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24)导入优良灿稻品种竹籼B,外源RC24基因可以稳定整合到RO代至R6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已获得同时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基因品系竹转68和竹转70以及43个转基因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和改良稻米品质转基因等研究方面皆有长足进步.转基因水稻研发中涉及许多专利问题.本文以转Bt基因水稻、转CpTI基因水稻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水稻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大多数材料和技术含有国外机构所持有的专利.本文对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解决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参照Rao等(1998)的褐飞虱生物鉴定和喂养方法,用水稻褐飞虱生物Ⅰ型的-龄若虫食喂,用基因枪法获得2个转基因水稻纯系。这2个纯系均含有并表达潮霉素抗性基因(hpt),gusA报告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褐飞虱生物鉴定和喂养试验表明,水稻纯系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降低褐飞虱成活率和繁殖力、延缓褐虱发育以及减少褐飞虱进食是。通过褐飞虱生物鉴定和喂养试验证明,表达GNA的转基因水稻纯系对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褐飞虱具有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载体介导、基因直接导入和种质系统3类基因转化体系分别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转基因技术—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PEG介导法、电击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浸泡转化法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最后对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芷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 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初步抗性鉴定表明RO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稻瘟病菌的抗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有4个不同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化由粳稻品种鄂宜105号和鄂晚5号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5-10d龄)。从轰击的986块愈合组织中共再生出169株独立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为17%)。PCR/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7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4个基因。GUS组织化学分析、Western blot和或RT-PCR分析表明所有4个基因的共表达率为70%。未观察到任何质粒在整合中存在优势,转基因拷贝数也与基因表达量无关。遗传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在后代植株中大多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为3:1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后代R2代植株中,鉴定含有3个或4个不同基因的转基因纯合植株系。PCR/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了这些转基因纯合植株系。这些系的植株具有相似的外源基因表达量。我们证实通过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筛选可以获得含多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纯合植株。这项技术为利用基因同时改良作用多个性状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喂养试验显示表达GNA的转基因水稻纯系抗褐飞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有3个不同基因(hpt,gus和gna)的质粒pWRG1515和pRSSGNA1共同转化粳稻品种鄂晚5号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共再生出35株独立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83%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Western印迹法分析发现79%的含gna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以不同水平表达GNA。遗传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亲本为孟德尔3:1方式遗传的R2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的独立转基因植株纯系。这些纯系具有相似的外源基因表达量。褐飞虱喂养试验表明,这些纯系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褐飞虱抗性提高的转基因纯系将应用于水稻抗虫育种中。实验证明,通过遗传转化和筛选可获得含在农业上有应用价值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纯系。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一种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激活抗性基因增强作物免疫力、人工合成杀虫基因以及含有蝎毒基因的杀虫病毒等。  相似文献   

9.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苜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hpt)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7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初步抗性鉴定表明R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osRACD基因表达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检测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编码基因osRACD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相关性,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和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大量的转基因水稻植株.通过PCR、Southern杂交、RT-PCR和Northern检测等,证明反义osRACD基因和正义osRACD基因均已分别在转基因农垦58N和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得到了稳定的表达.成熟转基因植株的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表明,反义osRACD基因的表达大大降低了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其平均结实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正义osRACD基因在转基因58S水稻植株的幼穗中表达后,使得长日下生长的、本来不育的58S植株的育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有的植株的结实率还高于短日下生长的对照植株;而且,osRACD基因表达水平越高的转基因58S植株,其对应的结实率也越高.降低幼穗中内源osRACD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导致转基因58N水稻植株的育性降低,恢复长日下生长的转基因58S水稻植株幼穗中osRACD基因的表达,则可恢复其育性.这表明,osRACD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农垦58S光周期育性转换的调控过程.这是第一个报道的参与光信号传导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调控的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1.
用基因枪法将AGP基因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为受体,采用基因枪法将AGP基因导入水稻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得到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分析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9-顺-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是高等植物脱落酸(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催化的裂解反应直接生成ABA的前体物质.本文应用拟南芥rd29A诱导型启动子和35S组成型启动子成功地将AtNCED3基因在水稻中过量表达,通过耐旱性筛选实验证明转基因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了显著提高,并且该优良性状在T2代中得到稳定遗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过量表达AtNCED3可以促进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休眠;在含rd29A诱导型启动子的转基因水稻中检测到ABA下游基因OsBZ8的表达;推测 AtNCED3在水稻中的过量表达可能会提高水稻中内源 ABA的水平,从而提高植株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有关部门启动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在国内媒体上又掀起了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风波。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目前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争论,介绍了中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体制,分析了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杂种优势的利用使得水稻产量较半矮杆常规稻增加了15%以上,为了保持产量的稳定,杂交稻品种还应具备对病虫的可遗传抗性,比如对茎杆钻心虫的抗性。而来自于苏云金杆菌并经人工剪裁合成的CryIA(b)基因便是有效地抗茎杆钻心虫基因之一。实践证明,基因转化是一项导入细菌基因于水稻基因组的行之有效的技术。笔者已利用获得转基因保持系这一途径来选育抗虫的杂交稻。利用基因枪方法,将CryIA(b)基因以及驱动该基因  相似文献   

16.
转水稻osRACD反义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育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反义RNA技术,将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osRACD反向置于CaMV 35 S启动子的调控下,构成反义基因表达载体pBID,并用真空渗透法转化拟南芥植株.转基因植株的荚果自花谢之后就停止生长,其后荚果便自顶端开始逐渐枯黄并死亡;而对照植株的荚果在花谢之后仍继续生长直到成熟.花粉离体萌发生长实验显示,转基因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延伸过程受到抑制,形成短而略粗的花粉管;而对照植株花粉萌发后的生长状况正常,形成长圆柱形的花粉管.这些结果表明,osRACD基因的功能是参与控制花粉管的生长延伸过程,其编码的蛋白质可能是调控光敏核不育水稻58S育性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水稻纯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潮霉素抗性基因、GUS报告基因和雪花莲凝集基因的2个质粒pWRG1515和pRSSGA1共同转化粳稻品种鄂宜105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从轰击的152块愈伤组织中共再生出26株独立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73%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遗传分析证实外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亲本为孟德尔3:1方式遗传的R2代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Dig-PcR—ELISA)技术进行转基因水稻检测研究。针对转基因水稻中普遍存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p35S)、胭脂碱合成酶(NOS)终止子(Thos),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hph)、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bar),建立Dig—PcR—ELISA检测方法;能进行半定量检测,敏感性试验表明,Dig—ELISA检测比常规电泳检测可提高敏感性达1000倍,可检测含量达0.1%的GM0样品。全过程可在2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9.
合系42号AGP转基因株系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合系42号经AGP基因导入后,得到性状稳定的转基因株系,经品比试验,有1个株系的产量高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初步认为转基因水稻材料可能是通过提高结实率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预测的具有光反应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进行过表达研究,构建了STK过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ST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目的基因得到了过表达.另外,利用获得的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对STK调控水稻中光周期相关的开花基因Hd1和Hd3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d1及Hd3a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明显上调,表明该蛋白激酶的基因可能位于Hd1和Hd3a上游,对于Hd1和Hd3a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