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化各异,典籍浩繁,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的化知识资源。加强民族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献资源,为民族经济、化建设服务,是民族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从宏观角度,依据大量翔实资料,对我国民族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全面地综述,并就其未来开发利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催生了“数字图书馆”,献数字化已成潮流,电子献正逐步成为献流通主流载体,但印刷型献还将长期存在,图书馆已进人多种献载体多重收藏与管理的状态,要认识这个时期特点,认清传统献的优势和电子献应起的作用,抓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献资源建设与管理,馆藏献数字化要合理布局和规划,立足本馆实际,体现本馆特色,做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献是知识内容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体,研究献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将献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本立足于中国献发展的历史,从献的内容和形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献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以大量的事实依据阐明了中国献演变的沿革进一步揭示了未来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科技献的分类是科技献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献分类法几乎都是基于献内容的,这样会使一部分处于类边缘的献不能准确地分类,事实上科技献是一种半结构化的献,它们包含的很多结构信息可以用到献的分类中.利用科技献的毗邻所属的类这一信息结合科技献的内容提出了一种协调迭代的科技献分类方法,并给出了该迭代算法的收敛性证明.最后对算法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分类方法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献资源建设的内容、网络环境下资源建设的战略对策,最后论述了图书馆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对参考文献作用及规范化著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后的参考献,不仅可以反映学术论作的科学态度和论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可以反映论的起点和深度,参考献的录能方便地将论作的成果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区别开来,能起到检索、验证、审查的作用,有助于科技信息机构进行信息研究和献计量学研究,并发挥网络上的链接功效等等。参考献规范化录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参考献录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章介绍了由九部古老献组成的苯教献集,第一次把尘封已久的苯教献公诸于众,为我们更好的了解、研究藏族神话传说和祭祀仪轨的原始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8.
科学献的引用和被引用说明了科学知识和情报内容的继承与利用,但其引用动机比较复杂。按照学M.Weinstock的研究,献引用的动机有如下15种:  相似文献   

9.
对图书馆光盘献载体,提出了管理和保护上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以便发挥光盘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对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地方献工作的情况做了比较,得出高校图书馆从事这项工作的优劣势。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地方献收藏工作,应根据自身优势,开发出高层次的资源,满足高校教师及社会的需要。同时,应加强馆际协作工作,与各献单位共同做好一个地区的地方献工作。  相似文献   

11.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本身就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一种必然结果,在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化的要求下,即使没有茅盾先生的特别请求,设立某种专门针对长篇小说的全国性文学大奖本身就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要求。这样一来,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下的全国性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及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学规范,依然从根本上规约着当今茅盾文学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唐代民族关系是中国民族史上荣耀的时期,但相比其他时段,唐代民族文学却并没有一种主体性的地位,相关研究也处于极不相称的状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文学观念的僵化和滞后,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文学史料的匮乏。就前者而言,解决的一个途径是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持一种“了解之同情”来对待唐代的民族文学现象,向着内部开掘;就后者而言,充分运用新史料,开拓民族文学的外围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艺知识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知识,这些知识是构成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文化创新与利用、乡土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经济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就民间文艺知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文化资源的误用、盗用和滥用等不良现象进行反思。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必须要重视知识的"本真性",只有回归了知识的"本真性",激活了"民间"这块有机的土壤,提高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土家族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可持续,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的创作中曾有两种不同的姿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而且在这背后还参杂着一种浓浓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可以从其叙事上的言说角色的特点来分析。少数民族作家作为言说者,在反映本民族人民生活的作品里,往往既是代言人,又是评判者。这种特殊的言说者角色,使得他们的作品常常对其言说对象爱恨交加,从而使作品在情感上被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18.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何其芳的文学活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新潮,更要弘扬民族文学传统,凸现自己的中国品牌,建树鲜明的民族特色,努力创作高质量、本土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从民族融合看骑士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产生、发展,从民族融合中的宗教、战争中汲取创作内容和主题思想,印证着希伯来文化、拜占庭文化、十字军东征等宗教、战争这两种重要的民族融合形式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学审美的本质和特征、学的审美功能和审丑效应、学美感的传达和接受、学形式和风格的审美情趣、民族宗教与学审美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旨在建构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的学审美理论,使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