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校心理咨询只能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面积的心理预防与心理指导只能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干预"与"教学干预策略"即:人格引导,引领大学生"人格建构";目标激励,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超越自卑,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兴趣切入,促使大学生"快乐学习";体验成功,促成大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创新,教会大学生"发现学习".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将心理能力训练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有效地促成大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鄢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233-233
"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是北师大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冯忠良教授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中心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着手于"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内涵,探讨了篮球课程教学中运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的必要性,得出了"结构——定向"篮球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测谎"技术在经历早期的引进和模仿之后,我国的心理测试专家对其功能和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规程.从基本概念界定到功能定位,从对原理的认识到编题、评图、结论等独到方法和应用操作规程的形成基本自成体系.用"心理测试技术"取代称谓"测谎"技术,综合了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符合技术的功能解释及应用,凸显了技术实施的系统化要求,规范了学科的称谓及其体系,确立了心理学理论的主导地位,拓展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空间,适应心理测试技术本土化发展的要求,为心理测试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起到促进作用,是为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的开端.从"测谎"称谓的变化,也展示了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4.
"味"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从春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这和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心理状况、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味"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有关,"味"也经历了从文学的词采美、声韵美走向意蕴美、意境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认知-场"理论分别从学生心理机能、学习目标性和学习情境三个方面解释了如何改进计算机编程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微课和"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军校"大学物理"微课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用碎片化的微课视频构成完整的理论和知识、降低课程难度等.结合陆军工程大学"大学物理"微课建设实践,从教育技术、教学艺术和教育心理等视角,研究了微课的"碎片拼图"设计、引入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虚拟化的教学情境设计.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理"课题学习"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胆怯心理;唐突和冒进心理;观望和懒惰心理.据此,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不良心理表现,充分发挥物理"课题学习"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和基本内容之一.然而"两课"教材重复、雷同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两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到堂率低,逃课、应付考试等问题都引发了对"两课"教学的重视和思考.高校应认真分析学生对待"两课"教育的心理现状及成因,有的放矢,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四个世界"是王希杰先生"三一"理论的3组核心概念之一,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其内涵与外延都是明确的,而且有很强的能产性。四个世界相互之间既对立又联系,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才能认识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林俊卿的"咽音"理论从科学的角度描述和揭示了许多曾不被传统声乐所知的歌唱技能应用的物质基础,包括发声器官的发音机能状态及在发音过程中神经系统策动这些器官工作的心理状态,扩大了人们对声乐的认知领域,引发了人们对歌唱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观念上的革命,对世界声乐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歌唱内感"是在歌唱发声活动中歌唱心理对歌唱肌体内部运动感觉的一种感受 和反应。"歌唱内感"的培养不仅是歌唱实践中必须获得的歌唱体验,更是声乐理论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123名3-5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与同伴接纳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同伴类型:受欢迎、被拒绝、被忽视和一般型;采用四种心理理论任务,逐个测查了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采用《儿童心理综合量表》的言语—叙述和言语—词汇两个部分,对幼儿的言语能力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4岁到4岁半是幼儿心理理论快速发展的时期;受欢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得分最高,其次是一般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得分最低。控制言语后的协方差分析表明,言语对心理理论的表现有显著主效应,但同伴地位对心理理论表现的主效应不再显著。对社会偏好的回归分析表明,心理理论总分能够较好地预测幼儿的社会偏好分。  相似文献   

14.
说"恶搞"     
郑洁 《科技信息》2007,(27):465-466
"恶搞"一词随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流行,本文分析了"恶搞"的源流、用法和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客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16.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18年的年度词汇,"锦鲤"在社交网络上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通过分析"锦鲤"现象的成因和公众"转发锦鲤"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这一传播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认为,"转发锦鲤"行为的心理基点在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压力的拒斥。同时,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宏大叙事的逐渐衰落拉近了人们同信仰对象的距离",锦鲤"文化便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的推动和对"锦鲤"形象的构造也在"锦鲤潮"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多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锦鲤"现象引发了一场公众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小提琴教学与演奏中,生理机能及演奏心理中的"动"与"静"之间的表现及辩证关系,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两课"教师健康的教学心理是上好"两课"、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针对高职"两课"教师教学心理的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增强"两课"的教学效果,推进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感到"与"觉得"这一对心理动词的共同点,对两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了两词的性质;同时,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分析了两词在选择搭配成分时的不同,进而在句法上实现了对两词同中辨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