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蓉 《科技信息》2007,(31):184-185
企业成功的元素有很多,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企业的执行力。企业的执行力体现在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上,而员工的执行力就是心中充满着对企业无限忠诚并把执行工作任务当作使命。企业要挑选有执行力的员工,也要保持和增强员工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陈丽娴 《科技资讯》2006,(27):239-240
新员工培训的名称来看,有的称之为新员工人职培训,有的称为职前培训,还有的称为岗前培训。这些叫法都有一个明显的“前”的倾向。事实上,新员工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包含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以下简称“岗前”)和上岗后的现场培训(以下简称“岗后”)两个阶段,而且这两个阶段是存在着递进和持续关系的。新员工培训绝不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划一道线就可以结束的,可以说,新员工只要一天不达到岗位的上岗要求(在很多企业里,可以理解为转正),新员工的培训就应当持续下去,是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企业执行力的强弱,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执行力的关键因素。那么,企业如何在“人→主观能动性→执行力→管理效率”的动态环节中实现持续推进呢?笔者认为,通过“激励规划”。也就是说,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步推进、系统的、明确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整套激励机制、制度和措施。“激励规划”是一个植根于企业管理流程,始终服务和跟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全过程的闭合系统,它不断提升“人”的执行意愿,实现企业执行力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想经营成功,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好的企业虽有好的发展战略和资源,但因缺少执行力,最终失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我们国有企业生产效益和劳动效率普遍不高,从管理层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各级组织缺乏强有力,严实的执行力,其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关键,那么如何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呢?  相似文献   

5.
强有力的执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执行力不高、执行标准不规范、执行效果不好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企业发展。企业要解决执行力逐级衰减,提升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用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研究。本文从员工执行意识、科技手段、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研究了执行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执行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实质的价值。企业管理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制度“跑冒滴漏”严重,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没执行。职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但一个再好的安全制度,职工不执行、不落实,干部不监督、不检查,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到最后变成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7.
吴斌 《科技资讯》2006,(7):171-172
执行力,通常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把意图、规划化为现实的具体执行效果好坏的体现,其强弱程度也直接制约着公司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发展战略计划也是一钱不值。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提升公司的执行力势在必行。本文就企业执行力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了企业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并从公司发展实际总结出了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来说,要提升执行力就是将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合理进行运用,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对个人来说,要提升执行力就是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可以说"管理就是执行、工作就是执行",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执行力。下面结合河南濮阳供电公司的实际,谈谈供电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要想经营成功,战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好的企业虽有好的发展战略和资源,但因缺少执行力,最终失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我们国有企业生产效益和劳动效率普遍不高,从管理层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各级组织缺乏强有力,严实的执行力,其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关键,那么如何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呢?大力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营造执行氛围所谓企业文化,它的核心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是企业领格以及个人喜好的最佳体现,并通过培育和形成,进而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从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追…  相似文献   

10.
执行力就是员工在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的切实执行,民营企业因为人才和管理上的不足,很多民营企业的执行力有待提高。提高民营企业的执行力,企业领导要成为执行型领导者,对员工要适当授权,企业才能有好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执行”是一个复杂的与实践行为相关的过程,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使用频繁。在安全领域,实现安全状态的工作过程靠“执行”。本文立足于安全科学的理论层面,首先,以“执行力”为基础,引申出安全执行力的定义,对其进行必要的解释。其次,在安全执行力定义的基础上,阐释安全执行力的特征与执行过程,从而深入理解安全执行力的内涵。最后,从人员素质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出发,构建了企业员工安全执行力的评估指标并简要阐释其内涵,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企业员工安全执行力的效果。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安全执行力能够促进安全工作的顺利进展,对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浩顺 《科技资讯》2009,(19):246-246,248
信息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个企业要保持稳步快速发展,关键是战略决策与执行。执行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在没有战略时,是战略决定成败;一个企业有了战略以后,是执行决定成败。战略可以模仿,而执行力不可以复制。《财富》调查表明,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技术领先、服务增值和执行高效这三个方面,至少在执行力方面表现突出,足见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法宝。如何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呢?下面就提高组织执行力的关健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员工在职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但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投资,原因是企业和员工都很困惑:企业应该培训哪些员工?投资有回报吗?培训后员工走了怎么办?培训费如何分担才公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员工培训投资收益进行分析,解答了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认为员工培训是一种非经济性的投资行为 当许多企业纷纷把“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开发部”时,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开始由物质生产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开发,人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不少企业往往只热衷于招募忧秀人才,而忽视对已有员工的培训,认为花钱培训员工,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的甚至认为员工的成长与能力提高是员工个人的事情。在这些不正确的理念支配下,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实际投入就非常少。 旱在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  相似文献   

15.
许瑞 《科技智囊》2010,(5):I0007-I0009
随着中国企业对咨询行业越来越多地了解,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合作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企业不和咨询公司合作只能说明两点:要么这个企业效益不好,没有钱请咨询公司,要么就是企业当家人没有现代管理意识,不重视外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成雷 《科技智囊》2010,(5):I0038-I004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力资本的经营越来越重视,而其中的核心在于员工培训与开发。为了提升培训的效果,中国企业家与培训经理绞尽脑汁,从讲授法、工作轮换法、教练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用了个遍。往往培训做了很多,培训方法也做到了常换常新,企业也花费了大量的培训费用,但是培训效果却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员工普遍认为企业的培训是劳民伤财,为了培训而培训,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也耽误了员工的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7.
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提升员工满意度的重点放在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上,加强员工思想引导,完善机制,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就能较快地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使员工由满意逐渐变为忠诚,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吴镝 《科技智囊》2011,(2):I0030-I0035
前言: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很多公司领导亲自“挂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员工招聘”到“员工培训”,从“绩效考核”到“薪酬设计”,从“素质模型”到“员工发展规划”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力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企业的战略与计划固然重要,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之体现出实质的价值,只有执行力才能将这些落到实处,并进行有效地联结和整合,才是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在缺乏执行力的情况下,企业拥有的一切优势就难以贯彻,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晓亮 《广东科技》2003,(1):54-55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一直是我们改革开放这20多年来争论的焦点。入世之后,这方面的担心、争论、关注更多,从最近一、两年媒体的走势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 我们编辑部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读者在这方面存有困惑的来信。作为一个积极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杂志来说,我们当然有义务为读者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增设了【管理信箱】专栏,专门用于解答读者们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些困惑。 在这个栏目背后是一直与我们合作开的智囊团,他们是各顾问公司的精英,高校管理学方面的学者、教授,广告界、营销界的奇才,企业界的经营人才等等。比如这一期为我们解答问题的刘晓亮先生,就是企业管理培训方面的专家。我们会将读者的来信进行统计、整理,将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拿出来给“智囊团”解答。当然我们会力求找到对这一问题在行的专家。 最近我们杂志社收到比较多的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都与“沟通”有关。比如广东方圆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姓余的员工就来信跟我们说,他们那里下属很难与老板的目标一致,而且好像怎么做老板都不满意;于是他们很多员工就干脆采取消极怠工的方式消磨工作时间,然后还找各种借口掩饰。作为公司一员,当然还是希望公司能越来越好,所以他很苦恼。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