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电光印制电路板(EOPCB)上的芯间光互连提出了一种网络化的连接方案.本方案力图减少芯片间连接线数,消除芯片的控制线及时钟线,通过介质访问技术实现芯片间的互连.该方案假设每个芯片只有一个光收发器(VCSEL/PIN),芯片网络由电气层供电,并通过光互连通信.在假设条件下,芯片网络可采用总线型、环型或星型物理拓扑结构连接.给出了上述拓扑结构网络连接光路实现方法,分析了光路损耗对芯片接入数目的限制,并就适于网络化光互连的光电集成电路(OEIC)芯片结构及介质访问方式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2.
多核处理器核间互连的新型互连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用于片上核间互连的新型互连网络--基三分层互连网络. 该网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对称性以及良好的扩展性. 与2-D Mesh相比,在网络规模不大时,基三分层互连网络更适用于构建片上核间的通信网络. 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较低的平均通信延迟和较高的平均吞吐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有非健康的计算机(已感染计算机病毒)和健康的计算机(未感染计算机病毒),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随机的,当健康的和非健康的计算机通信时是否被感染上病毒也是随机的.如果通过实际数据或经验掌握了这些随机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平均每天有多少计算机被感染病毒或者被感染的概率有多大,以及估计的准确性有多大.  相似文献   

4.
多处理器系统中的互连网络为处理器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制,是决定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连网络的容错性可以用互连网络中设备出现故障时,网络保持正常工作的概率来刻画.笔者用概率方法对4种规则互连多处理器系统(超立方体,交叉立方体,M(o)bius立方体,局部扭曲立方体)的容错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得到结论:基于超立方体或其变体结构的多计算机系统均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其中,交叉立方体具有最好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5.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它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相似文献   

6.
JAV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编程语言,它是一种新的计算概念.互联网语音技术也是一项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网与语音网的功能集成.在P2P网络中,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其它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的资源,同时也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共享.通过JXTA这个开源的P2P平台可以快速建立和开展P2P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使通信网络用较少的时间完成总的通信任务 ,给出一种易于操作的调度方法 :利用图论知识表示通信网络 ,其中用顶点表示通信设备 ,用边表示两设备之间的通信线路 ,边上的数表示设备间的通信任务所需时间 ,且每一设备任一时刻不能同时与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其它设备通信 ,针对这种网络模型 ,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 ,将所有设备分为“忙集”和“空闲集”,将正在通信的线路收集于“在线序偶集”中 ,以让通信任务最多的设备优先进入“忙集”为原则 ,逐步更新以上三个集合 ,并记录新发生事件 ,最终得到较好的作业调度方案 .算例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描述了一种在OSI协议栈中增加等时通信服务的方法,并在Novel的网络集成计算体系结构中加以实现.这种方法能够在保留原有各种通信服务的前提下增加等时通信服务,使计算机网络中的表示信息类型由文本、图形、静止图象等离散媒体扩大到话音、音频、视频等连续媒体,为计算机网络实现多媒体服务打下了基础.按照这种方法设计的协议能运行在4种操作系统、30多种网络和100多种网络适配器上,尤其适合局域网互连环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计算机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简写为 LAN)是将一个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因它是一个通信网络,从协议层次的观点看,包含着下三层的功能,并将连接到局域网络的数据通信设备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组成计算机网络,所以我们又称LAN为计算机局域网络。 局域网络的典型特性有高数据速率(0.1~100Mbps)、短距离(0.1~25km)、低误码率(10-8~10-11)。决定局域网络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三个,即用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用于连接各…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的单体运行,无论从硬件、软件看都造成极大浪费。建立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包括价格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和数据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投资。随着通信传输手段的进步,网络互连需求的激增,网络软件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科技》2009,36(5):73-73
机群并行计算机中的光互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亘连技术。该技术是光传输技术、光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结合的产物。该技术使得以全光传输和全光交换方式实现机群并行计算系统互连网络内部各节点间高速率、高带宽、低延迟的互连成为可能。从而从根本上突破当前采用电互连网络的电子设备存在的“电子瓶颈”限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在一个机构内往往存在多个局域网。一个孤立的局域网其资源和作用范围都有限,随着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扩大,出现了将多个局域网连为一个整体的要求,即通过网络互连来实现更大范围的通信与...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致 《华东科技》1996,(4):32-33
六十年代美国几名巨型计算机互连通信的ARPA军用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壮大,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INTERNET。如今INTERNET已连通了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5千多个网络,网上计算机超过4百万台,用户数超过3千5百万,而且这些数字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几年前INTERNET连到了中国,那时只有清化、北大及科学院的少数教授能够享受此待遇,几年后的今天INTERNET在国内已被“炒”得火  相似文献   

14.
网络火控系统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火控发展仍停留于"多计算机通信体制"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公用广域网构建网络火控,解决火控系统互连互通问题.给出了网络火控的概念,分析了利用公用广域网实现有限时间和有限范围的火控网络的可行性;提出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构建网络火控系统,通过降低可靠性级别和限制业务数据单元最大生存时间来减小平均通信时延,以现有广播信号实现时钟同步以满足火控通信要求.该解决方案为构建网络火控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波长路由的计算机全光互连网络设计周革井文才张以谟华锋陈炫田劲东陈先灵(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300072)在计算机光互连中,实现全光的路由变换节点,是减少光电/电光转换环节和这些环节造成的通信延迟和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本文把时分复用和波长编码...  相似文献   

16.
为使通信网络用较少的时间完成总的通信任务,给出一种易于操作的调度方法:利用图论知识表示通信网络,其中用顶点表示通信设备,用边表示两设备之间的通信线路,边上的数表示设备间的通信任务所需时间,且每一设备任一时刻不能同时与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其它设备通信,针对这种网络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将所有设备分为“忙集”和“空闲集”,将正在通信的线路收集于“在线序偶集”中,以让通信任务最多的设备优先进入“忙集”为原则,逐步更新以上三个集合,并记录新发生事件,最终得到较好的作业调度方案。算例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套接字(Socket)编程,在网络中客户端采用Java语言,服务端采用C语言,成功地实现不同平台下点对点的文件传输,实现网络上任何2台计算机间的文件共享。  相似文献   

18.
卫桢  白妍丽 《科技资讯》2014,12(21):19-19
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由一台联网的电脑来控制操作另外的一台或多台电脑机器,在当前的window系统和Linux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中都有应用.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远程控制技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并在如今的农业生产、网络远程管理以及远程教学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着重分析在DELPHi环境下,远程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控制方法,对计算机远程通信的工作原理概述,以便进一步优化远程控制技术,提高其应用技术的灵活性和应用广泛性.  相似文献   

19.
一、网络建设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互连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  相似文献   

20.
扩展二维网格片上互连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Mesh网格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满足片上网络互连需要的问题,将Mesh网格扩展到三角形和六边形网格,在分析不同结构静态特性并揭示不同结构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基于全局均匀随机通信模型,通过改变网络规模和变换通信强度,分析了不同结构网络的动态特性,最后用链接数表示通信成本,使用该文提出的网络单位成本延迟负载能力这一技术指标,对不同互连结构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规模超大规模片上多处理器中直接单独使用任何形式的二维网格互连均不能取得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