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层面分析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协调发展中的特点,探讨了中部地区协调发展面临的南北发展不协调、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不匹配、特殊类型地区不发达、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不”问题。针对“四不”问题,结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深化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4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创业政策是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目前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较差,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引入生态学理论,但目前学界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更谈不上落实在区域上的应用研究。区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制定需要从动力机制角度出发,以资源生成与整合、资源互换、组织汇聚三大机制为基础设计政策体系框架,并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区域禀赋建立具体的政策体系,在此以辽宁为例,在生态视野下对其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芝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其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林芝区域经济与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等,促进林芝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借助DPSI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对其1992~2011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生态指数呈波动变化、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整体稳定上升;协调发展经历了失调衰退经济滞后型(1992~2000年)、濒临衰退过渡到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1~2003年)、初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04~2006年)、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型(2007~2011年)的演化轨迹,经济的相对滞后曾一度是三者协调发展的限制因子,但从长远发展看,生态系统脆弱且敏感性显著等问题一直存在,生态环境将是三者协调发展的一个主导制约因子。最后,提出贵阳市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本文介绍了有关产业协同的相关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安徽省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因素.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安徽应加强产业规划,技术上要不断的创新,同时鼓励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完善政府之间协调机制,构筑公共政策平台,从而推进安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政府政策、产业及创投资源情况、金融信息数据三方面研究分析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治理体系和评价机制角度提出完善京津冀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经济角度,阐述环境及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政策,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将会产生重要的环境效果;同时,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发展问题,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要治理好环境问题,就必须协调包括区域经济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新的来源出发,总结创新的概念,归纳了国外及国内对区域创新系统得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不同创新的理论观点,运行机制和构建模式。甘肃自主创新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希翼对政府的有关出台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0.
谢伟东 《科技信息》2008,(6):159-160
本文从创新的来源出发,总结创新的概念,归纳了国外及国内对区域创新系统得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总结了不同创新的理论观点,运行机制和构建模式。甘肃自主创新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希翼对政府的有关出台的相关政策提供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是实施区域的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优化控制的思想,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协调的内涵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区域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区域PRED系统的公平、发展和生态持续性,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相应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组织需要可持续笈展和科学的发展观的引导,合作机制在一定程度影响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首次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引入具有仿生性和特异性的组织合作机制中,从混沌理论角度挖掘其内在平衡机制,探讨了该体系中的生态失衡问题,如制度失衡、空间失衡等,最后基于生态角度提出优化生态位、柔性化合作边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本文从对外贸易政策的角度探讨不同贸易政策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分析贸易政策与科技政策相互协调的必要性,思考当前对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区域生态修复实践中的生态修复决策方法,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入复合系统理论,提出将构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按照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各因子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生态修复的决策模式。在对中国松花江哈尔滨段15宗滩岛的计算结果显示:属于协调的有长条通滩和太平庄滩,不协调一级的有老殿宫滩和前进滩,其余滩岛均为不协调。根据不同的协调度等级和指标比较,给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探讨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角度——社区参与生态补偿出发,运用环境学、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对梵净山周边社区的长期考察,重点针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前后的成本效益分析及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对政策的评价分析,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偿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能够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功能.本文利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分阶段计算2010—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探究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在2010年为1 126.991亿元,2015年为1 125.161亿元,2020年为1 192.886亿元,总体表现为略有降低后的增长趋势.尽管生态服务价值增长,但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表现为由协调(2010—2015年)转为胁迫(2015—2020年).鉴于此,本文提出建议:保持或增加林地、水域面积,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在“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引领下,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生态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都指出,要构建河南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本文认为实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重要策略和途径。为此,首先对河南的区域经济板块进行划分,然后对河南省区域发展差距及河南省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南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城乡统筹发展和整体规划的观点出发,探讨了城乡统筹改革建设之中,交通协调、城镇体系协调、产业协调的相关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目前的主要障碍和难点,指出了如何开展区域协调以推动城市发展,最后针对重庆市黔江区在区域协调背景下的发展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为发展龙头的山东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山东省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5-2020年山东省16地市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两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生态保护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从2005年的0.37上升到2020年的0.90,2014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反超生态保护水平的转折点;省内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中部隆起的分布格局,沿海地区以及省会城市高于鲁西北、鲁西南地区的城市,且研究时段内部分地市耦合协调等级波动较大.最后,从发挥本地区优势,加强地区间合作和增强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鄂尔多斯市的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从能源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条件入手,通过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如何在此条件下协调好资源开发和环境整治的关系,将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最后提出了鄂尔多斯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思路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