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有效控制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有害生物灾害,于2003-2011年采用线路调查法和标准样地法对百色市右江区、平果、田东、田林、隆林、凌云、靖西、天峨、凭祥、昭平、南宁和融水共12个县(市区)的西南桦人工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有害生物共有47种,其中病害6种、虫害35种、有害植物6种。按危害程度划分,危害严重6种、中等13种、轻微28种。按危害部位划分,枝干有害生物13种,叶部有害生物30种,根茎有害生物4种。种植西南桦的12个县(市、区)都有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其中,田林、天峨、靖西3个县发生危害比较严重。溃疡病、相思拟木蠹蛾、苹掌舟蛾、樟叶蜂、扁趾铁甲和桑寄生是主要的有害生物,而且全部为广西当地原有物种,可以采用营林的、生物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防治。目前,西南桦人工林没有发生重大生物灾害,但是,随着西南桦人工林面积的不继扩大,生物灾害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林朵林场西南桦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发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于1999年至2010年在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开展西南桦造林试验,研究西南桦的生长适应性、丰产性、林分分化、径级变化、树干通直度以及对病虫害和低温雨雪灾害的抵抗能力。采用线路踏查法和标准林地法选定样株,测定西南桦的树高、胸径、材积,并调查其对病虫害和低温的抗逆能力。试验结果为:11年生林分平均树高19.7m,平均胸径17.2cm,平均蓄积171.7 m3/hm2,超过阔叶树速生丰产林指标,西南桦幼林能够抵抗-2℃低温天气7d。西南桦在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了解桑寄生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寄主多样性、组成及相关性状的关系,对掌握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园中桑寄生的感染率及寄生强度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桑寄生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寄主性状与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种植园内桑寄生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其年龄增加而减弱,与寄主树分布格局无关.桑寄生的感染率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分别为67.09%,66.35% 和40.48%,呈下降趋势.桑寄生的感染率和寄生强度与寄主个体的高度、冠幅、胸径,及寄主多度(与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9和0.455)呈正相关,表明桑寄生更偏好感染和聚集在较高大和优势度较高的寄主.作者认为在种植园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可通过增加树种多样性来降低桑寄生感染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桑树寄生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采集10批不同产地桑树寄生样品与其寄主桑枝,并采集柳树寄生、肉桂寄生与其寄主柳枝、桂枝作为对照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寄生药材与其寄主样品中槲皮苷与桑辛素的含量,测定条件:色谱柱Waters C18柱(5 μm,4.6×250 mm),以乙腈(A)-0.1%磷酸(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 nm (槲皮苷)和269 nm (桑辛素)。结果显示:10批桑树寄生样品的槲皮苷含量为1.98-3.11 mg/g,桑辛素含量为0.27-4.27 μg/g;以桑树、柳树和肉桂为寄主的寄生药材均含有槲皮苷,寄主桑枝、柳枝和桂枝均不含槲皮苷,表明槲皮苷属于药材基源广寄生的专属性成分,即广寄生均含有槲皮苷,与寄主无关;桑树寄生与其寄主桑枝均含有桑辛素,柳树寄生、肉桂寄生及其寄主柳枝、桂枝均不含桑辛素,表明桑辛素为桑树寄主的特有成分,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桑辛素为寄主桑树输送而来。本方法可同时测定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槲皮苷与桑辛素“双指标”成分含量,有效鉴定寄主来源,实现对桑树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生境下桑寄生植物分布的特点,研究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的片段化森林、林缘、公路边和种植园4种生境,采用样带调查法和路边调查法进行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的调查.共调查记录树木3 170棵,调查到桑寄生植物3科,8属,17种,2变种和1亚种,被感染的寄主植物1 567棵,分属61科,170属,276种;其中五蕊寄生、澜沧江寄生和鞘花感染的寄主种类最多,分别为235种、86种和46种.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多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区域;森林中的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最低,桑寄生植物倾向于生长在物种多样性较低、食果鸟活动频繁的林缘、公路边、种植园等受一定程度干扰的环境中,高大树木促进桑寄生的聚集生长.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桑寄生与寄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的调查比较,可为研究群落中桑寄生-寄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和实例,对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国近30年来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在生物学生态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良种选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生长适应性、生态功能及木材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我国西南桦研究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以促进我国西南桦人工林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雁鸣 《科技信息》2012,(36):I0025-I0026,I0028
为了探讨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选择林龄相同的不同迹地更新的西南桦人工林和西南桦次生林3种群落类型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index)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含水量等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3种西南桦群落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与表土层含水量和容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小;而与总孔隙度和pH值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2)3种西南桦群落表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状与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教基本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多样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得出:(1)西双版纳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其中,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火烧整地后直接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超过山地雨林;(2)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与更新迹地的原生植被及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3)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林分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4)适时地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抚育间伐将有利于促进西南桦的生长和人工林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对寄主的再次选择性特点,本研究在对寄主种类调查的同时,分别统计分析了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寄生率和受害程度,并采用圆盘法研究了幼虫对不同寄主喜好程度以及寄主枝条粗细对幼虫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8种绿化树中,65%的树种被寄生,除9种针叶树不被寄生外,39种阔叶树中有31种被六星黑点豹蠹蛾寄生(占阔叶树的79.5%).根据寄生率划分中的6个等级,幼虫对山楂、柿和英桐的寄生率高达100%.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实验中,白梨的选择率最高为56.67%,其次是刺槐、石榴和家榆,分别为20.00%,13.33%,10.00%.头宽为3~5 mm的幼虫对14 mm直径的枝条选择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12.
西南桦天然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材积生长量和树干通直圆满度作为选择优树的主要性状指标,从广西百色市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天然林分中选出优质林分3片,候选优树153株,选定采种优树9株.从选定的优树上采种、育苗、造林.造林后的6年生子代林的平均树高12.8m,平均胸径14.0cm.子代林木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处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大青山地区,选择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在1800m2样地内有植物48~54种,但其优势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差异较大,幼林以阳性物种葛藤(Pueraria thunbergiana)、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占绝对优势,中龄林中的优势种则是耐荫物种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uscens)、凤尾蕨(Pteris nervosa)等,成熟林中的优势物种是大沙叶(Aporosa chinensis)、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等中生偏荫性的物种。不同龄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差异很大,表现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尤其是中龄林生物量与其他两个林龄最为明显,其中成熟林是其3.35倍,幼龄林是其2.7倍。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和冠层结构左右着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地表昆虫多样性及其在恢复中的指示作用,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元谋县境内7种人工林的地表昆虫群落.① 物种组成: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有5目7科24种2 162头,其中膜翅目昆虫最丰富,占所有地表昆虫个体数的98.4%和物种数的75.0%;雨季地表昆虫有12目49科98种2 744头,其中膜翅目个体数最多,鞘翅目种类最多.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和雨季截然不同,雨季地表昆虫群落物种组成比旱季复杂,植被性质相同或接近的样带具有相似的地表昆虫组成.② 多度和多样性:大多数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多度和多样性低于雨季,旱季印楝林地表昆虫多度最高,显著高于桉树林、膏桐-新银合欢林和印楝-合欢林;雨季印楝林和印楝-大叶相思林地表昆虫多度最高,显著高于桉树林,印楝-大叶相思林物种丰富度S值最高,显著高于膏桐-新银合欢林.③ 地表昆虫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除膏桐-新银合欢林生物多样性较低、恢复状况较差外,其它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恢复状况较好;这些人工林彼此间具有不太相似的地表昆虫物种组成,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积极意义.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能够指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