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沼肥是沼气发酵残余物,是沼液和沼渣的总称,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不仅营养成分全面、肥效高,而且还具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沼肥施用、沼液浸种和叶面喷施的简易方法,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农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深度学习技术为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提供了新方法,在识别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在归纳总结深度学习技术发展历史、算法的优缺点基础上,探讨其在农作物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架构是病虫害识别的核心技术,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学习技术是研究热点。为加快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应加快建设农作物病虫害数据集、优化深度学习架构、搭建移动平台、研究单一和混合病虫害图像分割技术、融合无人机和卫星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实现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检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中的应用,可以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加强对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城固县植保植检站在病虫害监测及信息发布方面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发布纸质病虫情报的基础上,利用电视和网络媒体及植保人员开具《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处方笺》、制作病虫标本等方面做好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的发布宣传工作,为农民群众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提供科学准确的防治信息,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沼气液是一种有机物质,富含营养。用沼液浸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种子发芽率和产量,还可以抑制病虫害。浸种技术要点:晒种、清理沼气液水压间浮渣和杂物,浸种时要将种子装入编织袋内浸泡,注意掌握浸种时间,浸后要洗净种子再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策略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年均发生面积超过80年代约1/3,暴发的病虫种类和次数增多,防治难度加大,损失加重。这一情况已引起各级领导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各个阶层的严重关注:我国自1975年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定为植物保护工作方针以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为什么病虫害还继续频繁成灾加重危害?本文就对我国近年来一些重要病虫害灾情加重的原因及21世纪病虫害长期控制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香禾糯是侗族社会长期以来培育形成的一类特殊水稻品系,在侗族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侗族香禾糯病虫害防治传统知识与植物农药利用作为切入点,深入调查侗族人民在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传统生态智慧,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其传统植物源农药的功效。目的在于挖掘和利用侗族人民在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传统知识,为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提供新方法和途径,对于农林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专业从事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的社会公益机构,现有职工85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4人,现有植物病害、植物虫害、生物技术、生物防治、农药5个专业研究室12个课题组,是农业部华北南部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的依托建设单位,是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的挂靠单位和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  相似文献   

9.
石正芳 《遵义科技》2006,34(3):38-40
粮食生产是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农作物的病虫害又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搞好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农作物害虫种类和数量进行有效的预测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因此基于捕获害虫的样本图片对农作物害虫进行准确的种类识别可以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先验知识.由于农作物害虫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及不同种类害虫颜色和纹理的相似性,增加了害虫分类识别的难度.为提高害虫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稀疏表示相融合的方法来进行害虫的检测分类识别,进而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该算法首先利用高效的深度学习caffe框架来构建提取害虫特征的网络模型,然后利用该网络模型来提取训练害虫样本的特征向量,从而建立不同种类害虫的超完备字典,最后采用稀疏表示算法来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识别.实验部分对10种常见害虫进行了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算法有很好的检测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智能手机与昆虫雷达的病虫草害诊断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专业从事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的社会公益性机构,现有职工85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4人,现有植物病害、植物虫害、生物技术、生物防治、农药五个专业研究室12个课题组,是农业部华北南部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的依托建设单位,是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的挂靠单位和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所的长期实践,现介绍四种克服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提高农药药效的经验,供各地农户参考。 一、综合防治 把农业管理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方法与化学防治结合起来,只在主  相似文献   

13.
沼液沼渣是良好的有机肥料,施用沼液沼渣可以提高地力,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我镇农村近年来沼气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沼气所产生的沼液沼渣,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水稻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推进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进程,于2007年在我镇新黔村新华组李国强的责任田进行了沼液沼渣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所以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质量就有很高的要求。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就尤为重要,要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质量有很大的危害,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本文对病虫害在防治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生物农药优于化学农药,它不污染环境,无药毒残留,可保护绿色食品,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农作物防治病虫害使用化学农药,用量逐渐增多,害虫产生抗药性,危害越来越大。开发生物农药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无副作用,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生物农药前途看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提出运用基因工程培育彩色抗虫棉、将动物基因导入植物去除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运用花粉管道技术攻克棉花“癌症”、育成能表达两种外源基因抗病虫害木薯以及对玉米螟虫有强毒杀作用的蛋白质等新技术,可以防治作物病虫害侵入。  相似文献   

17.
水稻沼肥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西山乡柏香山村进行了以沼渣作底肥、沼液浸种、沼液叶面喷施3种因素,8个处理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沼液浸种具有明显的催芽、壮苗和增产作用。出苗率、平均绿叶片数、平均枯死叶片、秧苗平均白根数、苗高分别比常规浸种高7.3个百分点、多0.33片、少0.13片、多0.59条、高0.31 cm。2)沼液的叶面喷施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止有一定的效果。3)大区设置的沼液浸种种植比常规浸种略有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明显;沼液叶面喷施两次比不喷施沼液新增产量24.7kg/666.7m2,增产6.33%。  相似文献   

18.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文章通过概述我国农药生产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表明农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农药污染防治的探讨,突出介绍了现代农药的发展及生物农药在环境可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专家系统,根据农作物病害和虫害的形态特征以及特征诊断的现实特点,采用3层B/S架构设计了一个可查询、可诊断、可咨询的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添加、查询及对农作物的病害和虫害进行诊断识别以及治疗策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构建村级植保服务体系 快速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刘分析了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江苏省通州市组建村级植保专业化机防队的工作尝试、运行原则、方式及效果,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