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现,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有怎样的知识观就有怎样的教学观,知识观是影响教学观的重要因素。考察西方教育家视野中知识观的演变历程可以洞见西方教学观的历史发展,把握知识观与教学观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知识观是对知识本质的哲学反思。西方知识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知识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知识观,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知识的本性、标准和价值的把握和反思日渐深刻,知识观的演变和发展又有了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本文从分析和对比两种典型的知识观入手,根据知识、教育与人三者互动视角下的知识观探讨高等教育中“高深知识”的创新性,从而论述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改革围绕“知识”之争对实践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我们的教育知识观研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知识使命观研究与哲学混乱和实际的不自觉;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完全哲学化。教育知识观研究哲学化、非教育化倾向意味着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是不健全的,基础理论不健全必然致使教育处于十分危险之中,必然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长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教育知识观研究有着极大的关系。反思教育知识观研究,探索教育自身知识使命及特征已成为教育改革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变本加厉”说明既有批判理论从根本上没有力量,说明迫切需要对“以知识为中心”批判理论进行再批判。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导致改革理论的“二律背反”,从而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重视知识”远远不够,其根本问题在于把学校、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彻底打破“唯学校、唯课堂、唯书本”教育知识观,才能重构新的教育知识观,才能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现实完整的知识,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论,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以他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理解为基础的,文章试图为建构主义思想下教师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理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最终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当前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的泰山诗与其大多数诗歌作品一样,深受近代“新派诗”风的影响.它强烈地体现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式的政治启蒙、道德启蒙、教育启蒙和科学文明启蒙精神,同时在诗歌形式上具有近代“新派诗”的通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汪滟 《科技咨询导报》2009,(11):155-156
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深深影响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于后现代知识观而言。我们应看到它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同时,更要清楚的认识到它其有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切入,分析这一新兴知识观对我国当代教学的稗益和误导,结合我国国情,在吸取有益启示的同时,走出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倍受西方列强蹂躏,救亡与启蒙成为双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自由、平等不仅成为了中国近代的时代主题和价值诉求,救亡还使近代思想家所追求的平等具有跨越国界的意义,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奴役,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这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所讲的平等迥异于西方之处,也是近代启蒙思想的特色。遗憾的是,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实现中国与西方平等的目的,反而在其论证平等时默认了中西之间的不平等。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原因颇为复杂,既与中国近代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中西之间的强弱对比有关,又与近代思想家的软弱和对现实估计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宗教传播又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这一关系在近代朝鲜半岛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是近代早期朝鲜的知识分子被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所吸引,使基督教得以在朝鲜半岛扎根,并使西方文化在这里进一步传播。继而是19世纪后半期开港以后,西方传教士的不断到来,使基督教和西方文化在朝鲜半岛以更大规模传播,并在朝鲜半岛的近代教育和文化“启蒙”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理论。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以他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理解为基础的,文章试图为建构主义思想下教师的知识现、学习观和教学观理出一个系统的框架,最终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当前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曹成功的运用教育这件武器,为他们的革命服务,本就此作专门论述。主要阐速本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费产阶级革命纲领、内容作为“革命教育”的总方针。以宣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为要旨。运用教育这种形式来唤起民众,使他们明白革命道理,增进政治觉悟,以图革命大业。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是导致我国大学生现代适应性差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教育目的观的形成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历史上的“重社会,轻个人”和现实中的“重记忆,轻创造”是重要的两点。为此,作者提出要塑造现代化的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义有一种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它代表了市展阶级的反封建要求,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笔者曾对宗义等人思想的启蒙性质予以质疑,现对其“法治”观作一辨析,以期抛砖引玉。一、立“天下之法”辨黄宗义在《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中立“天下之法”的命题,常被视作其“法治”观的主旨。基实,只要辨析一下其中的“天下”和“法”两个概念的意蕴,就可看出,黄氏的主张实在是传统儒学的“天下”观和“三代”理想,在明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本文从分析和对比两种典型的知识观入手,根据知识、教育与人三者互动视角下的知识观探讨高等教育中"高深知识"的创新性,从而论述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在建筑学、文学批判、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已形成了系统的论述。知识观也已经从现代转型至了后现代,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与传统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观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比较探讨了东西方近代启蒙思潮的诸种类型后指出:晚明至清初的社会形态不可能孕育新的思想变革。李贽的反传统思想仍属中世纪异端范畴。顾、黄、王等哲人批判封建理学和君主专制,但仍保持儒学纵向反省鉴旧的传统价值取向,鼓吹儒学尊经崇圣的道统观、“复先王三代之治”的政统观和“夷夏之防”的民族观,旨在实现汉族地主阶级“反清复明”的政治理想。此时舶来之西学内容陈腐,加之儒学传统和专制王权的抵制,难以促成“中学”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方关于十月革命和苏俄问题的“重评派”的一系列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任何革命阶级的政党,在履行自己的历史责任的过程中,是坚强有力的;近代以来任何一次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进步阶级的政党或组织必然要加强自己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核心,知识是关键。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教育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观念,教师观,目标培养观进行转变,尽快适应“以人为本”新教育观念下的角色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