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冷热电联产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节能技术,它将制冷、供热、发电三者容为一体,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冷热电联产技术产生的背景,冷热电联产系统的类型,以及冷热电联产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并在最后结合晋江市的实际情况,对晋江市发展冷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建筑冷热电联产是建立在能源的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上,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总能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系统的安全性,还有利环境保护和降低投资成本.本文对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表明,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提高了综合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建筑物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通过减少废物、废气、污染物排放,迭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与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着重介绍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冷热电联产、热泵技术和冰畜冷空调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和判别分析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后评估建模方法.它是对一定数量的系统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指标权重、优化指标组合、系统分类和判别函数的建模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建立准确可靠的后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同时兼顾权值偏重、综合指标和各指标数据结构特点,对冷热电联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厦门东部燃气电厂LNG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厦门东部燃气电厂实际情况提出一种LNG热电冷联产节能方案.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分析了该方案下的系统能源利用率、运行经济性及节能潜力.分析结果表明:该节能方案冷电、热电系统能源利用率分别可达89.2%和82.8%,联产系统总能利用率超过80%,而且供冷系统的运行费用较低,投资回收期小于5年.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天然气的现状,分析了天然气的使用方向和原则,介绍了楼宇冷热电联产系统,并指出了BCHP是合理高效利用天然气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煤制替代燃料多联产系统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之一。通过火用分析方法比较了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的热力性能,揭示了不同替代燃料多联产系统的火用损失规律和节能机理。结果表明,无调整、适度循环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的火用效率分别为53.8%和60.9%。相对于各自的分产系统,甲醇电力多联产系统在化工合成反应、弛放气回收、自备电厂单元的节能潜力和效果更佳,相对节能率可达15.0%;而甲烷电力联产系统在合成气调变和净化单元具有更好的节能潜力,相对节能率为14.2%。均存在最佳循环倍率/最佳化动比,实现化工岛和动力岛不可逆损失之和的最小耦合,使醇电联产系统和甲烷电力联产系统的节能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分布于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系统集成方案必须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使用户需求与科学用能达到完美结合.以燃气轮机或内燃机为核心的冷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系统有五种基本方案,相关方案相互结合可使系统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得到了推广应用,随着近几年煤炭、水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供热成本大大增加,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与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对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和节能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先进的供热系统控制节能技术,可实现供热系统实时参数和状态监测,跟踪外温的变化自动调节温度和流量,改善供暖质量和实现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质气化为前提条件,结合某用能建筑的冷热电负荷,以内燃机和排烟再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组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为分析对象,对用能建筑的联供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得出了一次能源利用率、一次能源节约率、效率和经济成本.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生物质能源的梯级利用,为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三联供系统是一项既经济又环保的优化方案。文中阐述了城市综合体的负荷特点和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特点,并以湖南省某城市综合体为例,在估算建筑物的冷热电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联供系统应用于该类建筑的可行性和系统设备配置及运行方式选择的最优化方案。比较三联供系统与常规市电供电系统的经济和环保效益,结果表明:三联供系统应用于城市综合体有效实用。三联供系统有更大的收益率,充分体现出燃气发电清洁能源的环保特点。  相似文献   

13.
In modern giant buildings,in order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ooling systems have developed from conventional chillers alone to smart energy net which includes chillers,ice storage,ground-source heat pump,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 and so on.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load is the key to guarantee such system in economical operation.Based on typical multi-type cooling system,economic models of different devices are presented and real-time intelligent economic scheduling with the approach of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is carried out. This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in a certain building of Shanghai and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it is able to provide guidance on intelligent economic scheduling for multi-type cool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析法对由微型燃气轮机、余热补燃型吸收式制冷机和余热锅炉组成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了分析.以某用能建筑为例,分析得出了不同季节和联供系统子系统的损失和效率.夏季时,吸收式制冷机的损失最大,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不用季节,余热锅炉的损失也较大,应作为主要的改进设备.通过效率分析,为联供系统的能质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耦合液化天然气压力能的新型冷-热-电联供(CCHP,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系统.以西安某工业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形算法,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对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电上网政策对设备出力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以能效、火用效和单位产能CO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CCHP系统相比,该新型系统的年费用和单位产能CO2排放量可分别减少2.9×106元和29.82g/(kW·h),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火用效率可分别提高4.05%和0.44%.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全工况负荷特性对冷热电联供系统经济性影响,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设计对象,建立了冷热电联供系统模型和经济优化模型,得到热电比和冷电比对系统总费用年值的影响权重分别为48. 6%和51. 4%。同时,为解决系统静态设计工况与实际变负荷运行工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柔性设计方法。将16种系统设备容量配置方案在北京地区典型工况下运行,得到最佳设计工况对应的热电比为1. 32,冷电比为1. 26。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的集成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占建筑能耗80%的暖通和热水供能模式进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指出了把效率从传统模式的不到10%提高到65%以上的理论依据和新技术途径.主要是:在围护结构优化节能的配合下,采用低损耗的空调末端新技术、规模化的区域供冷技术以及冷热电多联供技术,形成新一代城市能源供应系统.文中提出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实现中国城市建筑物能源供应系统创新的挑战和机遇;指出主要的障碍是观念和机制;并分别提出了新建城区和现有区域的实施步骤,以及政府应起的规划、政策、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以某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BSILON软件分别建立内燃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换热器组件等模型,分析了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不同烟气与缸套水热源驱动下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COP)特性,内燃机组不同负荷率下系统的综合供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CHP采用单一热源制冷时,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以烟气作为驱动热源可获得较高的COP,而以缸套水作为驱动热源时COP较低;在同时具备冷热负荷情况下,高温烟气更适合作为制冷热源,而高温缸套水更适合充当制热热源;采用双热源驱动制冷与单一热源相比,具有更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内燃机75%负荷率、WY1工况下,COP与综合能源效率达到最大值1.28与92.0%;而在50%负荷率时采用缸套水作为单一热源驱动制冷机时,COP与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74与76.1%.模型分析得出的CCHP系统综合供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指导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