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类和爬行类峡核内的AChE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荣 《科学通报》1985,30(20):1571-1571
电生理研究表明,乙酰胆硷可能是两栖类和爬行类峡核内的一种神经递质,但对其水解酶乙酰胆硷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峡核内的分布却了解不多(两栖类)或一无所知(爬行类),而丰富的AChE又是鉴定胆硷能神经元的必要条件。此外,我们曾根据神  相似文献   

2.
蟾蜍顶盖和峡核的相互区域对应投射和细胞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荫亭 《科学通报》1983,28(4):245-245
前文业已指出,无尾两栖类峡核(NI)是次级视中枢。本文采用辣根过氧化酶(HRP)追踪和Golgi-Cox浸染技术研究蟾蜍顶盖(OT)和NI的关系,相互投射的细胞形态,以及NI与其周围结构的连系。  相似文献   

3.
王荫亭 《科学通报》1982,27(11):704-704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了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tizans)视顶盖与峡核之间的神经投射,并对HRP标记顶盖和峡核细胞进行分类。将手术后的蟾蜍固定在立体定位仪里,分别在53只动物顶盖表层和13只的峡核不同位点电泳注入HRP(Sigma Ⅵ),每只动物一个注射点。动物存活2—8天(16—20℃)后,用HRP组织化学法显  相似文献   

4.
鸟类峡核的一种可能神经递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铮 《科学通报》1987,32(23):1816-1816
鸟类的峡核(nucleus isthmi)位于中脑顶盖下区域,通常人们认为它由峡核小细胞部(nucleus isthmi pars parvocellularis,Ipc)和大细胞部(nucleus isthmi pars magnocellularis,Imc)组成。已有报道指出,该核团是听觉系统的中脑代表区,或与虹膜震颤(hippus)有关。最近,我们的电生理研究表明,Ipc和Imc是鸟类的次级视觉中枢,其中有一个视野区域  相似文献   

5.
颜坤 《科学通报》1983,28(3):182-182
无尾两栖类的中脑脚盖主要被感觉中枢占据,例如半圆丘是听觉中枢,脚盖视核与视动震颤有关,峡核被认为是次级视觉中枢。但是,对脚盖其余部分的生理功能还了解甚少。解剖学研究表明,外侧脚盖与视顶盖,端脑纹状体和脊髓有联系。我们的目的就是研究这个区域的生理学。本文指出,从蟾蜍外侧脚盖可记录到视、听和触觉反应,中脑深核可能与视信息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对学者们建议他们吃鸡蛋,特别是从某个年龄开始多吃鸡蛋,感到有点惊奇。这个惊人的营养学起源于192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发明:与营养一起被人体吸收的胆硷直接进入脑子。它在脑中与醋酸盐结合,生成乙酰胆硷。研究表明,或多或少含有胆硷的食物能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乍一看,  相似文献   

7.
阿耳茨海默氏症至今仍是很难治的,这个跟痴呆患者认识力降低伴有胆硷能神经递质耗损的假设是相一致的——这个假设认为记忆力衰退和脑的胆硷能神经递质的耗损有关,——所以,最有效的药物是抗胆硷脂酶类药物如毒扁豆硷和四氢喋呤,这些药物有防止  相似文献   

8.
R. Stoop 《科学通报》1989,34(3):214-214
在鸟类视顶盖中,谷氨酸(Glu)可能是兴奋性递质;而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在家鸽视顶盖注射~3H-甘氨酸,使峡核小细胞部(Ⅰ_(PC))细胞体被标记。电刺激Ⅰ_(PC),可使外源和内源甘氨酸释放到顶盖灌注液中。由此推测,Ⅰ_(PC)-顶盖通路用甘氨酸作递质。将~3H-GABA注射到视顶盖,Ⅰ_(PC)细胞体被标记,表明Ⅰ_(PC)-顶盖投射含有GABA能纤维。  相似文献   

9.
蜥蜴中脑的Golgi-Cox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坤 《科学通报》1984,29(6):371-371
蜥蜴视顶盖(OT)在感觉运动整合中起重要作用;峡核(NI)则是与OT有密切联系的次级视中枢。虽然Butler和Ebbesson报道了黑斑树蜥OT细胞的分类,但我们迄今未见有关蜥蜴NI细胞形态的报道。在研究了蛤蚧和鳄蜥NI单位的电生理性质和NI与OT之间的相互区域对应投射后,我们认为有必要研究这两个视中枢的细胞形态,以有助揭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陈邦华 《科学通报》1989,34(15):1173-1173
可逆性胆硷酯酶抑制剂(简称可逆性抑制剂)可与乙酰胆硷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发生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暂时受到抑制,以后酶活性又可恢复。临床上广泛利用这类药的特点来治疗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或用于有机磷农药及神经性毒剂中毒的防治;近年来还用于麻醉催醒、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及治疗老年性健忘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是由于人类复杂微妙的情感行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才变得丰富多彩。那么,对于我们种种的情感行为,又是如何来进行检测的呢?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种叫做生化检测的方式来诠释它们。忧郁的检测当身心感到痛苦压抑时,人很容易变得烦躁起来,久而久之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研究认为,无论是皮肤还是大脑,每个人细胞的化学特性是相同的,而烦躁者脑细胞神经传递乙酰胆硷便会增多,所以可用测定乙酰胆硷来测定烦躁不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一些能增进在含有乙酰胆硷的神经细胞内(神经)传导的药物能增强人们的长期记忆力。最终,这些药物可能被用以治疗记忆混乱,包括老年痴呆以及常常随年老而来的记忆衰弱的病人。美国帕洛阿尔托的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戴维斯(K.Davis)等人,在一项研究中,给一些正常的年轻的成年人服用了1毫克毒扁豆  相似文献   

13.
江连海 《科学通报》1985,30(10):782-782
一般认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是胆硷能的,但我组过去看到:大白鼠HRP标记的颌下腺节前神经元区域不出现胆硷酯酶阳性神经元。这种情况是大白鼠特有的,还是普遍的?为此,我们在猫做了同样的工作。接着又用逆行荧光染料永固蓝(Fast B1uc简称FB)浸泡颌下  相似文献   

14.
王书荣 《科学通报》1981,26(5):320-320
蛙的峡核是位于中脑脚和小脑之间边界上的中恼结构。近年来,一些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峡核是蛙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我们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黑斑蛙(Rana nigro-  相似文献   

15.
欧玲 《科学通报》1991,36(1):61-61
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5-羟色胺(serotonin,5-HT)除作为豚鼠椎前神经节非胆硷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ate slow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ls-EPSP)递质以外,还对N型胆硷能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易化作用,并对其易化作用进行了定量和介导受体的研究。 本工作旨在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离体豚鼠腹腔神经节上研究5-HT易化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过程的作用机理,以期进一步阐明5-HT在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国章 《科学通报》1959,4(16):529-529
我国出产的蘿芙木(Rauw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已有过化学和药理的报导。刘铸晉等从广西蘿芙木全硷中获得一种生物硷,称之为山馬蹄硷(samatine),它是一种季胺类型的强硷。根据其化学結构和药理的关系,作者研究了它的外周作用,特別是对N-胆硷反应系統的作用,以期闡明全硷的一些作用机制。材料和试验山馬蹄硷(C_(20)H_(25)O_3N_2Cl)盐酸盐易溶于水,是刘铸晋等从广西蘿芙木根部經离子交換剂(zeo-Karb226)获得的結晶品。猫用乙醚或氯醛醣麻醉,从靜脉注射山馬蹄硷3  相似文献   

17.
童第周 《科学通报》1973,18(2):77-77
Commandon和Fondrune(1939)最先在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进行细胞核移植工作.Briggs和King(1952)改变移核技术,应用到多细胞动物,细胞核的移植便成为细胞分化和核质关系等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脊椎动物的两栖类,核的移植联系着发育和遗传等问题,发展很快。King和McKinnell(1960)等并在两栖类移植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也存在于植物体内, 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定浓度的ACh可诱导气孔开放. 以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为探针,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的动态变化. 结果证明, 外加ACh促使保卫细胞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激活剂毒蕈碱与ACh的作用类似, 也能激活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反之, 毒蕈碱型受体的抑制剂阿托品预处理则抑制ACh诱导的Ca2+增加, 这与动物中mAChR的作用机制类似. 用EGTA螯合胞外Ca2+或用钌红阻断液泡Ca2+的释放, 结果表明ACh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Ca2+增加主要来源于胞内Ca2+库的Ca2+释放. 研究表明, 经过mAChR介导, Ca2+参与保卫细胞响应ACh刺激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大多数蓝藻(Cyancbacteria)一样,多变鱼腥藻内藻胆体的形状也呈半圆盘型.构成藻胆体的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为藻红蓝蛋白(PEC)、C-藻蓝蛋白(C-PC)和变藻蓝蛋白(APC),其能量传递按PEC→C-PC→APC的顺序进行.尽管已利用各种光谱技术对藻胆蛋白、藻胆体和活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而且,C-PC,PEC和APC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也已确定,但两种蛋白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特别是能量如何由杆的末端传递进核成为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关于藻胆体的关键结构部分,即杆-核复合物的结构,即尚未得知,所以,本研究工作对完善藻胆体工作模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利用柱层析技术分离得到杆-核复合物(αβ)_6~(pc)L_(RC)~(27)(αβ)_3~(APC)L_c~(8.9),通过光谱技术、电泳方法对之进行表征,并提出该复合物的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79,24(5):235-235
5-羟色胺(5-HT)是哺乳动物尾核的神经递质之一。尾核含5-HT的量是较高的,投射至尾核的5-HT能神经纤维被认为是起源于脑干中缝核。同时,尾核又可能是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的。为此,我们在测定中缝核5-HT含量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针前后家兔尾核内5-HT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啋(口朶)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尾核5-HT在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