄生率的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