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之旅”问题答(3)1.仔细阅读本期所刊的《你由爸妈谁决定》一文.用组合图来解释为什么F2代雄蝇全是红眼,而雄蝇中有一半是红眼,另一半则是白眼。2.外太空生物学家为什么要到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去?3列举海岸形成的非海洋因素。4.“东非大裂谷是由河流冲刷而形成的”,这句话对吗?5.珠穆朗玛峰附近没有形成巨大的冰川.论述原因。6.中国提供的10个台风名字是什么?7.撒哈拉大约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沙漠化的?乘车从四川成都出发,沿着岷江上行,往都江堰、九寨沟方向,只需三个多小时,就到了中国最古老的民…  相似文献   

3.
正毛细凝聚是指在限域毛细通道内的气体,不必达到过饱和状态即可发生凝聚从而转变成液体的现象.水蒸气为什么会凝聚呢?我们可以简单认为,空气只能承载一定量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多到超过一个临界点,多余的那部分会从空气中跑出来,凝聚成水.对小的通道,情况又有不同:受表面张力和弯曲界面的影响,水在小通道内会更容易凝聚:没达到饱和蒸气压的时候,水就凝聚了.  相似文献   

4.
范晓 《大自然探索》2010,(10):33-36
自2010年4月初媒体报道广西东兰、贺州等地因地面塌陷出现一系列“天坑”以来。全国各地发现“天坑”的报导如野火蔓延,几乎不绝于耳。这给公众带来了很大的疑惑和恐慌: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会有这么多的“天坑”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6.
一、神奇的“九龙杯”宋代制作的“九龙杯”,如图1所示,杯子中间的凸起,是九条龙盘旋在上面的中柱上,所以取名为“九龙杯”。“九龙杯”不仅外形美丽,而且非常神奇。“九龙杯”的神奇之处在于:酒没有倒满时,尽可以往里面倒,但是酒一旦倒满,整杯酒好像被龙喝掉了似的,一点儿也没有了。它的奥妙在哪里呢?二、探究“九龙杯”奥秘九龙杯为什么这样神奇呢?让我们做个试验来说明。“九龙杯”与“虹吸现象”如图2(a)所示,把一根弯曲的塑料管两端插入盛水的甲杯和不盛水的乙杯中,水不会由甲杯流向乙杯,这是因为甲杯中的水不能往上…  相似文献   

7.
当西尔维亚·A·厄尔(Sylvia·A·Earle)注视大海的时候,她并不是把大海看成一片浩瀚无垠的冰冷的深兰色的水,而是把它看成地球上的一个最大的水族馆,是一片海洋森林,闪射着缤纷的兰色、绿色和金黄的色彩,有着各种各样性情温顺而又奇妙的“家畜”。作为一名第一流的深海探险家,从海洋深处她的居留地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她曾在那里度过了将近6000个小时,即七个多月的水下生活——她对于在水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其实,即便是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海洋也不是纯粹的蓝色。海洋里随处都景浮游生物,当一大群有机物聚集在清澈的海水中时,会改变海水表层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潮”,如“黑潮”、“绿潮”等。浮游生物中对海洋颜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和能量基础。浮游植物中富含叶绿素,能利用光合作用来生成养料。叶绿素吸收阳光,而浮游植物的自身反射阳光。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从观察者来看,海洋的颜色就不一样。在富合浮游植物的海域…  相似文献   

9.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城,墨西哥 “死亡”原因:陆地下沉,食水短缺.墨西哥城坐落在含水土层之上,城市中2 000万居民每次取地下水饮用,城市都有产生下陷的可能.据估计,城市中部分地方在过去100年里下降了9 m.而更糟糕的是,城市下方土层中的水分,已经出现干涸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大海水天一色,海底昏暗寒冷,然而在苦咸的海水中不仅有“花”开,而且“花”千奇百怪,艳丽异常,比陆上的花毫不逊色,甚至更具魅力。不同的是,陆上开的是植物花,海中开的是动物“花”。 海洋中能“开花”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多为海洋中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固定或依附在海底或其他物体上。它们的外部形态有很多  相似文献   

12.
虫趣     
武峰 《科学之友》2006,(2):57-57
千足虫在昆虫世界里,多足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查要问世界上哪种昆虫脚最多?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号称“百脚之虫”的蜈蚣。其实。蜈蚣一般全身只有24个环节,每节长对脚,共生有48只脚。那么,为什么人们将蜈蚣称为“百足虫”呢?它并没有长100只脚呀!在牙买加热带地区,有一种蜈蚣,它的两侧各长着180只脚,共有360只脚。不过,这种“百脚”蜈蚣还不能称为“多脚冠军”。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问:为什么有些鸡蛋里会有血丝? 答:许多人认为这种血丝是小鸡开始孵化的标志。问题是现在从市场买来的鸡蛋大多数是来自饲养场的未受精蛋,何来孵化一说呢?其实这种带有血丝的鸡蛋被称之为“血斑蛋”。  相似文献   

14.
郑友消 《科学之友》2006,(11):55-55
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3亿km^3,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3km高。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水球”。 比较权威的地质学家对地球水的来源是这样认识的:刚刚形成的地球表面可能含有少量彗核带来的水,即彗核中的固态水。它们在闯进地球上方1000km高空时瓦解,并且很快蒸发成空气中的水汽云。但是空气中水的含量太少,不足以形成这么多的地球水。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火星地底隐藏液态水火星上干涸的河床以及其他一些证据表明,火星上曾有大量的水,足以填满600 m深的海洋。同时,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丰富,使得气温足够高从而使水保持液态。然而,我们目前见到的火星却非常干旱。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飞船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火星上的氧和二氧化碳流失率仅为20 g/s,  相似文献   

16.
想让自己的家漂浮在美丽的大海上吗?最近.美国工业设计师奥罕·西勒里就设计出这种可以漂浮在大海上的船屋。这种船屋被称为“海上生态船屋”.不但外观漂亮,而且十分环保,能源来自太阳能,生活用水来自雨水。  相似文献   

17.
超冷的水     
Philip Ball  吴琦 《世界科学》1999,(12):18-18,19
又发现了两种新水。要是没有水,我们原本不会来到这个世界。水的热容量在-45℃时应该变成无穷大。水的其它特性似乎也变得一团糟,就像水经历了某种灾变一样,为什么?如果想象在太平洋之下11公里处的马里亚那海沟中即在海洋最深之处的高压之下,人还能生活,便会看到这是一个寂静的、永远黑暗的世界,压力高达1000个大气压。那是一座相当于洋底每平方米承受1000吨压力的海水之增。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必定不易。然而现在有些物理学家相信在这样高的压力下甚至水本身可能也难于保持不变。他们认为如果在以上压力下水若能保持不变即仍…  相似文献   

18.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十万个为什么》中给出标准答案是:“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相似文献   

19.
正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海洋中最深的部分。近年来,一些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了这一水域,证明在这个近乎陌生的环境中确实存在生物,其中包含一些非常奇怪的物种。接下来就让我们把阳光照进这个神秘的水下世界,看看这里的奇异生物。望远镜章鱼望远镜章鱼就像深渊中的幽灵一样,漂浮和悬挂在地球上最深的海洋里。与大多数章鱼不同,这个章鱼不会从海底掠过。它处在水深超过1 900米的水柱中,不会水  相似文献   

20.
在大海的深处那个漆黑一片、神秘恐怖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到底会不会有勇敢的生灵存在?这一直是人们想探知的深海奥秘。20年前,海洋地质学家在太平洋东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水域下,偶然无比惊奇地发现,在喷射着350℃高温岩浆液的火山口周围竟然还生活着一些生物,而普通的生物要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是难以想象的:不久.科学家们又发现这个被人们称为“九北”的地区(赤道附近的北纬九度)的海底还有不少这样的热液孔。在漆黑的海底和高温高压下依然“人丁兴旺”的生物村落,就坐落在这些热液孔周围。生活在那里的管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