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物医用材料又称生物材料,它是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和置换损坏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20世纪中后期,高分子工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并于80年代中期开始将生物技术应用于研制生物医用材料,在材料的结构及功能设计中引入活性细胞,利用生物要素和功能去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生物制造工程是以制造复杂组织和器官为目标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它运用现代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细胞的受控三维组装制造活的组织和器官,修复或替代人体的病损组织和器官。细胞组装技术是生物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它包括两类技术路线:细胞直接组装和细胞间接组装。该文阐述了生物制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制造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体失去功能的组织和器官,通过移植手术使之再生,这个方法.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了。移植的材料除了异种或同种生物材料之外,许多非生物材料如木头、玻璃等和最近兴起的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酯纤维、有机玻璃、水凝胶等均在医学上应用过。  相似文献   

4.
《天津科技》2009,36(1):F0003-F0003
2003年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由天津市科委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挂靠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28人,流动人员38人,由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实验室、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分子设计与纳米技术实验室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等组成,主要从事功能/智能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化人工器官、药物载体、基因靶向给药系统、缓控释药物系统、血液替代品、纳米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等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祖宗细胞.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人类个体的发生发育过程实质就是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过程.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为功能性材料中的一种,生物医用材料被用于诊断和修复组织或器官,其不会对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液产生影响和副作用的特性使得生物医用材料在医学领域科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控性和稳定性,因此备受疾病治疗领域的的关注。基于上述背景,在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种类,其次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的优劣势和部分制作原理,再次介绍了目前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所展现的不同应用,最后提出了对疾病治疗领域内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研究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治疗脊髓损伤的趋势是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创造出最适宜神经细胞再生恢复的环境,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良性质使得它在脊髓损伤和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兴起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更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思路,即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修复受损脊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和细胞载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展示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和细胞分子治疗策略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材料的生物制造成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制造方法获取人工器官是取代同种和异种器官移植以及机电式人工器官植入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方法.生物医学信息是生物制造的生理和几何基础,而生物材料是生物制造的物质基础.文中从生物材料成形方法学角度,对常见生物材料的成形和应用进行了归纳和对比.指出生物制造技术是获取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支架、组织前体的最具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HK-21细胞在3种生物材料溶液中黏附及增殖情况,探讨以类人胶原蛋白为基础制备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BHK-21细胞分别种植于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透明质酸以及共混溶液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并利用MTT方法检测种植后1~5 d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BHK-21细胞种植12 h,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以及两者共混溶液能显著促进BHK的黏附(P<0.01);BHK-21细胞在类人胶原蛋白溶液及类人胶原蛋白与其他生物材料共混溶液中功能活跃,维持其形态且能持续增殖,其中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溶液促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结论类人胶原蛋白能够维持BHK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在组织工程领域是一种极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主要致力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再生,其核心就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复合体,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于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目前有关微重力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提示微重力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增生,维持有功能的细胞长期生长,并且有助于形成组织样结构,使培养得到的组织更接近于活体组织。因此微重力细胞培养为组织工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前沿科学》2014,(1):94-95
<正>生物膜、贝壳、骨骼组织等天然生物系统,能根据环境信号形成多功能、多尺度的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集合体,比如骨骼,就是由矿物质、活细胞及其他物质组成的矩阵。3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工程师的最新成果,他们受这些天然材料的启发,合成出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活性生物材料。其中的活细胞能对环境起反应,产生复杂的生物分子,非生物材料能导电或发光。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人员通过给细  相似文献   

12.
肖蓉 《科技潮》2008,(3):46-46
王常勇是国内最早从事组织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他介绍说:组织工程研究是综合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技术,针对患者组织或器官缺失情况,利用细胞以及为细胞生存提供空间的支架材料,在体内外培育出所需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就像生产零部件。”他打了个比方,“需要多少就培育多少,量体裁衣,制备完成后再给患者安装上去。”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制造组织和器官移植的新时代。 组织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除了具有临床医学、生物材料学和细胞生物学三大学科支撑外,尚融汇了生物信息、生物化学工程、遗传学及计算机的原理和方法。因此,组织工程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国家863生物领域组织工程研发基地、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生物医用材料,是指长期与活体组织接触或植入活体内部,起某种生物功能的材料。而广义的生物医用材料还包括制造生物医药的原材料、医学诊断试剂、药物送达释放体系用材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植入体。以现代科技手段生产的生物医用新材料及其制品在代替、修补、辅助修复人体组织器官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医学上已广泛用于制造人工心脏、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肾、人造皮肤、人工骨,以及药物释放体系等。已显示出较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一个新兴  相似文献   

15.
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焦点。组织和器官的可替代性和替代物是其核心问题。工程技术的介入,使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也由单纯的器官移植发展到功能的替代和具有解剖学意义的人工替代物,并不断地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快捷的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途径。目前,基于自源细胞的细胞受控组装技术展现出良好前景,活的组织和器官的可制造技术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论述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器官制造的新途径,即细胞一材料复合单元体三维受控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在医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主要原料乳酸来源于玉米等天然材料,其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对人体高度安全,对环境友好,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成型,被公认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通过改性后的聚乳酸类材料在力学性能、热性能及降解性能等方面均有改善,更加符合现代医药学材料的要求,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用生物材料中。本文详述了聚乳酸类材料在医用手术缝合线、牙科材料、眼科植入材料、骨折固定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材料及临床应用等医药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聚乳酸类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方向,为在克服聚乳酸材料原有缺陷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医药学类材料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体外细胞三维结构体、人工器官等,因而基于生物3D打印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的独特优势,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工艺、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重点针对3D打印生物材料这一研究热点,全面讨论了喷墨打印和注射挤出打印两种路径,分析总结了3D打印相关生物材料并应用于体外模型、医疗器械和植入体的制造以及可降解组织支架、细胞三维结构体的构建,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 广东冠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UMMIT(GD)BIOTECH LIMITED)是由一批志趣相投的中、美知名生物技术专家、医学专家、生物材料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及企业管理专才组成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拥有一批由这些专家发明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这些专利和专有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生化处理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能将食用的动物组织制成性能优良的天然生物材料,进而制成可植入人体、替代病变组织的人工器官和组织替代体。这是人类寻求新的医疗手段的一个革命性突破,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冠昊开发的是填补世界空白或升级换代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UMMIT(GD)BIOTECH LIMITED)是由一批志趣相投的中、美知名生物技术专家、医学专家、生物材料专家、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及企业管理专才组成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拥有一批由这些专家发明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这些专利和专有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生化处理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能将食用的动物组织制成性能优良的天然生物材料,进而制成可植入人体、替代病变组织的人工器官和组织替代体.这是人类寻求新的医疗手段的一个革命性突破,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冠昊开发的是填补世界空白或升级换代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11)
最近美国科学家哈斯汀等人预言,到21世纪后半叶,人的寿命极限(120岁)将被新的医学技术刷新。人体的基本器官诸如脑、心、肺、胆等,皆可通过每隔10年左右服用一次"干细胞"再生剂而恢复青春。他说,届时我们将像蛇脱壳那样,用充满朝气的细胞来替换衰老了的细胞。如果人体某个器官,在服用再生剂后仍出现毛病,新技术将轻松地修复或换掉这个器官。而这些人工器官是用与生物、生理兼容的材料制成的,当它们植入人体时,绝不会出现目前在器官移植时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这样,人体最基本的生理过程——衰老,将被消除。哈斯汀说:"现在我们第一次能理直气壮地说,人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