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成本的增量进行分析,并给出其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设计、生产、运输及施工安装等方面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生产及施工建造成本的增高。因此,通过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进行对比,找出装配式混凝土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为研究对象,从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4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出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14个因素;发放调查问卷,用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增量成本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受信息化技术、PC构件生产规模、PC构件装载方案、施工工艺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各指标耦合性效应、指标难以量化等特征对项目管理人员难以借助传统数理方法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做出科学评价的难题,构建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模型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依据前人研究经验确定了由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C-O WA算子对专家打分情况进行了重新排序,削弱个别极值效应;最后,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日照市工程实例分析,评估了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等级为"中",与项目实际效益相符,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法的模型可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有利于综合效益提升和建筑工业化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得到可靠质量的建筑成果,提出了G1-熵权综合赋权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参考目前装配式质量管理评价的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建造周期进行指标选取,使得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用G1和熵权法进行综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物元模型计算最大综合模糊物元,确定项目质量管理等级,并结合青岛市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模型能够客观反映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水平,并且针对目前装配式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荃铮 《甘肃科技》2023,(11):17-22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国内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代表及产业升级的主要革新点。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组合单元,直接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文章以装配式建筑总承包单位的角度,对影响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的关键因素和特殊指标进行了分析梳理,引入已参与装配式建筑的面积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的实际案例,建立了基于客观权重的熵权法与“正交投影法”TOPSIS模型来评价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装配式混凝土预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兰州市近五年来的房地产开发施工、竣工情况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标,结合单位建筑面积混凝土工程量、装配率、现有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布局等因素,对兰州市2020~2025年装配式混凝土预制部品部件供给量进行市场预测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市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建筑。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大幅度增涨,有关规范和标准相继制定和出台,同时国内的应用技术也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装配式槽钢-轻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抗侧力构件,本文对此技术进行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大力实施推进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并要求逐步提高装配化率,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高标准、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推进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构件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优化。其主体结构系统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规范,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鉴于上述重要性,对主体结构系统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可为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甘肃省建筑产业化发展,结合国家和甘肃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通过在其他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装配现场调研,分析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制造、运输和现场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标准化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基地选址、制造过程信息化应用和现场装配精度等,并提出了相关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吴雪飞 《工程与建设》2023,(5):1382-1384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特性,具有建造周期短、环境友好等特点,但是其建筑成本相较于现浇结构普遍较高。优秀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方案应以较少的建筑成本取得更高的环境效益指标,为此,本文基于DEA计算方法,收集了某建筑单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现浇设计方案及装配式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指标,评价了采用不同装配式建造方法的建筑环境绩效。为保障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收集了其他装配式工程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扩充了模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不同建造方案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准确性,设计了基于模糊网络分析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分析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环境,从而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具体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结果可以为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精确地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以人员、材料及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5个方面为视角,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确定各变量的路径系数,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项目的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高,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所建模型能较好地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合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崔庆彪 《科技信息》2013,(8):427-427,43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构件生产工厂化,受人为环境等施工因素影响小,减少模板和现场工人用量等优点,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构件,连接方法,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Apriori算法构建装配式建筑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云模型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脆弱性评估,并用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整体脆弱性等级为不太脆弱,并针对脆弱性相对较高的人员提出了降低其脆弱性的建议和措施;该模型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具有更多、更复杂的潜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DEMATEL和TOPSIS模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4M1E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人员风险、机具风险、物料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等6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清单;运用DEMATEL模型求解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兼顾了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根据TOPSIS模型的运行原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针对3个具体的项目案例展开评价,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高是阻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构成进行梳理,分析其增、减量成本,并提出相关成本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为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以及抹灰工程成本等减量成本不足以弥补深化设计、构件生产、运输以及安装成本等增量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从业人员水平、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以及规模化应用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装配式建筑也在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趋势,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原因,BIM技术的应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落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进BIM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本文以装配式建筑BIM应用能力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BIM应用点的方法,结合专家意见构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应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指标权重与实际项目各指标得分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BIM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装配式建筑BIM应用的实际情况,帮助业主依据评价结果对BIM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并确立了BIM下一阶段的应用发展目标,为装配式建筑BIM成熟度及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并对其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基于ABAQUS建立新型梁柱节点模型,输入荷载位移曲线,通过位移加载方式绘制节点在低周往复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以混凝土强度等级、螺栓强度等级为变量,研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及螺栓强度提高,梁柱节点的承载力随之提高,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及延性位移比现有钢筋混凝土大,新型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好.因此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可应用到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中.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多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采用的20m标准跨径装配式带翼小箱梁,从结构形式的布置、结构计算、构造细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为该结构形式的20m标准跨径装配式带翼小箱梁在多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