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氧化物酸碱性Z_o标度值和离子极化力两参数,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无机含氧酸盐生成热的经验公式:—△H_f~o=a(△Z_o)~2+b△(Z~*/R)~2+C,用该式计算了53种含氧酸盐的生成热,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于军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4):72-73,92
通过选用元素的电离势I及有效核电核数Z^+为键参数来标度氧化物的酸碱性,建立了氧化物键参数函数f=I+4.20Z^*-53.77,通过计算可确定氧化物的f值,根据该氧化物酸碱性的键参数标度值,可以判定和预测的氧化物酸碱性。  相似文献   

3.
用中心离子的有效离子势Z^*/r来标度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并给出了Z^*/r-z图,从图上可简明,直观看出氧化物的水合物酸碱性已知的递变规律,另外还发现:Z^*/大于6.7者为酸,小于5.0者为碱,介于两者之间者呈两性,所得结果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4.
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随核电荷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利用二元氧化物M_xO_y中M的电子构型和电子层数及其氧化态确定出标度b,作为周期系中各类元素二元氧化物的酸碱性分类标准,即b<-0.2为酸性氧化物,b>0.5为碱性氧化物,-0.2≤b≤0.5为两性氧化物,基本上与实验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5.
运用氧化物酸碱性Zo标度值和离子极化力两参数,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无机含氧酸盐生成热的经验公式:-ΔH^of=a(ΔZo)^2 bΔ(Z^*/R)^z C。用该式计算了53种含氧酸盐的生成热,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氧化物建立模糊集,按照其隶属函数,确定氧化物酸碱性判别参数,根据贴近度确定氧化物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负性均衡原理,建立一种新的标度氢氧化物(包括含氧酸)酸碱性强弱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学反应中温度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以及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对部分碱性氧化物与水或酸性氧化物CO2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得出了碱性氧化物酸碱性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对碱性氧化物热稳定性和酸性氧化物变化规律的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考虑了影响化合物酸碱性的二个主要键参数(a,b)的基础上,建立了化合物分类判别的模糊数学模型,该模型对二元氧化物酸碱性的分类识别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0.
衡量氢氧化物酸碱性的一种新标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离子键理论出发,探讨计算元素氢氧化物酸碱性的标度方法,该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近。  相似文献   

11.
选用氧化物中非氧原子的电荷半径比、电负性等影响酸碱性的参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氧化物进行了分类,MATLAB的编程分析表明其分类结果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选用氧化物中非氧原子的电荷半径比、电负性等影响酸碱性的参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氧化物进行了分类,MATLAB的编程分析表明其分类结果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选用氧化物中非氧原子的电荷半径比、电负性等影响酸碱性的参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氧化物进行了分类,MATLAB的编程分析表明其分类结果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元素的金属性及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是无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但由于在中学阶段,常把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递推成“金属性强,其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就强;金属性弱,其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就强”这种错误规律。甚而在讨论酸碱性强弱时,直接把两者引为因果关系。因而造成大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往往也  相似文献   

15.
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与其结构和溶剂性质有关。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主要决定于中心原子R的有效电负性。中心原子R的有效电负性越大,羟基上氧的电子云被R吸引越强,R—O键越牢固,O—H健越易断裂,水化物越易按酸式电离,其酸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有机酸(碱)的强度,是指醇、酚、羧酸、磺酸、胺类以及杂环化合物的酸碱性、因多为弱酸或弱碱,一般用 K_a(或 K_b)和 PK_a(或 PK_b)进行标度,此外可用热力学数据ΔH_(电离)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7.
氧化物超导电性与硬度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氧化物超导体元素硬度的平均值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本文提出用硬度均衡值ηcq作为氧化物超导电性新的经验判据.笔者依据Slater过渡态法计算元素的硬度作为标度,用均方根的方法得出氧化物中元素硬度的均衡值ηcq;计算了200余种氧化物中元素硬度的均方根值η.,结果表明,氧化物超导体的硬度均方根均衡值总是介于4.790~5.429之间;而硬度均衡值在此范围之外的氧化物不具有超导电性,这无疑为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判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18.
在卡特雷奇(Cartledge,G.H)经验计算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元素的主量子数与其离子电荷数之比,计算元素最高氧化态氧化物水化物ROH酸碱性的经验公式。应用本文的结果,可对元素ROH的酸碱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尔比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经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除Zn/Al比为6的样品),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酸性)随着Zn(Al)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均匀传输线的分布参数一阶微分段等效电路的分析,在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推出正弦稳态下传输线复数阻抗Z_o,传播常数r和任意点距离时的电压和电流I的计算式用于解三相交流输电线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