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酮类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然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酚类抗氧化剂之一,其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密切相关.综述了几种研究抗氧化剂活性中常用的自由基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并详细分析了结构因素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机制与规律.认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取决于羟基的相对位置而非数目,具有色原酮结构的黄酮2-3位上不饱和双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氧化活性,C环吸电子性质或羟基成甙则会使天然黄酮抗氧化能力降低,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也是黄酮阻止自由基氧化的途径之一.对黄酮类抗氧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为筛选高效抗氧化剂和天然黄酮的结构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N-烃基-N′-酰基硫脲和卤代乙酸(或卤代乙酸酯)反应,合成了一些新的3-取代-2-酰亚胺-4-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反应机理作了探讨.利用N-烃基-N′-酰基硫脲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得到3-取代-2-酰亚胺-4-噻唑烷酮-5-乙酸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某些黄烷酮、黄酮和查耳酮的合成方法,提出以丙二及相应的芳香醛、酚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缩合和Hoesch单酰基化反应,同时水解、脱羧、关环而直接得到黄烷酮类化合物,以α-卤代-2-羟基苯乙酮类化合物与芳香醛在5~10%NaOH乙醇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直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省去以往通过查耳酮、黄烷酮的卤化、水解或脱卤化氢的繁琐步骤,提供了合成黄酮的简便方法,同时探讨了查耳酮的合成和关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经查尔酮环化合成黄酮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合成方法,介绍了各种反应体系的适用范围,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合成黄酮化合物的产率范围,认为黄酮化合物的合成将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无污染的绿色合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保护、羟醛缩合、环化、碘代以及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8位对甲氧苯炔基取代黄酮化合物.同时,从4,6–二羟基橙酮和金鱼草素出发,通过保护、碘代以及Sonogashira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7位对甲氧苯炔基取代橙酮化合物.以常见黄酮和橙酮为母核,探讨8位对甲氧苯炔基取代黄酮和7位对甲氧苯炔基取代橙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这些化合物的合成为进一步对黄酮化合物8位以及橙酮的7位进行化学修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决明属植物粉花山扁豆(Cassia nodosa Buch.-Ham.ex Boxb)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粉花山扁豆茎叶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个未见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山奈酚-3-O-[(4″,5″-O-异丙叉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以及4个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β-D-吡喃鼠李糖苷(2)、3,5,7,3',4'-五羟基黄酮(3)、高山黄芩素(4)、5,7,3',4'-四羟基黄酮(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活性研究已成为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7-羟基黄酮具心血管活性,可用作黄酮类选择性冠状动脉扩张剂的中间体,而受到化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概述了五种合成7-羟基黄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资源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其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其可用作天然抗氧剂.介绍了机体内自由基形成以及抗氧剂清除自由基的机理,讨论了黄酮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和其清除自由基的构效关系.在应用方面,天然黄酮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清除自由基药理作用,还可用在食品的抗氧化领域和化妆品的清除自由基、紫外吸收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3,5-二羟基苯甲酸和间苯二酚为原料,分别经酯化、乙酰化、甲氧甲氧基保护或甲基化、酰肼化、氧化、醛酮缩合、环化、Algar-Flynn-Oyamada反应以及脱保护基等步骤,以21%~32%的总收率合成了7,3’,5’-三取代黄烷酮1a~1b和黄酮醇类化合物2a~2b,所有合成产物通过1H NMR,IR,MS进行了结构确证.其中黄烷酮1b是从药用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ang etH.C.Fu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有机化合物,此次为首次全合成.  相似文献   

10.
依据近十年来国内外参考文献,就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生物活性机理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药物或食品提供参考.目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尔酮等类型,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抗血栓生成,调理细胞分化、凋亡、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发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和生理活性,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查尔酮化合物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尔酮化合物是芳香醛酮发生交叉羟醛缩合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合成查尔酮化合物的反应体系、合成方法,并介绍了各种反应体系的优点及其合成查尔酮化合物的产率范围,认为查尔酮化合物的合成将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无污染的绿色合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己烷中间体及其酯类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苯甲醚为原料合成4-正烷基苯酚(1),产率比以苯酚为原料的方法提高15%。(1)经催化加氢得到的4-正烷基环己醇(2),经气相色谱分析,主要产物为反式异构体。用相转移催化的方法将(2)转化为4-氯烷基环己烷(3),经格氏试剂合成得4-烷基环己基甲酸(4)。以(2)和(4)为原料合成了四种酯类液晶。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溶剂浓度、液固比、微波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等微波提取条件,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液固比40:1,微波功率700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进行了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68%(n=5),回收率在97.6%~101.0%之间。利用最佳提取工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茎、叶和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与传统的索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银杏提取物主要含黄酮和内脂,其有效成份主要为山奈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等,银杏叶总黄酮按其分子母核结构可分为四类:黄酮醇及其甙、黄酮及其甙、黄烷醇和双黄酮类.国内外对银杏有效成份的提取精制研究工作十分重视,主要运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萃取法等,后三种方法由于设备耗资大、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15.
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在超声波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液pH值、酶解温度和酶用量对连翘叶总黄酮的影响。获得的优化条件为: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40℃,酶量3 mg/g,最适pH值为5.0。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连翘叶总黄酮含量为(26.53±0.68)%。试验结果表明: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茅莓黄酮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野生植物茅莓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流动相A:CH3OH、B:H2O 1%乙酸,电喷雾负离子质谱(-ESI)。液相色谱流出时间16.21min的化合物为六羟基双氢黄酮醇二聚体形式,分子量640,占总黄酮的91.71%;流出时间19.61min的化合物分子量448,为槲皮甙,占总黄酮的8.29%。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从沙棘果渣中提取黄酮的工艺,考察了提取溶剂和果渣脱脂与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沙棘果渣总黄酮的常规提取最佳条件:石油醚脱脂,质量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80 ℃,提取1 g果渣的每次溶剂用量为8 mL,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为1h),在常规提取的最佳条件下沙棘果渣的总黄酮得率高达0.534 4%。尝试了超声辅助提取,结果表明提取前用超声预处理15 min,可以大大减少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而黄酮得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聚花过路黄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黄酮为指标,优化聚花过路黄醇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过路黄的乙醇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的55%左右,提取次数为3次,溶剂用量为投料量的8倍,提取时间为每次2 h;按优化条件测定的重庆产聚花过路黄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10.980 6 mg/g。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on steranes with substitution at C-2, C-3 or C-4 positions in ring-A has become a hot field for their specific precursors in recent years[1-15]. Summons et al. firstly identified C28-C30 3β-methyl steranes in Michigan Basin and found that the p…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微波辅助提取溪黄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为中火,微波时间为4min,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经试验验证,在此最佳条件下.溪黄草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