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索Pub/Medline数据库及中文数据库,检索所有用^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Excell 2003和SPSSll软件,进行异值性检验,得到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合并的比数比(OR)值,和并拟然比(SLR)。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篇文献有^18FDG—PET技术,文献质量水平为1—3级。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处理,^18FDG—PET的合并敏感性为0.883(CI:0.864~0.900),合并特异性为0.919(CI:0.908—0.928),合并阳性拟然比(SPLR)为10.2837(CI:7.644—13.834);合并阴性拟然比(SNLR)为0.172(CI:0.136—0.216),合并比数比(DOR)为68.532(CI:44.410—105.76);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SE为0.0093,Q*值为0.8958,SE0.0129。结论:入选文献均有较高的水平。显示^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对临床III期、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TP方案和GP方案进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以上,其中Ⅲ期NSCLC患者30例,占63.8%,IV期NSCLC患者17例,占36.2%。结果TP和GP总的有效率分别为42.8%和40.5%,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都在可控制的范围。结论紫衫醇联合顺铂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均对临床III期、IV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均可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3例,实施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25例(30.1%),部分缓解(PR)53例(63.9%),无变化(NC)5例(6.0%)。总有效率为94.0%,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三维适形及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中医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墨旱莲、女贞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分布、吸收、代谢、排泄(ADME)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并获取对应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靶点并去除重复值,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1构建“二至丸成分-非小细胞肺癌靶点”网络,最后通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出排名靠前的核心靶点;使用R语言对PPI中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二至丸检索获得21个活性成分,去重之后获得205个药物靶点,NSCLC检索取得1935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共获得132个共同交集靶点。PPI分析得到TP53、AKT1、MAPK1、RELA为核心的基因靶点,经过分子对接,发现二至丸中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Rb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Rb基因转录的阴性率为16.1%(5/31),蛋白表达异常率为19.4%(6/31)。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Rb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15日的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知网、维普及CBM数据库中有关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RCT),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含参苓白术散组)和对照组(不含参苓白术散组),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1 078名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9人,与对照组相比,在主要结局指标中,观察组的临床实体瘤治疗有效率[OR=1.91,95%CI(1.37,2.65),P<0.0001]和临床受益率[OR=2.30,95%CI(1.56,3.38),P<0.0001]较高。在次要结局指标中,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OR=3.56,95%CI(2.03,6.25),P<0.00001]、生存质量[OR=3.67,95%CI(2.02,6.67),P<0.0001]、CD3+T细胞含量[均数差(MD)=8.32,95%CI(3.80,12.85),P=0.0003]、CD4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在医药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治疗三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LIDP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临床分期系统的改动及治疗方案进展.方法:通过翻译、收集、国内外对肺癌研究的病因、临床分期系统的改动及治疗方案的新进展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吸烟为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氡气是226镭的衰变产物,有放射性,为肺癌的第二病因,遗传和基因的改变与肺癌关系密切.肺癌新分期系统的改动,提出了肺癌的综合治疗.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遗传和基因是一种外因通过内因发病的因素,新的临床分期系统的改动,顺铂治疗方案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r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实验库。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40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均报道采用了随机方法,均未详细报道(0.82-1.37)],III-IV度白细胞下降反应相似[RR 0.70,95%CI(0.29-1.67)]。TO与TP方案相比显著降低III-IV度恶心呕吐反应[RR 0.32,95%CI(0.22-0.46)]及I-II度肾功损害[RR 0.27,95%CI(0.12-0.63)]。无研究报道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似,含奥沙利铂的两药方案耐受性较好,更易为患者接受,可以作为治疗晚期NSCLC化疗方案。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程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紫杉醇化疗方案进行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例,选用最新方法和剂量,使用有效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相关护理,减轻了毒副反应及其他不适,提高了疗效。结论:应用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经过相应护理,毒副反应明显减轻,护理效果好,延长了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opote Call联合顺铂方案(TP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全脑放疗后给予TPTP方案或GP方案化疗2-4周期,观察患者对该方案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TPTP方案组脑部病灶客观有效率59.38%,肺部病灶的有效率为62.50%。GP方案组脑部病灶客观有效率53.13%,肺部病灶的有效率为56.25%,‘I哪方案组有效率高于GP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毒性反应TPTP方案组腹泻、脱发发生率高,GP方案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组问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叮耐受。结论Topotecan联合顺铂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IL-6、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用EUSA法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水平和60例健康体检者VEGF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结果:①NSCLC患者手术前、后VEGF水平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NSCLC患者手术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水平(P〈0.01);而血小板活化标志粉水平则相反;③NSCLC患者血清VEGF和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VEGF和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都升高。且与NSCLC的分期有密切关系.它们可作为动态检测NSCLC患者病情进展、判断预后的拳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收集分析癌症患者生存期数据,就目前对抗肿瘤疗效的质疑做分析,为临床权衡及实施抗肿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非小细胞肺癌为重点,检索已发表的临床试验及药物注册资料,收集数据。结果化疗能一定程度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随时间延长死亡病例更多,获益减少。联合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更高。结论化疗、靶向治疗均会带来多系统不良反应,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本文建议医生、药师在参照指南基础上,关注最新临床试验信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早期癌症清除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晚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原则,酌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慎用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miRNA表达特征及其作用,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7例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特征,分析两者miRNA表达水平差异情况,共鉴定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 209种,其中肺癌样本miRNA表达上调的有138种,表达下调的有71种.研究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样本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iRNA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部分已被证实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70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间180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对局部晚期NSCLC的特殊处理模式。1)关于NSCLC的减量性手术问题。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244例肺癌减量术及同期364例剖胸探查术的累量生存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减量术的1、3、5年累量生存率分别为569%、206%和175%;探查术为411%、78%和53%。因此,肺癌的减量性手术应积极提倡,应列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配合术后的放、化疗,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2)关于NSCLC支气管残端阳性的问题。71例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肺癌病人的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5%、324%、250%和193%,低于根治术组。最佳的治疗方式在是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辅以术后放射治疗。3)关于NSCLC的多次手术问题。复发NSCLC的再次手术,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可达55%、17%和17%,应认为是目前肺癌术后复发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4)对双肺同期发生的孤立或多发肿瘤,采用一期切除的方法,可获得286%(2/7)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每年全球被诊断为NSCLC的患者超过10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NSCLC占80%以上.作为治疗NSCLC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给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获益.随着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EGFR-TKI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代表药物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这两种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大量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尤其是关于EGFR阳性敏感突变者.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7~1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EGFR-TKI在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因此EGFR-TKI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第一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管理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等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一直以来,国内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测度缺乏统一的指标,且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等现象。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内涵的角度进行反思,得出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的临床比较,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非细胞肺癌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分别给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病情发展状况、不良反应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并无产生明显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从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作用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确定鼠李素是否具有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亚型)、以及H460(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细胞肺癌亚型)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皮下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以及H460经由肝门静脉接种进入肝脏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脏转移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在肝脏形成肿瘤的影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确定肝脏肿瘤病灶所占肝脏面积的比例。在肿瘤组织中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确定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安罗替尼具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明确的杀伤作用,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发挥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