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景电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利用扫描变换技术实现的水平视场角为180°的全景电视系统。通过将电视摄象机的直线扫描变成圆扫描,可以在一个普通的电视监视器上同时观测展开的360°全景图象,该系统具有观测场面大,图象连续完整,直观性好,易辨别图象方向等优点。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全景电视的一种电路实验方案。最后,通过摄取模拟图象,在监视器上显示出了展开的360°柱面图象。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一般电教部门使用的摄像机,以电视专业型业务级单管摄像机为主,也有少量三管摄像机。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产品。这类单管摄像机,其设计性能尚属中等,配备为电教制片的常规武器,基本上能胜任电教用电视片的拍摄。一般地县级电视台也有使用,省市以上电视台,大多使用较高档的广播级三管摄像机。  相似文献   

3.
对倾斜单管和倾斜管排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管的外径为40毫米,长800毫米。试验在恒热流条件下进行,R_(αL)的范围是5×10~8~3×10~9,倾斜角度为θ=0°(水平放置),15°,30°和45°。对于倾斜管排,在每一倾斜角下进行了七种s/d的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适用于倾斜角度为0°~45°、流动状态为紊流时的倾斜单管的自然对流换热通用准则关系式,填补了现有实验数据的空白。试验还揭示了不同倾斜角度下倾斜管排中各管的N_(u_L)随s/d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尽管倾斜单管的换热总比相应条件下水平单管差,但是在θ不太大时,倾斜管排的平均换热系数不仅不比水平管排低,而且可高出5~6%。因此,就工程实用来说,当换热器的水平尺寸受限制时,将自然对流换热管排布置成倾斜的方式是可取的。此时,从工程实用的观点,倾斜管排的换热完全可按相同条件下的水平管排的公式计算。用Mach-Zehnder干涉仅获得了流场显示图像,对合理的解释试验结果及进一步建立理论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结构光立体视觉的激光再制造工件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激光再制造工件的快速准确测量,提出了1套与激光再制造机器人耦合的视觉系统.该视觉系统由2个摄像机、1个激光投射器和计算机组成.摄像机和激光投射器组成扫描测头,由6自由度机器人手持实现多视角扫描.并自动完成数据拼接,消除‘死角'.首先,通过MATLAB编程完成系统标定,分别标定出单目摄像机内外参数矩阵,双目相机关...  相似文献   

5.
七彩万花筒     
钢笔式摄像机美国创新公司开发的VP-300钢笔式彩色摄像机,看上去像一支插在衣袋中的钢笔。尽管体积小,但它却可以提供优质的画面,用标准的便携式录像机来记录图像。这种摄像机对侦探和进行暗访的记者非常有用。VP-300钢笔式彩色摄像机的3.6毫米针孔镜头可提供92°的视角,会把一切都录在带子上,可谓万无一失。摄像机的电池组可装在腰带小盒中,这种装置随手可用,调试只需几秒钟。 (马 义)奇妙的“植物地雷”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奇妙的植物,样子像南瓜,重量约有5千克…  相似文献   

6.
采用KBQX-30DG单管干冰清洗机进行混凝土干冰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清洗效果好,但试块表面会产生孔隙。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清洗过程中的4个因素(干冰流量、清洗距离、清洗时间及喷射角度)对混凝土表面孔隙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干冰流量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影响明显,随着干冰流量的增加,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增加,当干冰流量大于1.54 kg/min时,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剧增;喷射角度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的影响较明显,喷射角度在55°~60°及85°~90°范围内,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多于喷射角度在65°~70°及75°~80°范围内;清洗距离与清洗时间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影响不明显。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及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的权值,通过权值计算得到的各因素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与极差分析相一致。各因素对表面孔隙率增长量的影响为隧道干冰清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无论是脂润滑还是油润滑,水冷却能获得较好效果.在采用升油器进行润滑油循环时,提出升油器设计中升角选择β=10°~13°较合理;润滑油粘度υ=40~80m2 /s较合适;升油器径向间隙δ在0 2~0 3mm之间效果较好.油润滑风冷却结构的优劣还须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8.
微型数字式太阳敏感器的原理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一种基于新型光线引入器和有源像素传感器(APS) CMOS图像传感器的微型数字式太阳敏感器进行了设计和原理实验研究.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光线引入器的结构特点和APS CMOS图像传感器的特点,进行了系统误差分析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太阳敏感器的角度估算精度在±10°视场角内为 0.16°. 对太阳敏感器的实验研究和屏阵列光线引入器的结构设计与使用性能的初步探讨说明大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和新型光线引入器有助于太阳敏感器的微型化和高精度化.  相似文献   

9.
当摄象民显像端的三基色特性和基准白示曾匹配时,电视系统的彩色将出现误差,讨论了彩色重现误差的计算方法,得到了校正误差的校色矩阵。  相似文献   

10.
腔式吸热器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重点分析了腔式吸热器的自然对流热损,建立了6种典型腔式吸热器的二维模型,选用FLUENT6.3计算了在开口直径为10cm,壁温为400℃,倾角α=0°条件下的6种腔式吸热器的内部自然对流热损失。计算和比较发现,球形吸热器的内部对流热损比其他5种吸热器平均低10%。通过计算球形吸热器在不同Aw/Al(内表面积/开口面积)和不同倾角下的对流热损大小,发现球形吸热器的对流热损随倾角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在α=0°(开口朝侧面)时最大,α=90°(开口垂直向下)时最小;计算得到球形吸热器的最佳Aw/Al值为8~10。  相似文献   

11.
郜旭庆 《太原科技》2008,169(2):36-38
介绍了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对其中两种主要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即端口扫描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指出了各类端口扫描技术及漏洞扫描技术的实现原理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子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可测试性.论述减少测试数量和简化测试程序的方法,讨论测试设计中的扫描设计和边界扫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网络中未使用IP地址构建扫描检测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虚警率.在扫描检测平台实际构建之前,需要对可控部署地址资源的预计检测效用进行评估,以确定地址资源可达的检测目标以及明确平台构建的必要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分类的扫描检测模型,依据此模型可对扫描检测平台对于随机扫描源和本地优先扫描源的检测效用进行评估,为扫描检测平台部署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以法国电信Leurre’com Honeynet Project实际分布式检测平台作为效用评估样例.评估结果表明该检测平台能够有效检测类似Slammer蠕虫的高速随机扫描源和每秒至少发出2个扫描连接的本地优先扫描源,对低速扫描源检测效用低下.实际数据统计结果与仿真实验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扫描测试的DFT原理和实现步骤,并对应用于UWB无线通信的128点FFT处理器进行可测性扫描设计.利用DFTCompiler实现了扫描链的综合,其故障覆盖率为99.96%.扫描链条数为16,最终实现可测性网表的输出,并在后端版图工具Soc Encounter中实现扫描链的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给出空间卫星上扫描相机的探测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空间坐标变换及分步假设来设计算法,然后用Matlab在计算机上仿真扫描相机对空问点日标的探测结果.把仿真的探测结果与STX中仿真结果相对比,验证此建模的正确性;此外,给出了探测模型及其仿真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每时钟周期的平均及峰值功耗,在两级扫描结构基础之上提出时钟屏蔽及它的改进策略。利用测试激励压缩条件和测试响应压缩条件对电路进行划分,在每个时钟周期激活子电路的方法来降低峰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策略测试的总功耗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0.39%,峰值功耗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16.26%,捕获阶段的峰值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10.97%。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多级时钟屏蔽策略进行电路测试,与传统的全扫描测试方法相比,测试功耗及其他影响扫描测试代价的参数均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时钟屏蔽策略降低测试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每时钟周期的平均及峰值功耗,在两级扫描结构基础之上提出时钟屏蔽及它的改进策略。利用测试激励压缩条件和测试响应压缩条件对电路进行划分,在每个时钟周期激活子电路的方法来降低峰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策略测试的总功耗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0.39%,峰值功耗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16.26%,捕获阶段的峰值平均降低到全扫描的10.97%。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多级时钟屏蔽策略进行电路测试,与传统的全扫描测试方法相比,测试功耗及其他影响扫描测试代价的参数均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 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浅析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安全的有关扫描技术,重点介绍了端口扫描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及原理。分析了各类端口扫描技术和部分技术的实现以及漏洞扫描各种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