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基于无源电子标签射频识别系统在物流领域应用的主要问题.模拟仿真计算了物流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讨论了电子标签所获功率和反射回阅读器的功率是系统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指出了900MHz和2.45GHz频段最适合应用在物流系统中,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电子标签也称“聪明标签”,学名为RFID(射频识别),是由电子芯片、阅读器和微型天线三部分组成。电子芯片可以详细保存货物的相关信息,如生产地、流通环节等。电子标签和传统条形码相比,它的容量大得多;如果有一批货物一起到达,只要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每件货品上的信息会同时读出,节省检验时间。日前,上海市科委启动了危险品管理,动物食品源安全管理,医药物流管理等3个电子标签应用示范项目。今明两年,申城对危险品、动物食品及医药产品的管理,将实现实时、动态和全过程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从培养工程师的能力目标出发,设计了一套RFID实验平台.阐述了系统的两大部分,即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阅读器中振荡器、功放、天线、检波、解码等电路,电子标签中供电、负载调制等电路,并且给出了实验电路的调试方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原理清晰,工作可靠,成本低,对于工程师熟悉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非机动车辆因缺乏有效管理、频繁被盗这一城市顽疾,作者与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就建立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体制、实现城市非机动车辆有效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调研,方案比较,制订了详实的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方案中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制作非机动车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并建立非机动车辆数据库系统。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城市非机动车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银川科技》2009,(6):F0003-F000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  相似文献   

6.
RFID及RTLS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鹰  王立辉 《应用科技》2004,31(6):51-53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电子标签数据采集系统,用射频信号读取近距离需要进行辨别的物体信息,它具有许多条形码和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存储业、包裹跟踪和物流供应管理等.与用来进行识别的RFID系统不同,实时定位系统(RTLS)是应用高级射频技术,能得到物体的真正位置,提供平均为3~7m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电子标签一直被人称为"聪明标签",其核心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芯片、阅读器和微型天线.电子芯片按约定格式保存信息,阅读器通过微型天线连续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芯片进入射频辐射区域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并发送出自身携带的电子数据,阅读器接收数据后进行解码并送至电脑主机处理,从而得到芯片中保存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室内定位领域。现有的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定位系统有很多缺陷,在定位精度、效率、可靠性、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布式多天线阵列阅读器定位系统可根据各接收天线检测的信号强度、相位差等信息实现快速精确定位。引入本地标识概念可简化标签识别过程,以实现对目标标签的高速识别定位,满足对快速运动物体识别的支持。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引入本地标识的多天线阵列阅读器定位系统在定位速度、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把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目标物体上,利用RFID阅读器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可以实现物体位置的确定。但是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信号时,就会发生碰撞,因此,在RFID系统中加入标签防碰撞算法,使阅读器正确、高效地读取标签信息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ALOHA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并找出了改进算法中的一些待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整体方案设计,探讨一种适应于出租车辆管理的,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大中城市出租车识别系统的建设思路.识别系统利用RFID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传递信息识别与检验的目的.该系统可实现运行车辆的不停车、远距离自动识别,降低了车辆证、牌的防伪成本.同时,将车辆远距离自动检测、大容量信息存储和微波段(RFID)芯片技术实现集成创新,利用RFID技术的全球ID识别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有效杜绝城市客运出租车辆的各种纸媒介证书伪造、篡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张秀梅 《应用科技》2012,39(1):75-78
以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基于MFRC500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市民卡系统,可实现身份识别,电子病历,公交、物业等电子支付,电子钱包等功能.射频卡使用符合ISO14443A协议的MIFARE卡,通过环形印刷电路板(PCB)天线与读卡器之间通信实现系统功能.系统通过加密算法对读写器和卡片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在读写器以及上位机上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认证方案,使得系统整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物流园区车辆管理系统中,结合INSIDE射频卡系统和工程实际应用,提出将RS232串口端口转化成以太网接口的网络通信方案,网络传输采用TCP/IP技术,实现INSIDE读卡设备与车辆管理系统中心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并通过了数据传输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可以满足物流园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的多标签碰撞问题,在分析RFID标签编码规则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标签编码规则进行标签分组和标签预淘汰的方法,在读写器识别的初始阶段根据特定的规则淘汰部分标签,从而减少系统工作量,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实例证明:在不增加标签结构复杂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有效信息能够有效减少阅读器的查询次数和系统的总通信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前方车辆识别率低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原理研究了前方道路图像中的类Haar特征,并进行积分图计算,在提取类Haar特征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提升(AdaBoost)算法进行正负样本训练并级联,得到训练好的模型,进而检测和识别汽车行驶中前方车辆。最后基于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进行了算法实现和测试,结果表明,每帧视频图像识别时间小于40毫秒,检测率准确可靠,满足多场景、多工况下的前方车辆实时识别。  相似文献   

15.
车辆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应用对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读写器的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读写器数字基带解码器作为接收链路的关键环节,其误码率(BER)性能直接影响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维特比解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卷积码的解码算法,利用卷积码中码元间的相互联系实现纠错解码.本文首次将维特比解码移植应用于UHF RFID系统中的FM0编码的解码算法中.该解码器利用FM0编码的记忆性,结合维特比解码的纠错能力来降低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该解码器在信噪比(SNR)为7.3dB的条件下,可以将误码率降至10-5.相对于最优接收机结构,该解码算法有2.5dB的信噪比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RFID读写器识别多标签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研究了基于EPC-C1G2协议的时隙随机算法,进行了时隙随机算法中Q值改变量计算以及碰撞标签时隙的调整。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隙随机Aloha算法。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可增加系统吞吐率,提高了标签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接触式电子巡更系统扫描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的手持离线非接触式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由射频识别模块、读卡器控制模块构成的手持巡更机、固定在巡更点处的IC卡和中央管理界面组成,能够进行了串口通信、数据库管理以及基于LabWindows的管理界面的软件程序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实现离线非接触式电子巡更功能,可识别和记录巡更地点、时间并进行检查和存储,具备扫描速度快、无接触、安全性高、造价低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案。  相似文献   

18.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动态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汽车转向时动态系统参考模型对于汽车稳定性的控制有重要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网络搜索和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支持向量机参数,并将其应用于汽车转向时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取得了良好的辨识效果,建立的参考模型能够较充分地描述汽车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车辆回场检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硬件由个人计算机和射频标签读写器构成,软件开发工具采用Borland Delphi 7,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维护、当班车辆设置、车辆回场记录、统计报表生成、报表数据上报等功能,实现了管理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当多个电子标签同时传输它们的唯一标签识别码(UID)给阅读器时,则会发生碰撞问题,因此解决电子标签信号碰撞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预先侦测查询树算法,以减少碰撞识别和空闲时间来降低识别延迟。使用四元查询树协议取代二元查询树协议来减少碰撞,实现时隙预先侦测信号技术来清除全部的空闲时间。结合四元查询树协议与时隙前侦测信号技术,来改善RFID在电子标签识别上所发生的碰撞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查询命令数量。经仿真模拟分析,并和已有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预先侦测查询树算法可以有效改善碰撞问题,提升RFID系统的整体识别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