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是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推断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四个基本义通过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引申义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小品词-OUT-语义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UT-是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居于第二位的小品词。传统认为它与英语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物象与背景理论中-OUT-的意象图式,它的语义在短语动词中具有可分析性,其基本含义与事物从内到外的移动相关,在短语动词中有18个义项,其中包括其概念隐喻变义,这些义项对短语动词的语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学术界提出的英语短语动词表义规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有相同小品词的短语动词在组合及句法上的规则性,并论述了规则性的存在对短语动词教学改革的意义,即短语动词教学应该走以小品词为中心的处理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5.
英语小品词的语义有着自身的特征,分为词汇性语义和工具性语义,而且其语义在汉语中表现为非对应性,针对小品词的语义特征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语义的对等和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传统教学法和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法两种方法上对国内外的短语动词习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并从中得出教学启示:为了促进短语动词习得,应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短语动词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潘畅  章淑芬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3-114,110
传统的语义理论忽视词的义项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因此无法完整解释词的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属于语义范畴,一个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范畴,各义项成员地位不同,具有中心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形成放射形结构,抽象程度也不断提高.本文依据原型范畴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与隐喻认知理论,解析了空间介词on的多义形成过程。分析中发现,一词多义就是人类通过隐喻把一个概念域向几个概念域转用的结果,并且,概念域间之所以能够发生投射就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意象或意象图示。  相似文献   

9.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它有其深刻的认知理据,是人类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词的原型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的过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颜色词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始于对颜色词的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亦可用于解释包括颜色词在内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依据,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构建的认知机制,并阐释英汉颜色词的语义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金月 《科技信息》2007,(8):132-132
有一些表达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作为时间、方位和篇章指示来使用,说明这些指示语类别之间有着某种概念上的联系,这也正符合人类的意象图式模式和隐喻认知模式。人们按照不同的认知模式来使用不同类别的指示语。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之间建立对等的过程,隐喻翻译的目标同样也是达到原语和译语表达的对等.由于现代语言学对隐喻现象的不重视,在翻译理论中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弱项.从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纽马克的隐喻翻译,分析了纽马克关于隐喻翻译的观点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具有的典型意义和其隐喻观导致的理论不足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隐喻和转喻是语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移动动词“go“由身体运动语义向“将来“标记语和转述动词的语义延伸有其自身的过程和动因,且体现了人类认知思维的隐喻和转喻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现象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没能从源头上找出多义现象的原因和产生方式。本文探讨了传统语义理论在一词多义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分析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模式。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能对一词多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研究该现象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独坐敬亭山》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它主张从人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视角对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的认知文体分析实例证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文本具有解释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词汇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关键环节。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探索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等理论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短语动词数目繁多,结构极为复杂。论述了动词+ahead构成的短语动词。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剖析短语动词的特性以及在各种情景中所体现的丰富多彩的意义,并探讨逆向思维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界定词语的文化语义,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中英文化语义存在着非对应性,它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而相互渗透,因此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应该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的妻子》是美国作家凯·博伊尔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隐喻内涵丰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意向图示模式来分析文本的巧妙空间布局,探究作者设置空间结构的隐喻内涵,进而更深入地解读这篇经典之作的深刻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