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光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被称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耄耋之年的刘光鼎院士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诉说。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载人深潜事业从无到有,再到世界前沿,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个人——这就是上文提及的叶聪,他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早在8000年前,人类就通过潜水的方式探索海洋世界。直到今天,我们探索海洋的步伐仍未停止。在探索海洋这件事上,我国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可用叶聪的一句话来回答:“10年来,中国载人深潜技术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国深潜事业进入世界前沿。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9-60
我国近海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海洋开发活动。并且,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认识海洋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环境及其发育规律关系着我国沿岸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的5家单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海岸带和近海进行了近千次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开展了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开拓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的海量调查监测数据和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凡 《科学大观园》2023,(10):20-23
<正>在走向深海的过程中,“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成功研制和交付使用是一个里程碑。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拉开了我国从海洋系统视角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序幕,引领了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这10年,“科学”号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迅猛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苏青  刘改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77-77
成功的路上,有风有雨,长满了荆棘,他用坚韧和毅力演绎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精彩;他缄默朴实,以一颗赤诚之心在科研的海洋中扬帆起航,取得的多项科研硕果让他的人生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陈欢林,数十年如一日,把梦想照进现实的智者。  相似文献   

6.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世界环保基金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生态和经济问题。海洋生物入侵的生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危害旅游业和水产品安全;与土著生物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带入病原微生物;暴发性增值,导致海洋生态灾害。鉴于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甚少,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开展海洋外来有害藻的识别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外来有害藻类识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外来种识别技术、海洋外来藻类快速检测技术及建立适用于业务化监测和风险管理的外来物种名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新颖性,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降低了海洋外来物种检测的成本以及由于及早发现外来生物而避免入侵的巨大经济损失,在港口等海洋生物入侵高风险区的示范应用为开展业务化监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洋科技是21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是世界各海洋大国激烈竞争的战场;也是我国科技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应当给予深切的伦理关怀。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海洋科技的历史发展、当代展现及未来憧憬,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公众海洋科技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希腊神话里,海神波塞冬掌管着海洋的一切运动,涨落的潮汐、来回的洋流、奔腾的浪花皆由他控制。深邃浩瀚的海洋瞬息万变,神秘莫测,潜藏着无穷的未知。海洋覆盖着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  相似文献   

9.
王琪 《科技术语研究》2015,(2):43-46,65
这是一间并不十分宽敞的办公室,一排长长的书柜将一面墙壁占得满满当当,且大半截柜身已掩埋于层层堆积的书的海洋里;另两面墙壁的两扇窗户被堆放的书籍挡住了大部分光线;茶几和书桌上,高高低低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文件——在这里,我们如约采访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情报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先生。此时的他,正担任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负责该学科名词审定工作。黄先生身兼数职,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间并不十分宽敞的办公室,一排长长的书柜将一面墙壁占得满满当当,且大半截柜身已掩埋于层层堆积的书的海洋里;另两面墙壁的两扇窗户被堆放的书籍挡住了大部分光线;茶几和书桌上,高高低低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文件--在这里,我们如约采访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情报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先生。此时的他,正担任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负责该学科名词审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1,F0004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批准的首个实施“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上新一代、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构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框架,使之有权利共享将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的由3000个ARGO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资料,丰富我国的海洋环境数据库,提高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强化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验背景与设想国际ARGO计划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大型海洋观测项…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地表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著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是海洋储碳的两个重要途径,其储碳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洋和大气中的碳库变动,是碳增汇的关键过程。本项目目标是阐明海洋固碳过程和储碳机理,诠释海洋酸化对固碳和储碳的影响,建立古海洋沉积碳库变动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深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机理。项目将从现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入手,研究不同层级水平上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储碳机制及其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并结合不同沉积系统近2000年来的碳库变动,以及工业革命以来高分辨率的海水温度、p H值和碳库记录,探讨海洋碳库变动对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阐明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的调控机理。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海洋碳增汇政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带来的全球经济、军事和能源等领域的竞争和博弈日益激烈。水下焊接切割技术作为海洋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对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国防、海上打捞以及海洋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我国海洋焊接技术长期落后,无法满足国家大力发展海洋蓝色经济和蓝色海军等战略需求。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5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海洋焊接关键技术研究”,引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湿法焊接切割技术,改善我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相关材料及设备的局面,填补我国水下200米湿法焊接技术空白。药芯焊丝水下湿法焊接适应了焊接生产向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代表了未来水下焊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76-76
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是蓝色国土上的明珠。其中,边远岛既是海洋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的领土,在维护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巨大的作用,在国家利用海洋汲取财富、控制海洋、国家由海向陆的海洋能力的培育、保持等方面,具有国家发展海权其他战略资源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海洋微生物资源的获取与保藏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意义重大。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及其他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从各种海洋环境中,通过多种培养方法、分离获取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菌种。其地域来源广、种类新颖多样,应用潜力巨大。联合国内十家重要的科研院所、规范化保藏了大量海洋微生物资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数量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株。该中心目前已成为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过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进入运行服务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的海洋里,有这么一位执着的追求者,他以理想为风帆,用汗水为船桨,航行在骤雨与风浪密布的旅途中.暮然回首,他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研发出了一个又一个医学成果,在颅脑创伤、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等领域里嵌入属于他的永恒足迹.他就是杭春华教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自然灾害事件频发,威胁着我国近海经济社会活动的安全。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决策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在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研究开发的“广东近海海洋灾害应急决策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35-39
1.国家重大需求分析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休戚相关。海洋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战略性后备资源宝库,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加剧,在海洋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2014年2月8日建成开站.作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我国在南极建设的首个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又一个新起点,也必将成为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又一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蕴含无尽宝藏,蓝色经济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新的维度阐述了海洋发展的本质和趋势,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为各国共护海洋安全、共促海洋发展、共商海洋治理明确了方向,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