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肿瘤骨转移的新认识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防治的重大课题及研究难点.骨转移是许多晚期肿瘤的常见症状,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治疗困难及预后不良.肿瘤细胞与骨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骨转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或骨基质细胞活性的相关因子改变骨组织的微环境,使之向有利于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的增殖及转移灶的形成方向发展.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是最主要的骨转移癌,分别造成溶骨性转移或成骨性转移.TGF,PTHrP/RANKL/RANK系统以及ET-1/ETAR系统分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转换过程中释放的一些标记物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价值.骨转移的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双膦酸盐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龙血竭具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通过在C57/BL 小鼠右前腋窝皮下注射Lewis 肺癌细胞, 对小鼠进行4 Gy 全身一次性γ辐射建立Lewis 肺癌小鼠放疗模型, 并给予小鼠龙血竭, 进行肿瘤生长、肿瘤转移和血象变化检测, 研究了龙血竭对Lewis 肺癌小鼠放疗模型的血象及肿瘤生长的辅助治疗效果。实验发现, 龙血竭不会促进放疗Lewis 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和转移, 并能够有效保护放疗Lewis 肺癌小鼠的血小板。研究表明, 龙血竭应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可以对辐射引起机体的血象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狼毒乙醇提取物处理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粘附与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运动,并测定细胞内葡萄糖(Glu)、葡萄糖转运体1(GLUT1)、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水平.将小鼠Lewis肺癌细胞分别注射到小鼠腋部皮下和尾静脉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模型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分成模型组、狼毒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建立后次日给药,治疗3周评价狼毒乙醇提取物的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检测瘤组织中GLUT1、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FFA和TG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肺转移肿瘤部位与非肿瘤部位GLUT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差异.结果显示,狼毒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粘附、增殖和运动,能降低细胞内Glu,GLUT1,FFA和TG水平.与未治疗的模型小鼠比较,狼毒乙醇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减缓肿瘤生长速度、阻止肿瘤转移、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狼毒乙醇提取物能降低瘤组织中GLUT1,LDH,FFA和TG水平,但增加SDH活性.在免疫组化中,与正常肺组织比较,狼毒乙醇提取物也能抑制肺转移肿瘤部位的GLUT1和FAS.以上结果表明,狼毒乙醇提取物能限制肿瘤细胞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从而阻止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潜在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靶向EGFR的siRNA有效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NA干扰技术来研究靶向EGFR的siRNA对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化学合成了3条针对EGFR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不同的EGFR siRNA后,A549细胞(高表达EGFR)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其中EGFR siRNA_1的沉默效果最为明显.转染EGFR siRNA_1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最后,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luc)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实时检测以及通过检测肿瘤体积来检测对照组和EGFR siRNA_1给药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EGFR siRNA_1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Notarget siRNA对照组明显变慢,说明干扰EGFR基因表达对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MMP-2、MMP-9及其抑制剂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肺癌的生长、转移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5例肺癌组织中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观察它们与肺癌的生长、TMN分期的关系.结果MMP2、MMP9、TIMP1和TIMP2在45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8%(26/45)、37.78%(17/45)、35.56%(16/45)及51.11%(23/45);它们的表达与肺癌的原发灶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平均生存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及平均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它们在组织中的高表达是判断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显像对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7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全身骨显像情况。结果肺癌237例患者无骨转移者134例(56.5%);骨转移患者103例(43.5%),其中,腺癌骨转移者49例(20.7%),鳞癌骨转移者30例(12.7%),其它骨转移者24例(10.1%)。骨转移部位:肋骨转移80例,占骨转移患者总数的77.6%(80/103);脊柱转移54例(52.4%,54/103);骨盆转移44例(42.7%,44/103);四肢转移32例(31%,32/103);颅骨转移11例(10.7%,11/103)。结论全身骨显像对早期发现肺癌骨转移、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 回顾性总结2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情况,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三种,分析其骨转移的几率、骨痛情况及骨转移的部位分布。结果 小细胞癌、腺癌、鳞癌三种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骨转移比例分别为13.3%、39.1%、28.1%。小细胞肺癌、腺癌及鳞癌骨转移患者中脊柱的转移比例分别为75%、92%、33.3%,胸部骨骼的转移比例分别为75%、84%、66.7%。结论 肺癌中腺癌骨转移的几率最高,肺癌骨转移病灶部位最常见的是脊柱及胸部骨骼。对医务工作者临床上治疗肺癌骨转移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在驱动基因的作用下持续生长,并对该驱动基因的抑制剂具有高敏感性。近年来,针对驱动基因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相应的驱动基因靶向药物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从中国肺癌的驱动基因、驱动基因的检测及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3 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中国肺癌驱动基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肿瘤转移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肿瘤转移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 肿瘤转移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相关.结论 对肿瘤转移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在48个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配对的正常肺组织中检测Eph/ephrin 基因的mRNA水平.发现肺癌组织中EphB4, EphB3 和 ephrin-A5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的正常肺组织相比分别上调了60%,81%和65%,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而且,统计学分析发现ephrin-A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型、转移、性别、吸烟以及诊断年龄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EphA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家族遗传史以及诊断年龄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总之,这些结果提示EphB4, EphA2, EphB3 和ephrin-A5 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以一种单独或者协同的形式发挥作用.这些蛋白有可能成为研究和诊断肺癌的重要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生精相关基因SPATA1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数字虚拟Northern方法分析SPATA12在41种正常组织及其相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的方法,对96例多器官肿瘤组织芯片和208例肺肿瘤组织芯片样本中SPATA1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虚拟Northern结果显示,SPATA12主要表达于正常睾丸组织以及少部分肺癌组织中.组织芯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PATA1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频率不一,主要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及前列腺慢性炎症组织、胃癌、结肠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肺肿瘤组织中,SPATA12主要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在腺癌、鳞癌、类癌和大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13%,29.17%,30%和100%.SPATA12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以及临床分级无关(P>0.05).SPATA12基因具有肿瘤-睾丸抗原的组织表达谱特点,其阳性表达与肺肿瘤组织的不同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肺肿瘤的分子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并比较分析MG-63细胞悬液局部注射以及肿瘤组织块移植两种方法的成瘤特性,在注射组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将MG-63细胞悬液(25μL,约1×105个)注射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组织块移植组将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随后观察两种方法建立的胫骨骨肉瘤原位模型不同的成瘤特性,并采用影像学等手段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和成瘤特点。结果表明,术后3周左右可见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通过小动物X线技术可见胫骨中上段溶骨与肿瘤样骨形成,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细胞悬液法成瘤率85%,组织块法成瘤率95%,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均可形成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采用组织块移植法成瘤率较高,瘤体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4.
将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和低转移人肺腺癌常位移植于裸鼠肺内,其移植成功率分别为74%和56%,肺内移植瘤仍保持人原发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其肉眼类型可呈肺门肿块,周围结节和弥散浸润型,与人类原发肺癌亦相似,而与局限膨胀生长或较少浸润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区别。肺内常位移植瘤较广泛地浸润胸部脏器,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低转移肺腺癌细胞肺内移植其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6%,甚至高于该癌系在beige裸鼠体内的淋巴结转移率。说明常位移植有利于恶性肿瘤表达其浸润转移表型。常位移植之肿瘤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人体内原发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成为研究人类肿瘤特性和实验治疗的更为适宜的实验模型。研究裸鼠皮下移植瘤和常位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差异亦将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生物学基础的揭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多分化潜能的起因.方法:从成年小鼠骨髓股骨、胫骨中分离MSCs,并进行原代培养,分别于0、2、4、6、8、10 d提取总RNA,通过RT-PCR检测多潜能特征基因和相关因子、3个胚层特征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以判断MSCs的特性.结果:小鼠MSCs中表达多能性标记基因Oc...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BAD33制备fruA的高表达菌株(WT-pfruA)及其空载体对照菌株(WT-pBAD33).通过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泳动试验、T84细胞侵袭实验以及96孔微量板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fruA对伤寒沙门菌生长、毒力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fruA对伤寒沙门菌毒力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伤寒沙门菌的WT-pfruA及其WT-pBAD33,发现高表达fruA后,伤寒沙门菌的生长无明显变化、运动能力增强、侵袭力上升、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同样地,与WT-pBAD33相比,WT-pfruA中动力、侵袭及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综上,fruA基因可增强伤寒沙门菌的毒力及生物膜形成,并对其相关表型基因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C57BL/6鼠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模型,探讨hTERT基因反义核酸(AS PS-ODN)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抗肿瘤的影响机制。建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模型,通过肿瘤抑制率测定,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时间、测定及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TNF-a对肿瘤细胞PC3的抑制作用。hTERT基因AS PS-ODN联合TNF-a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与TNF-a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AS PS-ODN对TNF-a抗C57BL/6鼠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从动物体内外、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茶硝香酰胺(TNC)对高侵袭和高转移性Lewis肺癌(LLC)细胞系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观察TNC对LLC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建立肿瘤转移动物模型,评估TNC对小鼠LLC细胞肺癌转移的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ting为检测手段,分析TNC对LLC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NC药物浓度与LLC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受到的抑制效果成正相关,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增强;TNC能下调VEGFR1、VEGFR2、AKT、磷酸化AKT(p AKT)、RELA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能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实验结果可知,TNC能够明显抑制LLC细胞的侵袭,对小鼠体内LLC肺癌的转移同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分子水平上,其作用机制与VEGFR介导的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TNC有成为抑制高侵袭和高转移肺癌临床治疗药物或者辅助治疗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龙血竭散和糜蛋白酶联合应用于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换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行乳腺脓肿外科切开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脓腔愈合期间,在行外科处理时将雷夫诺尔纱条填塞于脓腔内,并充分引流.实验组患者换药时,应用糜蛋白酶溶液及龙血竭散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脓腔直径变化、愈合时间、疼痛、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血液学检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血竭散联合糜蛋白酶溶液的换药方式可加快乳腺脓肿外科切开引流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同时无明显肝功能改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PTEN作为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在功能、表达调控机制及与同源基因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PTEN不仅有脂质磷酸酶活性,还有蛋白磷酸酶活性. 通过这两种活性,PTEN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与凋亡;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被包括p53,Egr-1,PPARγ与Sp1在内的多种因子调控;PTEN的同源基因PTEN 2是一种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在肝癌与肺癌中表达,有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