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基于XML的网络监控系统指令跨平台和安全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网络监控系统指令传输中面临的异构平台问题和指令安全保密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XML封装指令实现跨平台传输,并通过XML加密保障指令安全传输的方案,通过对其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对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单片机AT89C51与DDS频率合成器AD7008构成的频率特性测试仪。它与PC机通过RS-232C口连接,完成被测网络的频率特性的测试及图形的显示、保存与打印。  相似文献   

3.
纠错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技术,针对目前纠错码测试可重构性要求高和测试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纠错码的基于分层原理的软硬件联合测试平台。采用分层的设计结构,使得该平台具备高度的可重构性,能够在不同纠错码测试之间进行迅速重构。利用高速的PCI数据采集卡PCI-7300A在PC和FPGA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并在PC和FPGA端对数据进行分层封装和添加校验与确认—重传机制,以此保证数据高速、顺序、无差错地传输。通过利用该平台对多进制LDPC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传输时钟为20MHz的时候,平台吞吐量达到446.83Mbit/s。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民族特需品保存展示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以ZigBee无线网络为基础,对采集到的特需品所在环境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当数据超标时,监控中心发出指令开启终端节点的风机,进行反向控制,并使用GSM发送报警短信.用户也可通过PC机、嵌入式手持终端及手机短信查看并控制整个网络里任意节点的状态.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系研制的XUSI-Ⅰ型通用集成电路编程及测试仪,可对数千种集成电路进行编程与测试,并配有可升级应用软件,在计算机开发与应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 仪器工作原理 本仪器由专用的适配卡与PC总线相连,同IBM PC XT/AT及兼容机组成系统,通过40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PC控制系统设计硬件要确定PC单机还是PC网络,系统容量及余量,存储容量和指令执行速度重要指标;输入回路中电源选取、输出回路中不同输出方式,PC系统对安装环境要求等.  相似文献   

7.
单台PC机与多台健康测试仪的串行通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时体质测试系统中,数据需要从测试仪传送到主机上,为了提高控制的实时性及接收端对数据的反应速度,利用VB 6.O下的ActiveX控件和中体同方的健康测试仪RS-485的串行通信接口,实现了在Win-dows2000环境下,单台PC机与多台健康测试仪的串行通信,并能实时获取各测试仪测试项目的数据采集.将分立的各单项体质测试仪组合成一个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经测试后投入实际使用,整个通信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灵活方便,通讯波特率达64 kbit/s.便于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健康评价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现有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平台的不足,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学习医学数字信号处理的兴趣,加深对于医学数字信号处理的了解,加强对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在生物医学工程实践过程的认知,该文设计了新型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平台。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以及32位单片机,高精度模数转换器件实现的医学模拟信号处理单元,通过通信协仪及串口实现与上位机的信号及指令的传输,在PC机上完成医学信号的显示、存储和控制。实践表明,该平台在促进学生学习医学数字信号处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医学信号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网络物理层的定义及特点、网络物理层测试的重要性分析,探讨分析了线缆测试分析仪、接口测试仪、示波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误码率测试仪、信号电平计等网络物理层测试工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S3C2440A开发平台上,实现了中星微zc301pUSB摄像头的视频采集,并将图像通过网络以TCP/IP协议实时传输。同时,在PC端用VC 6.0编程实现了网络图像的接收与实时显示,从而实现了一套网络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雷达的性能进行测试时,要求雷达阵面正对空间目标。为此文章研制了雷达仿真实验平台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中电控系统的上位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下位机之间采用基于RS485自由口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并控制机械执行机构实现直线运动、俯仰运动和方位运动,使位于雷达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雷达阵面准确追踪空间目标;为保证运动精度,系统采用编码器对雷达的位置参数进行检测;接收检测信号,运算后通过自由口通信将信号传递至上位机PC,再由PC发送指令到PLC,控制执行机构运转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可靠稳定地实现相同结构雷达的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统一诊断服务(UDS)诊断协议栈开发过程中的网络层功能测试方法.利用AutoCAN总线设计工具,将位于PC机的上层测试仪与搭载有被测协议栈的下层测试仪连接,形成实际总线测试网络.通过参数分层法,结合实际被测协议栈通信要求,建立测试用例集,并据此编写测试脚本和仿真运行.通过监控每一条测试用例的报文流记录,判断其是否符合测试要求.该方法能够实现UDS诊断协议栈的网络层测试,验证网络层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三极管参数测试实验中,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测量仪器来测量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其他参数。为了降低实验成本,简化实验操作过程,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种三极管伏安特性测试仪。可以在PCI-1200数据采集卡和PC机所构建的平台上实现三极管主要参数的测量。通过对2SC9014三极管进行实际测量,证明其能够满足测试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制一种嵌入式ABS性能测试仪,采用PCI-1712L数据采集卡完成对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通过ISA总线传输给PC机,同时嵌入到PC机内部的仿真器可实现在线仿真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便捷性、实用性、高效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层原理的纠错码测试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错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技术,针对目前纠错码测试可重构性要求高和测试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纠错码的基于分层原理的软硬件联合测试平台.采用分层的设计结构,使得该平台具备高度的可重构性.能够在不同纠错码测试之间进行迅速重构.利用高速的PCI数据采集卡PCI-7300A在Pc和FPGA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并在PC和FPGA端对数据进行分层封装和添加校验与确认-重传机制,以此保证数据高速、顺序、无差错地传输.通过利用该平台对多进制LDPC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传输时钟为20 MHz的时候,平台吞吐量达到446.83 Mbit/s.  相似文献   

16.
将混合动力轿车CAN网络中的整车控制器与发动机控制器集成为多能源管理控制器,它与ISG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相连.PC机通过NI PXI-8464接口卡接到CAN总线上,实时读取各个控制器的参数及修改控制器中的数据.采用开发工具LabVIEW 8.5设计了实时监控平台软件,并用于混合动力轿车冷起动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此平台具有参数实时显示、指令发送、电机测试、数据保存等功能和良好的人机交互式界面,满足了混合动力轿车冷起动试验的各种需求,很好地实现了对混合动力轿车起动控制策略制定、试验参数的优化、试验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科研用机器人价格昂贵、扩展性差的问题, 给出嵌入式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 从平台硬件环境的搭建,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嵌入式多线程服务器的设计, 上位机软件设计等, 详细讨论了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设计及开发过程。 该平台能通过 MPU6050 六轴传感器和 HMC5883 电子罗盘实时获取姿态角和航向角; 能实时地将采集到的视频流及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上位机客户端, 同时接收并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控制指令, 进行运动控制、 避障处理等。 实验结果表明, 该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与 PC 之间数据及指令传输流畅稳定,造价低廉, 功能丰富, 模块化程度高, 能满足开展机器视觉与导航等领域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现代网络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从测试方法、测试对象、测试手段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并以现在热门的 NGN 网络测试仪为例,介绍了我国现代网络测试仪的功能性结构.最后对现代网络测试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设备存在的设备笨重、系统集成度不高、无法手持、视频传输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d-hoc网络的手持式应急通信设备的设计方案。采用TMS320DM365控制芯片和无线通信模块为硬件平台开发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系统软件平台。系统研究了达芬奇技术传输视频原理,并针对手持式应急通信设备节能要求,采用一种改进后节能的AODV路由算法。该设备具有能传输视频、便携式、节能等特点。通过搭建平台对设备进行测试,证明该设计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结合测试系统集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特色,新开设一门基于LXI同步触发盒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实验课。实验系统硬件主要由PC机、LXI同步触发盒及示波器等设备组成,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动化测试平台搭建和网络仪器时间同步过程。课程中,通过介绍LXI同步触发盒的工作原理及软件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操作流程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同学们对网络同步触发概念,体会网络仪器测试与集成测试的异同,掌握分布式测试平台的搭建和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