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多种形式的单缸涡流室柴油机上,以各种配比的乳化油进行台架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着重分析掺水率、乳化油内相颗粒大小、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等参数对节油效果的影响,得到若干有意义的结论,为在涡流室柴油机上推广应用乳化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不同掺水率及不同乳化剂配制了多种乳化油,并将其在单缸涡流燃烧室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测取了多种工况下,主、副燃烧室中的示功图。根据对示功图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初步探明了涡流燃烧室柴油机燃用乳化油时的燃烧特性,为乳化油在该种柴油机上的合理使用及提高其应用效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的代用燃料-些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重点对三元乳化燃料在不同型式柴油机(直喷式和涡流室或)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变涡流室通道流量系数法对涡流室式柴油机的倒拖示功图进行了热力分析.指出了计算此类柴油机传热损失的适用公式,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倒拖示功图热力分析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吊钟型涡流室柴油机的起动扎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起动工况下有、无起动扎对涡流室内流场及燃油喷雾过程的影响.起动扎的开设,对整个涡流室内的主涡流形态影响不大,而对燃油喷雾过程则起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涡流室柴油 机的冷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涡流室柴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模拟计算为基础,定量分析计算了S195柴油机各项热力损失所占的比例及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涡流室柴油机热力过程的特点和降低涡流室柴油机燃油油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双通道镶块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涡流室柴油机的性能,在该结构基础上掺烧生物柴油,探究双通道镶块涡流室柴油机掺烧生物柴油的综合性能。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到了双通道镶块涡流室柴油机掺烧生物柴油时的各项性能指标,分析生物柴油掺烧比对双通道镶块涡流室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掺烧生物柴油会降低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降幅随掺烧比增加而增大,掺烧比低于30%时对发动机动力性能影响较小:掺烧生物柴油会增加燃油消耗率,但部分工况下的等效燃油消耗率有所降低:掺烧生物柴油有利于碳烟、HC、CO的排放控制,但掺烧比大于20%时会导致NO_X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柴油机燃用掺水乳化油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在柴油机中使用燃用掺水乳化油是降低油耗,改善了柴油机排放性能有效途径之一,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柴油机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涡流室涡流比对涡流室式柴油机污染物生成影响规律,采用标准k-ε-f湍流模型和LUENT动网格技术构建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到合理的仿真计算模型参数。对不同涡流室涡流比时涡流室式柴油机压力和温度分布以及污染物生成影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涡流比Rs对涡流室式柴油机气缸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规律是NOx生成量随涡流比Rs的增大而下降,而Soot生成量随涡流比Rs的增大而增大;可以通过优化在Rs为2.5~3.1范围内找到1个合适的涡流比Rs,使涡流室式柴油机气缸NOx生成量和Soot生成量均为较小值。  相似文献   

10.
为进行预燃室的探索,考察其用于495T型柴油机的性能和用于495Q型车用柴油机的高速性,在S195型单缸机上进行了本试验研究。与直接喷射式燃烧系统相比,涡流室和预燃室具有工作柔和对喷油系统要求不高,和废气中有害成分NOx较少等优点,预燃室在这方面更优于涡流室,但从标志重要性能的动力性经济性来看,涡流室则优于预燃室,特别因其高速性能好,故涡流室在缸径小于100毫米的高速柴油机中占统治地位。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预燃室的动力经济指标,使之赶上或超过S195原机涡流室,  相似文献   

11.
电磁阀驱动电流对喷油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控单体泵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电磁阀驱动电流对喷油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单体泵燃油系统控制信号、驱动电流、油管压力、喷油速率和针阀升程各参数之间的延迟关系,探讨了不同的保持和开启电流时喷油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开启和保持电流对燃油系统喷油持续期长度等喷油特性影响很大,驱动电流与燃油系统的喷油速率、喷油压力、针阀升程和喷油量存在着规律性的变动.因此,不同电磁阀均需确定最优的开启和保持电流,降低驱动电流对燃油系统喷射特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传统的供油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变音速、变密度的计算方法。该法认为在高压油管中燃油音速是时间和地点的函数,从而较好地模拟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供油过程,特别对喷射压力较高的柴油机,用本方法计算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主燃期缩短,缸内气体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高负荷时增加,放热率曲线第1峰值增大,第2峰值减小,表明预混燃烧量增加而扩散燃烧量减少;高负荷时放热率曲线型心向上止点靠近,燃烧等容度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转速和增大供油提前角,最大放热率和最大压力均增加.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生物柴油BD100及其混合燃料BD70、BD30的喷油特性,考察了喷射压力和混合比例对喷油速率、循环喷油量及其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料BD100、BD70和BD30的喷油始点一致,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比例的减少,喷油持续期明显延长,喷油终点延后。喷射压力升高,喷油初期喷油速率上升和喷油末期喷油速率下降变陡,针阀完全开启阶段的喷油速率升高,循环喷油量增加。燃料BD100的最大喷油量循环与最小喷油量循环差别主要由针阀完全开启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所致。燃料BD70和BD30的最大喷油量循环与最小喷油量循环差别主要由各循环的喷油持续期不同以及喷油持续期内的喷油速率波动所致,燃料BD30尤为明显。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比例的减少,燃料BD100、BD70和BD30的循环喷油量的变动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喷油策略及EGR对柴油机排放微粒中碳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增压直喷柴油机在不同喷油策略及废气再循环(EGR)率下排放颗粒物,使用IMPROVE(Interagency Monitoring of Protected Visual Environment)协议热光反射法对其碳质组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迟喷油提前角、降低共轨压力以及增加EGR率均能提高燃空当量比;当量比的上升增加了TC(Total Carbon)的排放,同时降低LowTemp EC (Elemental Carbon)/HighTemp EC比和OC(Organic Carbon)/EC比;OC组分中,挥发性OC1所占质量比例最高;EC组分中,HighTemp EC在低负荷时几乎不存在,而高负荷时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6.
重油活塞发动机夹气燃油喷射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航空重油内燃机燃油系统的雾化问题,进行了重油活塞发动机夹气喷射系统的仿真研究.建立了某型发动机夹气燃油喷射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校核了夹气燃油喷射系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结构、运行及环境参数对燃油系统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稳压腔容积越小,压力波动幅值越大;压差越大,相同喷油脉宽下的燃油流量越大;随燃油温度升高,喷油量略有减小;海拔越高,压力建立越慢.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体压力达到600 kPa所需的时间也逐渐增加,研究为燃油系统配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燃料喷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给出了精确控制发动机燃料供给的主要控制参数。本文介绍了应用燃料喷射动力学模型,在原车汽油控制单元控制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天然气多点喷射系统,达到了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减少动力损失并达到较好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完成了从测绘、设计到研制396系列柴油机2种机型5个品种的ZWM型喷油泵和喷油器的试制工作,并进行了与柴油机的性能匹配试验。试验证明:国产化喷油泵和喷油器的技术性能指标基本上达到了BOSCH公司样品泵的指标.符合德国MTU公司396系列柴油机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并借助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获得的油耗、排放及燃烧数据,研究了喷油开始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5 000r.min-1工况,喷油开始时刻为400°曲轴转角是混合气雾化混合的最佳方案,此时混合气分布比较均匀且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具有较高的湍动能,10%~90%燃烧持续期最短且HC排放较低,从而使其具有最佳的燃油经济性与燃烧稳定性.而2 000r.min-1工况的最佳喷油开始时刻推迟了30°曲轴转角.喷油提前,壁面油膜量增加,混合气当量比下降及火花塞附近较低的湍动能使得燃烧速率降低,因此HC排放、燃油经济性及燃烧稳定性均会变差.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推迟喷油中,由于混合不充分使得点火时刻混合气均匀度下降,从而使发动机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高压油管中燃油压力波的物理概念,并在高压喷射条件下对高压油管中燃油压力波的传递速度(即当地音速)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高压油管中燃油具有两相性,其压力波速度明显低于单相液质中的数值,这对喷射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