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表示要成为基督教徒,但很快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坚定少年时代形成的无神论观点,而且对有神论作了系统批判。不过,他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直欣赏基督教经典启发性的知识,胡适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与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的宽容思想影响有关,而他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实用主义的引导,归结为两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2.
胡适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和最具声望的文化名人之一。文章通过对《胡适留学日记》的梳理和分析认为,胡适早期所形成的文化启蒙立场,可能是他之所以能“暴得大名”而“开风气”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对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兴学运动中的作用,胡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留学教育一定要以“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由此提出了“慎选留学”和“增设大学”的建议.胡适的观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1 91 5年 ,即在蔡元培入主北京大学的前两年 ,远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就因为国内没有一所“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感到惭愧。他在康乃尔大学与英文教授亚丹先生晤谈。亚丹问 :“中国有大学乎 ?”胡适无言以对 ;又问 :“京师大学何如 ?”他只能据所闻而答。亚丹说 :“如国欲保留固有之文明而造新文明 ,非有国家的大学不可。一国之大学 ,乃一国文学思想之中心 ,无之则所谓新文学新知识皆无所附丽。国之先务 ,莫大于是……”他的这番话对胡适的刺激很大 ,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  相似文献   

5.
提到胡适的哲学观,人们会不期然地想到实验主义。的确,胡适是终生以实验主义的信徒自居的,论者在批判胡适思想时也径直以实验主义为对象。实验主义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涵概胡适的思想呢?笔者以为这仍是个值得追究的问题。胡适是在赴美以后才接触到实验主义的,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一些基本思想——如中国古代自然主义及西方近世科学思想早已形成,正是这些思想对日后胡适的实验主义构成了障碍。笔者发现,实验主义在胡适那里实际上已经零离破碎,它已有意无意地消融到了他原有的思想基础之中。因为原有思想信仰的不同,胡适在一开始接触…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 超,作为资产阶级的史学领域的拓荒者,他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一样,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历史观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又决定了他不可能对科学历史做出真正的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1930年初,胡适等向国民党政府发起了颇具声势却昙花一现的人权运动,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权思想,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一时期胡适的人权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渊源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美国的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陈征  韩苗雨 《世界知识》2023,(24):60-62
<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着国际关系研究者与外交实践者的双重身份。他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萌芽于受纳粹打击的童年,《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雷与和平问题,1812~1822》《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两本书标志着基辛格外交哲学的形成。他的外交哲学以现实主义为核心,希望在维持美国实力的相对优势前提下实现世界均势,提倡“新地缘政治学”以维持美国地缘政治均势,最终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一八九八年九月,梁启超东渡日本。在以后的二、三年间,他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阵地,举起犀利的笔,痛斥以那拉氏为首的清王朝,进而鼓吹革命、礼赞破坏;他宣传卢梭的民主政治思想,谈自由平等、倡民权,介绍各种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资产阶级的理性原则、道德观念作为新民思想的基础。总之,他曾以倾向革命的姿态,跃然于中国改良主义失败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之间,占据了一个明显的位置。有的同志却认为,梁启超是“为了投革命之初”而“玩弄革命的词藻”。本文认为,以“投机”概括客观的矛盾存在,是不够公平的。应该承认,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早期的革命倾向是实在的、可取的,其启蒙宣传是卓著的,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也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思想家,但是,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版的有关他的生平的著作中,根据胡适所作的“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认为中医陆仲安早年治愈过他的“糖尿病、慢性肾炎和心脏病”,因而断言胡适相信中医药。仔细检阅胡适的日记、书信和文章,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尽管1920—1921年胡适生的那场病,开始时有医生怀疑可能是心脏病或肾炎,但很快就否定了。胡适虽然死于心肌梗塞,但他第一次冠心病发作是1938年底。实际上,中医陆仲安为他治疗的只不过是胡适所说的“小病”,是自限性的,而且胡适一再申明他根本不曾生过糖尿病和慢性肾炎。上述陆仲安治愈胡适糖尿病等疾病的说法纯属以讹传讹,或有意夸张造谣,这件事在中医界至今仍有影响。胡适自称是“信仰西医的人”,并且支持他的友人批评中医,这些批评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冷战”一词是美国的反动专栏作家李普曼首创的。一九四七年九月间,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一篇文章,后来又把它印成小册子,题名就叫“冷战”。按照他的说法,“冷战”是不用枪砲的战争;它的军火是金圆、面粉、动听的许诺、无情的谩骂等等。他认为只有把“西欧和美洲各国,大西洋和大西洋的手臂——地中海各国在战略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统一成为一种共同的制度”,在美国的领导下,首先在欧洲形成一种“均势”,才可以夺取“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2.
很多朝鲜人将李承晚看做他们的“乔治·华盛顿”。他1875年生于北朝鲜,读书期间成为朝鲜学生运动的头面人物。在1897年,他被监禁,并在监狱中遭受了严刑拷打。在监狱里,李承晚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在1904年获释后,他去美国留学,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问世近七十年了。开风气之先,一空依傍,试作新诗,並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本来是胡适的光荣;可是,由于胡适后来思想上的倒退与政治上的反动,在一些人眼里,《尝试集》简直变成胡适的耻辱的又一标志了。《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比郭沫若《女神》的出版(1921年8月,上海泰东书局印行)早一年零五个月。这是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20年代初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十分活跃的时期之一。西方各种思潮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知识界又一次警醒。各种政派及其社会改革方案纷纷出台。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人们热衷一时的话题。在这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出现了江亢虎的“新民主主义”。这是一种什么主张?它和当时其他政治思想,例如蔡元培、胡适的“好政府”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主张等,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无人问津,从而在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一块空白。本文对此拟作一番比较研究,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革命先驱李大钊早年留学日本时期思想的变化经历三个阶段。1914年前后,调和论深深影响着他,并成为他判断是非的工具;1915年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他在反日斗争中逐渐认清了袁世凯美国专制的立场,确定了再造中华的思想。到1915年底,在护国战争中他确立了崭新的政治观,从而达到了他青年时代思想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陈其美是一位由爱国直接走向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善长典期间,他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到上海做助理会计后,随着与革命志士交往的日益增多,受上海民主革命风潮的影响,他逐渐萌发了民主革命思想;东渡日本留学后,他的革命立场愈益鲜明,终于加入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思想正式形成,从此踏上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  相似文献   

17.
梁翠祥 《科技资讯》2007,(21):187-187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追求发生着急遽变化。首先,以胡适、蔡元培为首的知识分子强调文人不入政界,不谈政治,端正求学动机,不以做官为目标等。然而这一思想经不起现实政治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顾维钧外交谈判的巨大成就的影响,致使知识分子改变其对待政治的态度,1922年5月13日,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的“提议”,说明应该以“好政府”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是在美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生长起来的,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哲学。胡适是实验主义的忠实信徒。他把杜威看成是对他有终身影响的学者,反复强调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带给他的无穷恩惠。他不止一次宣称对实验主义哲学的价值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深信实验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19.
华盛顿的政治生涯中有两个“八年”是较为突出的。前一个八年(1775—1783年)他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后一个八年(1789—1797年)他两次担任美国总统。在任总统期间,作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总代表,他那剥削阶级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暴露得很充分。1794年镇压酿制威士忌酒的农民起义就是突出的一例。但在此期间,他仍然坚持反对君主政体这个思想立场。尤其突出的是,他不搞总统终身制,不作终身总统,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总  相似文献   

20.
和其他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相比,郑观应的社会实践显然与他们不同。他的一生,做过买办,又是一个民族资本家,参加过洋务企业经营,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见多识广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丰富的社会实践把他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郑观应在集其他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商战思想。何谓商战?它的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经济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郑观应认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民族经济,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的工业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市场上击败对方,稳操商战的胜券。为此,他提出的商战,并不是仅仅着眼于流通领域,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