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商业应用,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对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布置和分组串接技术、光伏系统外置设备的防雷保护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技术以及光伏系统负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浙江省慈溪市天和家园住宅小区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与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国湘  卢洪堃 《天津科技》2015,(3):33-35,37
以天津市"电气工程"重点学科下的智能微网实验室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整个光伏系统的总体结构,对其中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对逆变器追踪市电的原理,即锁相环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不同时刻、不同状态下的各相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可以得出,逆变器对于整个光伏系统具有能量转换和控制的作用,它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提出了大规模光伏并网系统数字仿真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在C++Builder开发环境下,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并给出了仿真实列;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软件和安装地点的气象数据以及光伏阵列的配置,可以计算光伏电站系统各部件的功率及分布,从而预测光伏并网系统的长期运行性能,如光伏阵列、逆变器和电网之间的匹配程度,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成本等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主电路的组成及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光伏电池非线性强的缺点,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到光伏系统的M PPT控制,实现系统快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同时,逆变系统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能控制输出电流波形,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实现电流的快速检测,抑制电网电压扰动,确保逆变器输出功率因数趋于1。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指标的不同检测方法,分析比较几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检测系统的优缺点.参考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设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由计算机控制,通过GPIB和RS485总线控制各检测单元.可编程式直流电源供应器用于模拟光伏列阵电池所模拟的直流电,可编程式交流电源供应器用于电网模拟源.实验证明该系统具备光伏逆变器的自动检测能力,结构合理,精度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6.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大面积的露天发电区域、密集的汇流线路及高度敏感的控制、逆变设备,借助于现有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规范,在深入研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损害源、损害类型及损失程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中,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不同区域等效截收面积互相重叠,发电组件直击雷防护等级不明确等问题,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应用作图法,给出了定量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之一的湖州德清天马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及办公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6MWp。该工程结合天马产业园内天马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主厂房及办公建筑屋顶一起建设,光伏发电材料与屋顶建筑融为一体,总计安装容量16003.5kWp,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为15,737,149.25kWh。就该太阳能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进行研究,探讨通过高压线路并网的大规模光伏电站接人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伏屋顶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屋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形式将能起到良好的节能和环保作用,本文介绍了光伏与屋顶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较为准确的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做出预测,提高光伏并网后电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文章对硅太阳电池组件发电功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光伏发电功率及发电量预测模型。通过改进水电、火电和风电现有的发电量预测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和G(1,1)灰色理论模型),使得改进后模型更适合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预测。最后,对三种预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并网光伏发电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使光伏阵列的输出呈间歇性,而光伏并网系统采用传统的PI控制方法无法快速跟踪其变化易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并对电网产生一定干扰。针对此问题,文中模拟大脑的情感学习、记忆和调节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大脑情感的光伏并网系统电压外环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选取直流电压误差的比例和积分作为感官输入信号并获得相应的控制结构,再利用学习率来改变控制器参数自动调整的范围。与传统PI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校正能力,可以根据直流侧电压误差的大小来调整电压误差跟踪步长,实现系统电压的快速跟踪,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仿真及dSPACE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情感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校正能力、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有效减少系统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同步矢量电流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光伏并网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是一种丰富干净的可再生性能源,研究可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非常重要。该文分析了光伏阵列特性、光伏电源与交流电源之间功率流动特征,提出了改进常压法与同步矢量电流比例-积分(PI)调节器控制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调制方法相结合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使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完全与电网电压相位一致,向电网输送的电能质量符合IEEE929-2000标准要求。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秦月梅 《科技信息》2012,(11):150-150,140
光伏并网是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网光伏发电将主要用于调峰电站和屋顶光伏系统。本文介绍了小功率光伏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以及并网电流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光伏系统发展的趋势.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能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器由DC-DC和DC-AC两个部分组成并通过Dclink相连接,控制部分采用基于DSP(TMS320F240)控制的最大功率跟踪和电流跟踪控制策略,实现了与网压同步的正弦电流输出,逆变器效率为0.78,功率因数为0.97,输出电流的基波分量占电流总量的99.6%.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计算光伏并网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光伏电源作为广义负载来看,建立相关计算模型,并针对一个实际配电网进行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结果给出光伏并网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及提高电网接纳光伏发电能力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PI控制无法实现无静差跟踪的缺点,对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改进.电压前馈补偿可以抵消电网作用, 使系统近似成为一个简单的无源跟随系统.基于内模原理的改进型重复PI控制策略,对于消除非线性负载及其他周期性干扰引起的波形畸变具有明显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并网电流波形良好,并网电流基本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并网的功率因数近似为1,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的两级式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逆变器主电路关键参数的计算,驱动电路、采样电路与过零点检测电路的设计,并网控制策略及DSP相关控制环节的软件设计,最后给出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各硬件电路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霆 《科技信息》2010,(15):338-338
为了减少大型兆瓦级光伏并网电站中的损耗,本文归纳了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中主要几个方面的损耗,并对每种损耗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光伏发电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提出建设并网光伏发电应采取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近期应推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从长远和全局着眼应将建设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放在重要位置。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决定必须高度关注光伏发电与电力系统融入问题,寻求一种既可以实现电站级蓄能又可以实现成本可控的技术路线,据此提出光伏发电与抽水蓄能发电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两级式并网逆变系统为控制对象,分析了整体系统的组成,研究了该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整体控制策略。前级最大功率跟踪(MPPT)通过调节占空比扰动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后级采用双环控制和电压前馈瞬时控制方式。应用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控制方式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实现了逆变输出电流含有较小的总谐波畸变率、并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滑模控制中的抖振问题, 针对光伏并网控制系统, 设计了基于改进型滑模变结构的三相电压型逆 变器。 该方法首先找出准确的滑模切换函数, 推导了其切换函数的存在性; 然后对所得的滑模切换函数进行 “扩大冶, 通过自适应控制得到需增加的距离。 同时经 Matlab 平台搭建仿真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对比分析滑模 变结构控制策略改进前后的瞬态性能。 结果表明, 改进后系统的输出电压较平稳, 总谐波失真降低到 0. 62%, 很好地解决了滑模控制中的抖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