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白内障术后以RESTOR为代表的多焦人工晶体与以AR40e(AMO)为代表的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早期功能视力的比较.研究组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60例(眼),其中30例为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组,30例为多焦人工晶体组.与研究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30 d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 VISION公司提供)进行CSF测定.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50~80之间,矫正视力均大于等于0.8,并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F大致恢复到正常范围,但较正常年龄组降低.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提高了患者的全程视敏度,但早期功能视力不及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明的发展,近视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且高度近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伴随着高度近视所造成的视网膜病变与白内障皆因此也提早发生了,加上近视激光雷射手术的高成功率,使得接受近视LASIK激光的人越来越多,而接受过近视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的病人因为眼角膜厚度及弧度的改变,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人工晶体时,目前眼科界的经验还没有一个很正确的计算公式,各种公式间的误差很大,利用不同公式所得到的人工晶体度数会相差高达5至6D,尤其是超过10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造成医师与病人很大的困扰,再加上病人群的年轻化,术后老花眼问题也是非常的麻烦.因此,除了人工晶体的计算是否精准外,此类病人视网膜通常不太好,而且眼角膜经过近视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的改变,是否适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效果如何?目前眼科界的案例与经验皆很少且意见分歧,本文案例提供大家参考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眼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病例进行追踪观察,检视多焦点人工晶体檀入的一般适应症及特殊病例的效果.术后第三个月远距离视力裸视0.6以上为100%(21/21),0.7以上为90%(19/21),0.8以上为62%(13/21),0.9以上为38%(8/21),1.0以上为29%(6/21).手术后第三个月近视力J5以上为100%(21/21),J3以上为62%(13/21).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在获得远距离视力与单焦点人工晶体相同的情况下,可获得很好的近距离视力,得到非常高的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DG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王爱青(定西地区医院眼科743000)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当今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有效复明术。但是由于术中各种理化因素刺激角膜内皮细胞而发生角膜水肿,常影响术后视力。笔者在对角膜水肿病例用DG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广泛应用,许许多多白内障患者恢复了有用视力.然而,在广泛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个别地方也零星出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甚至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如何规范白内障手术医生的诊疗行为,如何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术后随访也日趋倍受关注.本文就人工晶状体材料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病患因老年性白内障接受白内障手术并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两周接受眼部周围肉毒杆菌注射,注射两周后视力逐步下降,经详细眼科检查皆无异常,给予类固醇及非类固醇消炎药水亦无改善,视力持续下降,注射后六周视力达到最差,之后自动慢慢恢复,注射后八周视力回复至原本最佳视力.  相似文献   

7.
冯华玉 《遵义科技》2003,31(3):35-3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国内外眼科领域显微创手中最具先进性、实用性、推广的顶尖技术,其特点以最快最好的方法实现伤口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术中无出血,术后散光小,白内障未成熟就可手术的优势主导眼科新朝流。为使白内障手术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植入两种不同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白内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进行了对比研究,评价两组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进而指导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体.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0人(64只眼),植入AKreos Ao Iol(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16例(30眼)列入AO组;植入Acryof IQ Iol(负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24例(34眼)列入IQ组.随诊3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无统计学意义,IQ组近视力优于AO近视力.在明视、暗视环境下和暗视合并周边眩光环境下对比敏感度,两组无差异.在波前像差检查中发现,AO组总球差(0.04±0.03)高于IQ组(0.15±0.06),垂直慧差IQ组(-0.13±0.06)高于AO组(-0.21±0.07).结论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保留部分角膜球差,有助于提高远视的视觉质量,而负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保留部分垂直慧差,有助于近视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白内障术后早期以Tecnis为代表的非球面晶体与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功能视力的比较.试验组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60例眼,其中30例为Tecnis组,30例为传统的球面人工晶体组.与试验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3月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 Vision公司提供)进行对比敏感度(CSF)测定.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50~80,矫正视力均≥20/30,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提高.Tecnis Z9001在6、12、18 cpd时较球面人工晶体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以Tecnis为代表的非球面晶体通过其独特的Z-SHARP光学技术抵消了球面像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比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眼科学的发展,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术越来越普及,这一技术具有恢复视力较快,长期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常为首选术型。现总结我院1994、1995年所开展的60例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手术病人共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3岁,平均年龄63.9岁。术后平均视力提高0.7,其中最高达1.0,最低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爱尔卡因1~2次后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爱尔卡因1~2次后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34例后囊破裂者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结果表明:术后1d视力0.5以上者11例(32.4%),术后3个月视力0.5以上者25例(73.5%),其中0.6~0.8者15例(44.1%),1.0以上者10例(29.4%).后囊破裂仍可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1例(34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分别于术前、术后首日、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观察Toric人工晶体轴向位置和转动度数.结果术前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1~0.5,术后3个月时31例患眼裸眼视力0.5;26例患眼裸眼视力≥0.8;32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0.8.术前角膜散光度值、预期残余散光度值、术后3个月时残余散光均值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251,P0.05).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均值明显低于术前角膜散光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264,P0.01);术后残余散光值与预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7,P0.05).术后首日9眼偏离了预定轴位,平均偏差为4.02°±0.65°,其中4眼偏差大于10°.术后3个月时与术后首日相比,人工晶体旋转均值为2.48°±1.96°,其中仅1眼旋转幅度10°,余下的33眼旋转幅度均5°.结论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体可有效提升合并角膜散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且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眼科学屈光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眼科光学检查仪器手术显微镜的广泛使用,视网膜光损伤越来越多地为广大眼科医疗和科研人员所重视,该文对近年来视网膜光损伤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例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行现代晶体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视力明显提高、并发症很少,有效的替代了单纯囊外摘除晶体后配镜给病人带来的视觉不便及超声乳化术对硬核晶体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会晤入术与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40例老年性白内患行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术),56例患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体往往 P(PHACO术)。在双倍角极坐标系中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时,PHACO术的角膜散光改变远低于ECCE  相似文献   

18.
应用YAG激光于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后囊膜混浊手术11例,经治疗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未发现并发症。对治疗中激光可能对人工晶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激光治疗时不损伤晶体的安全激光能量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便捷性。观察181例(186眼)单纯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全部患者都能够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该手术,无一例患者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手术时间为7~15min。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6者占81.18%。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二者相结合使手术更安全、更快捷、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完美匹配的计数理论在量子化学、晶体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一般图的完美匹配计数问题已经被证实为NP-难问题.Lova'sz和Plummer曾提出关于完美匹配计数的一个猜想:任意2-边连通3-正则图都有指数多个完美匹配.本文用划分、求和再嵌套递推的方法给出了3类特殊图完美匹配数目的显式表达式,从而验证了Lova'sz和Plummer猜想在这3类图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