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医之争:需要反思的与值得回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学之友》2007,(1):84-85
新闻背景:近来,一场围绕中医的存废之争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卫生部已针对所谓的“万人签名取消中医”的行为公开发言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并坚决表示“反对取消中医”,但还是有人从各方论证中医的“不科学”与“不安全”。譬如科普作家方舟子撰文质疑中医药的疗效,并称“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是“伪科学”;而以揭批伪科学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公开表示“支持批评中医”,并坦言“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更是现代社会、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盛世考古、考古盛世",传承中医药首先是要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来踪去迹."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中医药起源与应用的传说,中医药迫切需要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重要科学与哲学问题.明晰了"从哪里来"可以指导我们"到哪里去".近代出土  相似文献   

3.
建筑,人类活动的结晶。传承了一部上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英吉利海峡隧道,从美国的帝国大厦到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无一不体现人类的聪明才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更是层出不穷,让人们流连在五彩缤纷的摩登建筑之中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美好生活需求呼唤更加安全、有效、优质和便利化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好一直是中医药的突出优势.然而,近年来有关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事件频发,不仅增加了临床用药风险和患者的负担,同时也对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和国际声誉带来很大挑战[1].为此, 2019年10月国家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云帆 《科学之友》2008,(1):67-67
家庭厨房虽“小”,但隐藏的污染很“大”。以每个家庭每天排放2g-3g油烟估算,目前全国家庭厨房拥有量约为3.5亿个,每天的油烟排放量为700t-1050t,将室内的污染单纯地转移到室外,并不是治本之道。传统的抽油烟机只有抽排功能,没有净化功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油烟未经处理抽排到室外,会更大范围地对大气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
“风筝魏历经百余年几代人的传承,不断地发展创新,每一代人都为这门手艺付出了很多。到我这一代,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非遗人,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从民间手艺人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国秋深感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把风筝魏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把这一百年老字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入看以后,风成为季节的主气。风邪多从人体的皮毛进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病的先导,故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因此,春季里如果能有效地防止风邪引发的风寒、风热和风燥,就能使机体免受日病或新疾的侵扰。我国古代医籍《千金方》中记载:“春时宜食粥”。为此,小编推荐了个粥方,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9.
白迪 《科学之友》2009,(10):90-91
在连灾难也装饰着华丽姿势和惊叹号的意大利,没有哪个地方的危机比威尼斯的更美。这座非陆菲永眄丽是亚得里亚海前端一块泻湖中升起的海市蜃楼。数百年来,威尼斯不断被叫嚣着要消失在无情的洪水中,但这却是它最次要的问题。 只需问问市长马西莫·卡恰里——若有所思、雄辩机智的哲学教授,精通德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安提戈涅》的译者,几乎把政治智慧提升到最高境界的人。问他潮水和威尼斯要沉没的事,他会说:“那就穿靴子吧!”  相似文献   

10.
大空之眼     
《大自然探索》2009,(10):7-7
2009年7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由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幅“太空之眼”照片。“斯皮策”这次将自己的眼睛望向5000万光年之外的深空,尤其是瞄准了NGC1097星系中心的“眼睛”。实际上,这是一幅经过色彩加工的红外图像,照片上的“宇宙窥视者”其实是一个被恒星‘产房”环绕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产房”中充满“恒星婴儿”,形成这些恒星胚胎的材料是由黑洞吸引过来的。图中“眼睛”周围的红色条幅,显示的是那些尘埃被恒星形成过程加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09,(1):F0002-F0002
杭州市桐江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96年,是当地首家以股份制形式举办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余年来。学校坚持“产教结合,优势互补,滚动发展,互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职业学校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二个省级示范专业和三个市级示范专业,并与一大批企业建立了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13.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在接受记者时认为,中西医不应有门户之见,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携起手来,一起探索人类的健康问题,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小工厂,大作为──访上海闵行工具总厂厂长赵治和高级工程师提起闵行.人们会很自然的将她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系在一起。确实,闵行地区的发展、壮大,是与这些大中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以有“四大金刚”之称的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和上海锅...  相似文献   

17.
祁翠 《科学之友》2009,(9):171-171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发展与创新的思维结合起来,共同来探索、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触动学生口语交际之“弦”,让孩子们在口语交际的蓝天下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8.
一说到发明.我们头脑中就会出现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等故事。其实,在全球每年数百万项申请专利的发明中.像电灯电话这样完全创新的产品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产品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小创新”。不过,你不要小看这些小创新。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新性改进.可能令一个原本不太实用的产品变得很实用,或者令原本效率低下的产品变得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谁是大耳朵?     
“奶奶,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大?” “这是为了能听清你说话,乖孙子!” 这是著名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假扮成奶奶的大灰狼骗取小红帽信任的理由。的确,狼的耳朵不小。不过要是同其他的动物相比,狼的耳朵顶多只能算中等。那么,动物世界里谁的耳朵最大呢? 一谈起大耳朵动物,我们首先自然会想到大象。非洲象的大耳朵从耳根到耳梢有1.5米,印度象的耳朵小一些,有0.5米。被称为毛象的猛玛的耳朵更小一些,但这并不足为怪,因为它们生活在冰原冻土带,如果耳朵太大很快就会被冻掉。大象的耳朵虽然很大,但就其近5-6米的身长、近4米的高度来说,它们的大耳朵的长度都不及自身体长的四分之一。 非洲有一种小狐狸,它们的身长比猫短,只有35-40厘米,尾巴有15-20厘米,但它们的耳朵却尤如人的手掌一样长,大约有15厘米,看来它们的耳朵算比较大了。还有一种人工繁殖培育的观赏型家兔也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它的名字怪怪的,叫“布鲁塞尔绵羊”。这种兔子的耳朵向两边弯曲着,真有点像卷起的绵羊角。要是将它那卷曲的耳朵伸展开来足足也有2-3米长,可谓 “大耳朵”了。但要是与生活在中国和蒙古国的一种名叫长耳跳鼠的动物相比,还算不上大。长耳跳鼠的体长只有9厘米,但耳...  相似文献   

20.
永生的美     
于是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幸福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般,撼摇了上天下地。”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呼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音,与狮子之吼。”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晨光从东方一同升起。”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