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星形胶质细胞As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种胶质细胞中的一种.在正常中枢神经组织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是10:1~50:1,而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数目最多,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大胶质细胞,并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功能单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发生到老化的各个活动,贯穿了神经元的整个发育过程.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神经免疫及多种神经疾病的病理方面都与星形胶质细胞密不可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刺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生Wistar大鼠24只,经胰酶消化分离可得星形胶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S-4对细胞的毒副作用;采用伊红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特征蛋白GFAP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 DI的表达;采用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结果 HS-4浓度在0.1~100μg/mL,作用时间为3,5 d时,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HS-4浓度在100μg/mL,作用时间为7 d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体外培养的细胞与HS-4单独作用,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HS-4与FGF-2联合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蛋白GFA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HS-4在1μg/mL和5μg/mL时,GFAP表达升高了169%和183%;对照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 DI表达最低,FGF-2单独作用后,Cyc DI表达略有升高,当HS-4与FGF-2联合作用后,Cyc DI表达明显升高;对照组BrdU阳性率最低,占细胞总数的12.9%,FGF-2单独作用后,BrdU阳性率略有升高,占细胞总数的16.4%,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HS-4浓度为1μg/mL和5μg/mL时与FGF-2联合作用,BrdU阳性率明显升高,占细胞总数的28.5%和5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静息状态星形胶质细胞无迁移,HS-4与FGF-2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迁移明显.结论 HS-4与FGF-2能有效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其活化机制主要是强化细胞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3.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体外纯化培养的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经冷冻复苏方法处理后,诱导转化为放射状胶质细胞的类似细胞(RGLCs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转化率与其冷冻过程的温度、时间有关.冷冻保护液中的DMSO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转化过程无关.这些结果显示冷冻复苏方法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化是由物理刺激诱导的.  相似文献   

5.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脑病.传统的观念认为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仅起辅助作用.目前发现胶质细胞上存在众多的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且能分泌多种氨基酸、多肽、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因子,对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突触的调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且胶质细胞在药物成瘾中发生极大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能稳定和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通过Wistar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H2O2氧化损伤及大鼠脑脂质过氧化实验,检测了槲皮素及芦丁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对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及脑脂质过氧化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并且槲皮素的活性大于芦丁.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新生P0乳鼠大脑皮层的原代培养后,采用差速贴壁法予以纯化.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差速贴壁30 min及1 h处理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高、状态好,能满足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对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实验要求,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DG)的乙酰胆碱(ACh)能纤维密度和含量的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从形态学上探讨中枢ACh和星形胶质细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组织化学染色及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用显微镜方格目测系统和图像分析仪对大鼠海马CA1,CA3区及DG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组和游水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内各组间两两比较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组和游水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内各组间两两比较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中,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增高,说明中枢ACh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中,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表达的增加,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9.
S100b是一种钙离子结合蛋白,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神经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实验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对S100b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进行直接分析,发现S100b主要表达在脊髓灰质星形胶质细胞和脊髓白质中正在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中,表明其并不能很好的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建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氧浓度对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生长状态的影响,寻找最适宜体外裸鼹鼠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氧浓度。方法利用机械法辅以化学法分离新生裸鼹鼠脑内胶质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化,通过设置3%、5%、10%以及20%等不同氧浓度环境,利用CCK8 染色法分析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速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细胞胞体伸长突起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判断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结果利用机械及化学法分离裸鼹鼠胶质细胞并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建立体外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不同氧浓度环境下裸鼹鼠生长速率不同,随着氧浓度的升高,裸鼹鼠进入快速生长期所用的时间越短。氧浓度为20%时,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较小,突起少,状态不佳,但是10%以下的氧浓度环境中,裸鼹鼠能保持较多的细胞突起,状态较好。结论机械及化学法相结合,合并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建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10% 氧浓度下既可以保证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适宜的生长速率又能保证其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
芍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脑缺血神经病理改变症状、脑血流量的影响,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实验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病理组织学检查、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血流量为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1h再复灌3d后,应用芍药苷的各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得到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芍药苷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滇黄精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结果:滇黄精能减轻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大鼠血浆MDA的生成和血浆总钙含量,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滇黄精治疗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滇黄精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 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医学的难题.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对缺血性脑学管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探讨、特效药的筛选、最佳治疗方法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选择、制备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观察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硝基吲唑对再灌注期间两者的影响.结果脑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血清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及NO含量增加,再灌注8 h达高峰.7-NI能显著抑制再灌注期间血清及脑组织中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NO和nNOS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冷冻性损伤后一氧化氮(NO)与脑水肿的关系及其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冷冻伤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伤侧脑组织水的质量分数和颈静脉血NO量,并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进行治疗。结果:伤后伤侧颈静脉血NO浓度增加,但随着脑水肿的加重,NO浓度呈进行性下降。应用NOS抑制剂可以有效减少脑组织水的质量分数。结论:NO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NOS抑制剂也许可以用于治疗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局灶性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栓塞6 h,再灌注18 h),将2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只)和缺血/再灌注 hTRX治疗组(I/R hTRX组,10只),I/R hTRX组给予hTRX(0.75 mg/kg体质量),Sham组、I/R组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取代hTRX;分别于梗死后6 h及再灌注后18 h做CT灌注图像,观察脑梗死面积,计算出其所占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百分比(HLA%);检测脑组织匀浆中SOD,MDA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显著,脑组织匀浆中SOD明显下降,MDA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应用hTRX能显著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MDA及升高SOD含量(与B组比较,P<0.01).结论重组hTRX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脑功能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HE染色法观察脑形态学改变,脑含水量检测分析尼莫地平对SAH的治疗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SAH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明显减轻,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SAH组.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表明:SAH组大脑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而经过尼莫地平治疗后,其血流速度明显降低;HE染色发现:SAH组大鼠脑中可见明显的出血灶,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出现肿胀,尼莫地平能够明显减轻SAH后的脑损伤;大鼠SAH时,脑水含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既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症状,又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症状.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与降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肿胀及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五灵脂对小鼠和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五灵脂对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和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五灵脂水煎液能够显延攻不完全性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大鼠的脑含水量,脑指数,并且能够降低脑缺血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说明五灵脂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