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3.
科技短讯     
我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号"5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名为"浙大皮星一号"的卫星。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讯     
“一箭双星”直上云霄北京时间五月十五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风云一号D”卫星主要用于天气  相似文献   

5.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完成19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那么,微重力到底是什么?实践十号又将怎样进行实验?"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8.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10.
小玲玲:听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撞击了月球,是吗?老博士:是的。“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成功地撞击月球“卓越湖”的火山岩平原,结束了它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小玲玲:这次撞击会不会伤害月球?老博士:不会  相似文献   

11.
兰顺正 《世界知识》2023,(14):72-73
<正>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众所周知,借助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到达预定轨道是卫星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前提条件。早期的卫星发射均采用“一箭一星”方式,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着卫星空间任务的不断深化和需求增多,出现了“一箭双星”“一箭多星”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3.
回首今年下半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一颗又一颗卫星(气象、资源)成功发射并送入预定轨道,安全运行。明年将发射的“神六”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还有两年内升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让国人兴奋不已。正值岁末年初,特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曹来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8):F0002-F0002,172
阐述了我国在抢占太空制高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介绍了2004年我国8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将10颗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送入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4日电24日凌晨,俄罗斯利用“第聂伯”运载火箭自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将两颗日本的试验卫星送入轨道。这次发射的OICETS卫星重600公斤,可以借助激光的帮助进行大容量信息传输试验;而INDEX科学卫星是边长为50厘米的立方体,重72公斤,可以对北极光进行研究并进行一些理工试验。“第聂伯”运载火箭在俄RS-20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改造而成,因而运载火箭同导弹一样自发射井发射。火箭起飞重量达到211吨,具有良好的发射性能,可以将3.7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1997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合作成立了Kosmotras国际航天公司,专门负责将RS-20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第聂伯”运载火箭,用于卫星发射。俄为日本发射两颗试验卫星@魏忠杰  相似文献   

16.
完成这次发射任务的动力装置,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由于“块头”大,被人们俗称为“胖五”,可以同时将16辆小轿车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讯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育种卫星,预计250公斤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等作物的种子将随卫星遨游太空。育种卫星将是一颗返回式卫星,预计7至10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太空种子”经过筛选后,那些产量高、防病抗旱的“太空种子”将在农村推广。我将发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1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关注指数:]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相似文献   

19.
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绕月探测作为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5,(9):61-61
晨曦中,“王者”归来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以及7名宇航员在经过14天太空之旅后,成功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这是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首次重返太空。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约9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