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福德(Fodor)为思维语言的存在提供的两类论证都受到了反驳,但这些反驳或者只是表明福德等人提供的一些经验证据是不恰当的,或者指示了思维语言拥护者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大致界定思维语言与自然语言在思考过程中各自的应用领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为思维语言的存在提供了独立的证据,对儿童思维发展和动物行为的考察可以大致确定思维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知识是有好的理由支持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简称为JTB)。Gettier论证说,JTB不是知识的充分条件。如果Gettier的论证是成功的,而知识是可分析的,并且JTB是知识的必要条件,那么知识的正确定义就是JTB加上另一个条件。这个条件被称为"Gettier条件"。寻找Gettier条件,就是所谓的"Gettier问题"。最近一些哲学家指出,对Gettier问题的正确解决,必须尊重我们关于价值的一个直觉:知识比相应的单纯真信念(mere true belief)更有认知价值。但分析表明,Gettier问题内部也有一个价值预设:知识比相应的单纯JTB更有认知价值,否则Gettier问题就是不重要的。就Sosa对Gettier问题的解决而言,这个价值预设是个挑战。  相似文献   

3.
哲学和自然科学中都不乏思想实验的例子.但即使思想实验是公认地有效的,也还存在它何以能让我们免于经验的输入就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新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又是如何得到辩护的认识论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思想实验很好地体现了发现的逻辑,因而能让我们通过有效地重组以往的经验而获得新知识;另一方面,思想实验的有效性就在于它作为一个论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ckean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epistemic logic. The Lockean thesis states that belief can be defined as ‘sufficiently high degree of belief’. Its main problem is that it gives rise to a notion of belief which is not closed under conjunction. This problem is typical for classical epistemic logic: it is single-agent and static. I argue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epistemic logic, the Lockean thesis fares much better. I briefly mention that it can successfully be extended from single-agent to multi-agent settings. More importantly, I show that accepting the Lockean thesis (and a more sophisticated version for conditional beliefs) leads to a significant and unexpected unification i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conditional) belief and high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with respect to public announcements. This constitutes a methodological argument in favor of the Lockean thesis. Furthermore, if one accepts Baltag’s Erlangen program for epistemology, this technical observation has even stronger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because belief and high probability display the same dynamic behavior, it is plausible that they are indeed one and the same epistemic notion.  相似文献   

5.
We discuss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aspects of modern cosmological concepts, from the phenomenological, observational, theoretical and epistemic points of view. We argue that the modern cosmology, despite a great advent, in particular in the observational sector, is yet to solve important problems, posed already by the classical times. In particular the stress is put on discerning the scientific features of modern cosmological paradigms from the more speculative ones, with the latter immersed in some aspects deeply into mythological world picture. We finally discuss the principal paradigms,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modern cosmological studies and evaluate their epistemic merits.  相似文献   

6.
双主体认知逻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双主体认知逻辑的语义学,给出了双主体认知逻辑的若干系统。这些系统刻画了寻找交流对象和学习对象的条件。而且证明了这些系统的可靠性和其中一些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7.
证据问题研究是当代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将证据问题作为关注焦点和研究核心,首先分析了证据概念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证据研究,特别是经验作为证据与辩护的关系,分别讨论了基础主义、融贯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解决方案。其次,分析了科学哲学中的证据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了证据在贝叶斯理论、概率理论和悖论问题中发挥的确证作用。最后揭示了证据研究之于认识论与科学哲学的意义,阐明了证据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辩护是科学假说转化成科学原理的必经阶段,归纳法是科学辩护的基本模型。旧归纳之谜引出了科学辩护的合理性问题。溯因推理作为一种广义归纳法,同样遭到旧归纳之谜的质疑。除了科学发现功能,溯因推理还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科学辩护模型。人工智能中的溯因推理的辩护特征,充分表明归纳推理在方法论上的固有缺陷,尤其是科学确证中的证成问题。对科学辩护进行方法论上的保证,为科学辩护而辩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分析了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结合科学认识的工具性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联性,进一步揭示了接受科学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以主体对科学认识的理性评估与寻求合理性作为对科学认识不确定性与可接受风险的解决之道,为拓展科学认识的合理性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基于科学认识的社会决策提出了新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金在权(Jaegwon Kim)在其1988年的论文《自然主义认识论是什么?》中针对蒯因(W.V.O Quine)的批评使得"规范性问题"成为当代知识论中的热点,并延续至今。他认为自然主义者无法用描述性方法刻画作为传统知识论之核心的"规范性"概念,因此背离了知识论研究的宗旨。"规范性问题"成为自然主义者需要处理的难题,并扩展到当代知识论的一般性讨论之中。认知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认知责任和进行知识断言的标准,而从个体心灵的认知辩护以及社会知识论出发,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和理解认知规范的本性。  相似文献   

11.
基础主义是一种关于确证结构的理论,也是关于确证最初来源的理论.因为回溯论证是要表明我们到何处寻求确证的最初来源.我们首先简略地对回溯论证作一下解释,然后再较详细地概述基础主义的类型及其本质和有关这个理论的主要批评.  相似文献   

12.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对它的解决经历了从整体辩护到局部策略,再向新的整体辩护复苏的思路转变。归纳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必须对之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才能推动问题的相对解决和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认知型归纳逻辑是认知型归纳推理的逻辑理论。它能更好地适应经验科学发现、科学论证、机器学习程序设计和管理决策等多方面需要。这里给出的认知型归纳逻辑系统CILA是一个具有认知作用又具有逻辑合理性的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征服自然”是人类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征服”既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也是坚强意志的表现。从征服自然的柔性或弱性含义看,征服自然广泛地存在于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没有探索和征服自然就不可能有改造自然,更不可能利用、控制、支配和驾驭自然;从征服自然的剐性或强性含义看,征服自然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疾病的战胜和攻克。我们既要反对和纠正对自然的野蛮和掠夺性的征服,也要提倡和鼓励合理的、正当的、有节制的征服自然的活动,把征服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这样才有自然、社会、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质疑基于模型推理的认知论题,尝试对在自然化认识论纲领下的认知-历史分析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类比建模是基于模型(Model-based)推理的主要形式之一,类比建模的基本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模型来源的泛化抽象,二是基于目标域的特征对模型来源进行限制或修正。这两步反复操作,最终构造出适用于目标对象域的模型。模型与对象域的适切性(fitness)则是对以上机制恰当性的基本评价标准,类型层级理论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为测度适切性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方法。基于类型层级理论,并结合贝叶斯方法可以解释类比建模何以能够提高模型的可信度,以及类比的创造性与科学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工作对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的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驳。  相似文献   

17.
"确证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域,围绕该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但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在如此众多的学术流派中最为突出,是20世纪80-90年代独树一帜的外在主义的主流学派,有鉴于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对当代知识论的研究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批判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动态认知逻辑是近年兴起的非经典逻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是逻辑、认知以及信息相交汇的产物,旨在分析知识与信息的变化,为逻辑推理中的信息动态认知提供形式语言表达、结构模型以及一套形式化的处理办法.动态认知逻辑对于语言构造的分析、人的动态化认知过程、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辩是一种多主体认知博弈活动.参与论辩的主体至少有两个,它们的目的是改变其他主体的认知状态,论辩本身则是一场遵循一定规则的博弈.近几十年来,虽然许多学科和领域对论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普遍存在两个重要的缺陷,即,它们对以下两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论辩是一种认知博弈;论辩者只具有有限的理性.本文将对这两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动态认知逻辑是近年来兴起不久的非经典逻辑,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中后期人们对知识与信念的研究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荷兰逻辑学家J.van Benthem首先提出用动态模态逻辑为信息变化提供模型,建议用动态算子来刻画事实的变化,从而宣告动态认知逻辑的产生.到目前,动态认知逻辑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不仅深入地讨论了公共宣告、半公开宣告和秘密告知等行为,而且还研究了行为过程中的信息更新、信念修正,进一步为它们提供了结构模型与形式表达,建立了一系列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