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无私的爱来感染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如果能以一颗慈母之心包容学生、爱学生,学生也会给你以爱的回报,并让你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一个能得到学生的爱的教师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教师。对学生而言,一个可敬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怎么才能拥有这种亲和力呢?那就要尽情播撒你的爱,用心构建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2.
暖育之我谈     
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与学生交流,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暖育之我谈     
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与学生交流,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尹伊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251-251
师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于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有了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爱的行为会使学生接受你的爱、接受你传授的道,从而使其"慧于心而秀于言",真正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5.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因为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没有爱,便不可赢得孩子的心。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揭示了这一道理。事实证明,一个被教师所喜爱的学生,常常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爱不只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  相似文献   

6.
余普清  黄维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49-149,151
一、关爱,让学生感受阳光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班主任要用慈母严父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7.
孔艳 《科技信息》2011,(35):I0151-I015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从来都是平等的,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关系下.才能使班集体建设得更加融洽.学习氛围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句在教育界深入人心的至理名言。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学校能否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心是至关重要的。爱学生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教师真诚地关爱学生,并让爱在师生之间互动,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9.
罗永荣 《科技信息》2010,(23):296-296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些灵魂牵引,心灵导向,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与兴趣。用心灵去呵护心灵,达到个体生命不断的快乐与激扬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人往往都是无法体会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企盼教师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认识,不是满足于他们的高成绩、好表现,就是热衷于改正他们的种种“问题”。却忽略了这些表面现象背后孩子们那一颗颗鲜活的心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现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风气不浓,参差不齐的现象日趋严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问题学生"也随之增多。这些学生在日常课堂中总是扮演着添乱与增加麻烦的角色。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任,同时也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的灵魂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发挥着奇特的教育功效。可是爱一个好学生容易,爱一个后进生难。只有用爱、信任、赏识浇灌他们的心灵,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后进生找到动力、找到方向,才能一步一步地成为老师家长心中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2.
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人更是无法体会。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科素养的培养外,还应格外注意学生的心理差异和变化,注重其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育是绝对不能少了爱的。没有爱心的教师很难真正去关心学生,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样,只有爱教育,才能去用心地研究教育教学,才会把教育当作终生所钟爱的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能促使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存发展。微笑是情感教育的起点;爱心,是开启学生情感大门、智慧大门的钥匙;互爱,是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爱就是金色的阳光,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能穿透人的心灵,点燃希望之火。敞开心扉,以奉献之心、热爱之情,用爱浇灌健康之花。  相似文献   

15.
一、热爱是前提 记得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需要倾注那么多的爱心".是啊,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欢乐与苦恼.有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接近孩子时,应该和孩子们进行亲密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  相似文献   

16.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深知的道理,已从事教书十二个年头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树立的信条是:"既不娇宠春风得意的学生,也不怠慢暂时落后的学生”。以“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来看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不厌弃,而是耐心地帮助,循循善诱;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无限的关爱,甚至解囊相助;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他们感情上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7.
彭海玲 《奇闻怪事》2007,(10):40-41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也应该把对学生的爱摆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教师的批评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前提下如果再能讲究批评的艺术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赵炎 《科技信息》2009,(35):340-340
用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用爱去对待学生,友善的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文题",从三个方面谈了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关爱.强调教师只有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爱学生,理解、尊重、关注学生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可以教育好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教师具有特定的职业要求。教师,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职业的人,这份职业要求,教师必须用发自内心的喜爱去从事它,也只有这样韵教师,才能踏实用心地来做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投入,不能热爱学生,工作也不会做好。如果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发展,那么师爱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施是以师爱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关爱学生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