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接下来的6年里,40亿的"新大脑"将以千兆的速度、接近零成本连接到万维网上。到2024年,我们将以远超几十年前财富500强首席执行官和国家元首每天获取信息的带宽,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与网络相连接。这场革命将点燃一场创新复兴,并再一次改变我们的星球。在接下来的4到7年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将拥有获取世界上各种信息的机会。那么这42亿的"新大脑"会有  相似文献   

2.
当大脑想到一个词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相对独特的电信号,解读这种信号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想要说的话? 设想有这么一种装置,它可以与你内心的思想发生联通,在心灵和行为之间产生互动,甚至可以用来解决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人之间的交流难题。  相似文献   

3.
伍德的遭遇     
莫斯大夫医术高明,但道德败坏。不久前,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大脑移植方法。这种手术用不着把整个大脑从一个头颅搬到另一个头颅里去,而只要把大脑皮层下面的一粒球形腺取出来,移植到另一颗头颅里去,就能起到支配整个大脑的作用。做这种手术不会留下大的疤痕,创口很快就会愈合。  相似文献   

4.
早在3.6亿年前,鲨鱼就出现在大海里。它的大脑比较发达,能借助电磁场导航,将各种信息储存在大脑里,然后再把这些信息迅速地传送到运动神经系统,再凭借极其灵敏的嗅觉器官,对周围事物做出迅速的反应。 很多人谈鲨色变,认为鲨鱼见人就吃,果真如此吗?全世界有鲨鱼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的20多年里,许多研究证实,有些食物能影响大脑化学分子,从而影响到人的情绪和精力、行为和举止,当我们神情疲倦、心情低落时,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对情绪调解有意想不到的作用,鸡肉这种食物富含一种叫酪氨酸的氨基酸。它能提高大脑化学分子多巴宁的含量,提高人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此外,酪氨酸还能增强体力,帮助人体更好地应付压力。  相似文献   

6.
脑银行     
王凡 《大自然探索》2001,(11):12-12
有这样一个银行,存在那里的东西是得不到利息的,就是连本金都无法退还。这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希望更多的人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大脑存进去,这就是“脑银行”。 位于哈佛大学麦格里医院的脑组织研究中心,就是一个“脑银行”。这个银行里所存的东西是人的大脑,而不是金钱。 数十年来,“脑银行”一直在不懈地寻找他们的“客户”,希望并鼓励人们死后将自己的大脑存入他们那里,尤其特别欢迎那些患脑病的人将自己的大脑送上门。对于此事,“脑银行”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 很多人绞尽脑汁地猜测为什么“脑银行” 对收集人脑如此感兴趣,如…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讯     
大脑扫描取代测谎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人在说谎话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的活性会明显增高,因此可在研究中测量出这一变化。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向18名志愿者每人分发一个物品,并让他们将物品藏在口袋里。然后向每个人展示一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描绘的就是放在志愿者口袋里的物品,参试者应否认看到过该物品。  相似文献   

8.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处处生机勃勃.然而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许多人却感到疲劳、昏昏欲睡,早晨不易睡醒,即使醒后也好似未睡足,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更非免疫力下降所致.它是由于冬春季节交替使人的大脑供血量产生一系列变化所引起的生理现象.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的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开来,皮肤里的血液循环量大大增加,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脑细胞得到的氧气也随之减少.于是,人们便被动地处于发困欲睡的状态.另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加之春季气压降低、气温适宜,大脑受到冷热的刺激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降低,也会导致困倦欲睡.  相似文献   

9.
"绝对哑巴"能说话荷兰鹿特丹大学医院的一名医生发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事情:他在对一名患有扁桃腺炎的7岁女孩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大脑左半球空空如也,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填充物。按照大脑左右半球的大分工说法,人类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能力和右半部肢体;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控制左半部肢体。如果人的大脑左半球不存在了,那么人肯定会丧失说话能力,成为"绝对哑巴",  相似文献   

10.
早在3.6亿年前,鲨鱼就出现在大海里.它的大脑比较发达,能借助电磁场导航,将各种信息储存在大脑里,然后再把这些信息迅速地传送到运动神经系统,再凭借极其灵敏的嗅觉器官,对周围事物做出迅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拳击场上,一个拳击手的下巴突然被对手的勾手拳击中而扒倒在地,教练忙赶上去拍打他的脸,并且不断地喷洒凉水,让他嗅刺鼻的盐水,以期让这个拳击手赶紧苏醒,这样做有效吗?一个脑部振荡被打昏过去的人,可不像平时睡着的人一叫就会清醒。被打倒的一眨那,被击者身体的第一个反应是给大脑一个强烈的电刺激,从而切断整个通往大脑的神经网状系统,这时大脑自行封闭起来,不再接受任何信号;这样,拳击手就昏倒在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当你听见某个朋友的声音时,即便没看见其人,你脑子里也会闪现出他的模样,而且能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感觉出他是高兴还是悲伤,这种能力是因为你的大脑里有一个"语言区"可以感知语言的变化。目前,匈牙利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狗的大脑里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并证实狗的确能了解主人的心  相似文献   

13.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女性的声音听起来较男性的声音更清楚,而男性的声音则会让人出现幻听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近日,英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原来大脑在对待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反应的区域是不同的。这个发现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会产生幻听的现象。女性的声音刺激大脑的听觉区,而男性的声音则刺激大脑后部的逻辑思维区。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的不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译解。科学家对12位参试者的脑部活…  相似文献   

15.
伍德的遭遇     
莫斯大夫医术高明,但道德败坏.不久前,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大脑移植方法.这种手术用不着把整个大脑从一个头颅搬到另一个头颅里去,而只要把大脑皮层下面的一粒球形腺取出来,移植到另一颗头颅里去,就能起到支配整个大脑的作用.做这种手术不会留下大的疤痕,创口很快就会愈合. 在做动物试验的阶段,莫斯曾把老鼠的球形腺植入兔子的脑部,手术后的第二天,那只兔子就恢复知觉,但它的动作却变得活像一只老鼠.莫斯又把一只兔子的球形腺移植到一只老鼠的身上,那老鼠的一举一动又像兔子.  相似文献   

16.
一位澳大利亚出租汽车司机新近发明了一种装置,能阻止汽车驾驶员在喝醉酒时驾驶汽车。这种装置叫做“保雷斯”,它实际上是一个高灵敏度的小型酒精检测器,其形状就象是一个话筒。驾驶员在开车前,只要对着“话筒”吹口气,保雷斯就开始进行分析。如果保雷斯记录到的酒精率超过法定的极限,它就会切断汽车的点火装置,从而阻止汽车的起动。这种装置不一定需要24小时不停地工作,比方说,可以把它按程序编制在只在夜间工作,因为在这个时间里吃醉酒是经常会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内幕故事     
《科学之友》2004,(4):62-63
人体是一部惊人的机器。如果你能像科学家一样,使用一台高倍显微镜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内部,就会发现上万亿个不同的部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正在高效率地共同工作着。更神奇的是,它们都被挤在一个个小小的空间里。(举例来说,人的肠子很长。如果你身高1.58m,你的肠子比你长5倍!)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细胞。功能相同的细胞聚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组织,比如肌肉组织或皮肤组织。不同的组织组成器官,比如心脏、大脑和肺。一个器官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器官彼此相连,形成功能各异的系统。举例来说,人的呼吸由呼吸系统控制,而对食物的处理则由消化系…  相似文献   

18.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6,28(2):74-74
当你凑近一朵玫瑰花用鼻吸气时,闻到了一阵丁香花香,混和后的气味很象是康乃馨的芳香。在我们的大脑里缘何会产生这种仿佛来自稀薄空气中的奇异香气呢?一项关于老鼠大脑对不同气味怎样反应的研究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致命入侵     
正如果有人说,某种猫科动物的寄生虫能劫持我们的大脑,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某部影片里才有的场景。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真的!想象一下,在你的体内生活着一个有着能篡改你的神经化学递质、控制你的日常行为并能改变人们对你看法的入侵者——寄生虫,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这种寄生虫能影响人的神智,让人变成它的傀儡。但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科学家很久以前就知道某些寄生虫能干扰宿主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