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训练之一.所谓视译就是指译员能够看着源语的文字不间断地口译成目标语.笔者认为,随着视译训练的科学性被逐渐地认识和证明,视译口译方法也逐渐打破同声传译培训等的局限,走进普通的英语能力训练当中.笔者结合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得出,视译也是汉语为主导环境下的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本文探讨了视译口译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实施的方案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2.
感应测井的实部视电导率(也叫R信号)与虚部视电导率(也叫X信号)构成复视电导率。在给出这两种视电导率定义之后,利用解析解和数值模式匹配法计算了几种地层的感应测井的两种视电导率响应曲线。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虚视电导率对实部视电导率起一定的趋 肤效应补偿作用;虚部视电导率的探测深度大于实部视电导率;井眼对实部视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实部视电导率的纵向分辨率估于虚部视电导率;当线圈系穿过的地层磁导率有变化时,  相似文献   

3.
基于驾驶视认需求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安全舒适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从驾驶员视觉功能及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驾驶安全视认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评价方法.以色温5 700K、显色指数70的隧道入口段光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小客车驾驶员进行不同运行速度的实车视认试验,得到驾驶员动态视认特性规律;采用驾驶员驾驶过程中对小目标物的视认距离作为入口段光环境安全视认评价指标,应用MATLAB数学统计软件建立了不同运行速度下视认距离与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定量逻辑关系模型;最终得到不同设计速度下能够满足驾驶视认需求的亮度折减系数阈值,与现行规范值相比略高.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实际隧道入口段光环境设置、监控及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湿热组合指数(视温)的概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文中选取了全国110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0年(1981—1990)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出了我国7月湿热组合指数分布图,并分析了视温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参考和为夏季高视温的预防服务。  相似文献   

5.
视奏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演奏技巧之一,它要求演奏者在面对一个陌生曲谱时能够迅速而准确的将其呈现在钢琴上。提高钢琴视奏能力,可以缩短对音乐作品的熟悉过程,迅速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提高演奏者完成一部作品的效率,加快学习的进度。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使钢琴视奏能力提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相对论视超光速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视超光速源(简称SLS)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最大值的喷射角方程。然后将视速超光速源的视速度和由自康普顿效应推算所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的数据代入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进而,将由此得出的真实速度数值代入以上喷射角方程,再将由此得到的喷射角值代入子源视速度方程,从而求得子源可能的视速度最大值。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一定速度的视超光速源的子源,存在一最大视速度,对应一个一定的喷射角,不同速度的子源的最大视速度不同,对应的喷射角也不同。子源的真实速度越大,相应的最大视速度也越大,对应的喷射角则越小。因此,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不是喷射角越小视速度越大,而是喷射角越接近子源视速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喷射角的子源的视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在瞬变电磁法中,视纵向电导参数G_τ与感应电压V(t)及视电阻率ρ_τ(t)等参数相比,具有探测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利用G_τ-h_τ曲线可以半定量或定量地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在野外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瞬变电磁法超前预报技术是预测井下突水构造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资料解释方法为地下瞬变电磁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全空间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及传统解释方法的精确性进行分析,进而将全空间解释方法应用于井下超前预报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全空间视电阻率和视深度为半空间的某一倍数.半空间晚期视电阻率值在各个采样时刻与真值的相对误差均大于40%,当以精确视电阻率公式和全空间深度公式为标准时,采用半空间深度公式计算误差范围为45.50% ~50.88%.全空间晚期视电阻率与真值的误差小于8.74%,进而由此计算的深度与标准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3.97%.将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公式和深度计算公式应用于矿井突水构造的超前探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测查立体视锐度的方法筛选立体盲和研究人眼立体视觉,首次报导了对重庆市区4-13岁儿童立体视锐度的测查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颜,郑二氏的《立体视觉检查图》能快速,准确,经济地检测和评价立体视锐度,并适于大面积的立体盲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间照明水平下视锐度的亮度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中间照明水平下测量人眼的视锐度与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关系,分析在明视觉下所建立的阿吉恩视锐度模型(Adrian‘s Visual Acuity Model)在中间视觉下的适应程度,建立中间视觉下的视锐度模型,并分析其在夜间交通照明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区莹 《科技信息》2012,(36):229-229,234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于偏重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外语的使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营造较为真切的语言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的。而视听课作为高新技术的产物,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以丰富的画面内容区别于其它语言课堂,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能将活生生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丰富的音像资料有着传统听力课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视听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禁忌以及如何运用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输出语言,达到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使驾驶员在夜间安全舒适驶入隧道,对驾驶员驾驶车辆从隧道外暗环境驶入隧道内明环境的照明需求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分析了夜间隧道入口段由暗到明的光环境变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设计不同运行速度情况下的目标物视认试验,采集了隧道的光环境信息、驾驶员的视认信息与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建立了视认距离与隧道内外亮度差的关系模型,计算出不同设计速度下夜间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差阈值.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大鼠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内侧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密度为(3.63±0.22)μm/100μm^2,外侧视前区为(1.74±0.21)μm/100μm^2,两差别有显性(P〈0.01);(2)在视前区、阳性纤维见于无髓纤维。阳性轴突与免疫反应阴性终末之间形成轴-棘或轴-树突触,突触前、后膜比较对称。从形态学上提示β-内啡肽在视前区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闵可夫斯基空间-时间图导出高速运动物体的视长度与固有长度的关系式,方法直观严密,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并讨论了视长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化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大鼠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内侧视前区β-内啡肽能神经纤维密度为(3.63±0.22)μm/100μm2,外侧视前区为(1.74±0.21)μm/1002μm2,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2)在视前区,阳性纤维见于无髓纤维。阳性轴突与免疫反应阴性终末之间形成轴-棘或轴-树突触,突触前、后膜比较对称。从形态学上提示β-内啡肽在视前区的功能部位为内侧视前区,β-内啡肽的抑制功能与其突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Windows API的图形屏幕漫游编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游技术是图形屏幕显示编程中必须涉及到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开发图形应用系统的经历,介绍在Windows API环境下,利用GDI设备描述表中的窗口原点、窗口范围、视口原点和视口范围属性以及滚屏函数实现快速图形屏幕漫游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建林 《奇闻怪事》2007,(7):43-43,36
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小学英语教学要成功,首先要重视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小世界中,以“自然”的方式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有资料表明,人在学习语言时,其视听信息的输入达到20%。据此我认为,在创设学校英语学习环境时,我们要抓住视、听两个方面,创设“硬”、“软”两类环境,坚持两手抓。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变电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遥视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广阔。变电所遥视系统解决了变电所现场的可视化和环境监控问题,是对四遥功能的必要补充,为实现变电所无人值班、无人值守提供了可靠保证,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应加大变电所遥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本文就当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遥视监控技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10只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 ̄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此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速度矢量分析法,揭示了绝对光速、相对光速和光源速度的关系,给出了光波波长变化与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的关系式,并得出如下结论:(1)光波波长的变化由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共同决定;(2)多普勒效应是上述关系式的一个特例;(3)当光源的视向速度为0时,光波波长的变化完全由光源的切向速度决定,其切向速度越大,光波的波长越短;(4)当光源的切向速度和视向速度都不为0时,在一定条件下光波波长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