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2.
光引发剂ITX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开宇  刘茵  尹建军 《甘肃科技》2007,23(11):86-88
以异丙基硫酚和邻氯苯甲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光引发剂ITX的工艺路线,反应副产物少,转化率高,较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小试收率达到80%。将合成样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可降解多糖基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及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可生物降解淀粉/聚(丙烯酰胺-co-乙烯基吡咯烷酮)杂混水凝胶;探讨了有关溶胀动力学,着重考察了合成反应条件包括淀粉用量、单体浓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对凝胶平衡溶胀比的影响.发现当淀粉用量为2.0g/dL、单体丙烯酰胺浓度为1.4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为2.0 mmol/L、交联剂BIS为10 mol/L时,所得凝胶有较高的平衡溶胀比.  相似文献   

4.
用激光浊度法,对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敏引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杂蒽酮类的光引发效率高于二苯甲酮、安息香双甲醚等;硫杂蒽酮中的取代基类型和位置及促进剂种类,对其引发效率有明显的影响;氧对该聚合体系阻聚现象不明显;该类光引发剂最佳引发浓度ω_B为1.5%~2.5%。  相似文献   

5.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合成了8个硫杂蒽酮类水溶性光引发剂,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了它们结构。同时还测定了其紫外吸收波长和摩尔消光系数,并讨论了结构与紫外吸收波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将纤维与丙烯酸进行接枝聚合,研究接枝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对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浓度,预处理温度和时间,硫酸浓度,丙烯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均与接枝率有关;反庆中选择高锰酸浓度0.003mol/L,预处理温度60℃和时间10min,硫酸浓度0.2mol/L,丙烯酸浓度2mol/L,反应温度60℃和时间5h,纤维素接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7.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I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8个新的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经过外、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了结构。同时测定了其吸收波长及荧光吸收光谱,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效率,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链转移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在单体浓度为30.0%,反应温度为80~90℃,链转移剂浓度为(2.0~6.0)×10-2mol/L,引发剂浓度为(3.5~18.0)×10-3mol/L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分子量为(2.6~10.0)×104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9.
以2,4-二异氰酸甲苯,丙烯酸β-羟丙酯、正戊醇,正壬醇为原料,合成了2种不饱和丙烯酸化异氰酸酯单体(AAT,NAT),并用自动记录膨胀计测定了2种单体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Darocur1173),α,α-二甲氧基苯乙酮(DEAP),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DMPA)为光引发剂时的聚合速率。结果表明,单体的活性NAT>AAT,引发剂的引发活性为DEAP≥DMPA>Darocur1173,单体的聚合速率受溶剂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醚化等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淀粉(DTCS),然后以DTCS为骨架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考察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考察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的絮凝能力。结果表明,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3 h,引发剂用量4 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2.2;DTCS-AM具有较好的絮凝结构,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絮凝剂用量为80 mg/L时,其COD去除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1.
药用肠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经溶液聚合制备出药用肠溶性丙烯酸树脂。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浓度、引发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NH4)2S2O8-NH2CONH2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胺(AM)、甲基丙烯酸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AA)三元水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原料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pH值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单体转化率和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单体总浓度为30~40%,PH≤5.0,DMC和AA在原料配比中的含量分别为20~70mol%、0~30mol%时,聚合反应的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KMnO4引发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丙酯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聚合反应条件下红薯淀粉与甲基丙烯酸丙酯接枝聚合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在高锰酸钾引发下,最佳条件为:单体浓度1.0 mol/L,引发剂浓度1.5 mmol/L,反应温度40~50 ℃,反应时间1.5 h.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经铈离子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铈离子引发纤维素直接接枝丙烯酸的方法,该方法在完全水介质中进行且含均聚物最少。纤维素原料用硝酸铈铵(CAN)引发预处理,加入计量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利用正交分析讨论铈离子引发机理、影响预处理和接枝共聚的诸因素,纤维素接枝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20mmol/LCAN在0.14mol/L硝酸溶液中预处理2小时,在含6%(v/v)丙烯酸的0.28mol/L硝酸溶液中接枝3.5小时,接技物的接技率可达157%。  相似文献   

15.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了魔芋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其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通过实验考察了淀粉浓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对接枝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表达式Rg=k0 exp(一Ea/RT)[AA]^1.00[StOH]^0.45[S2O8^2-]^0.47[HSO3^-]^0.47,并测定出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17.76kJ/mol.根据前人提出的反应机理,导出了接枝反应速率方程式.理论计算与上述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较多的是均聚物,但随着其发展,某些产品的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成本太高、强度不够、吸水速率慢、吸水量低、耐盐性能不好、保水性能不好等,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单体共聚合,也可采用接枝共聚或添加廉价填料等方法来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综合性能及降低生产成本。以丙烯酸为单体,海藻酸钠为接枝物,添加高岭土、丙烯酰胺,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型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高岭土、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材料耐盐的影响,制备出在蒸馏水、0.9%NaCl中吸水倍率分别达到895g/g、85g/g的样品。研究了海藻酸钠-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反应温度65~75℃,丙烯酸中和度为60%,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0.8%~1.2%,高吸水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能力;随交联剂用量增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下降;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丙烯酸中和度增大、引发剂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增大、反应单体浓度升高,海藻酸钠-高岭土/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明显增强。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产物的内部结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AA) with unswollen and swollen ramie fibers using chromic acid (H2CrO4) as the initiator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air.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perchloric acid (HClO4) concentration, time of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amount of ramie fibers on the graft percentage have been found out. The graft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thermogravimertric analysis (TGA). Xiao Chaobo: born in 1946,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9.
制备超强吸水性聚合物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过硫酸钾 (K2 S2 O8)作引发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 AM)作交联剂 ,将丙烯酸(AA)与玉米淀粉在高温下快速接枝聚合 ,制得了超强吸水性聚合物 .通过对影响吸水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 ,得到了如下最佳反应条件 :聚合反应和产物干燥温度 180℃ ,时间 30 min,丙烯酸中和度 (ND) 90 .8% ,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用量的 0 .4 8%和 0 .0 11% .按上述条件制得的超强吸水性聚合物在室温下的吸水率高达 130 0倍 (蒸馏水 ,30 min) ,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水性 .  相似文献   

20.
以海藻酸钠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接枝共聚制备了聚丙烯酸(AA)-海藻酸钠(SA)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的研究,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为733.92 g/g,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为120.68 g/g,并且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及良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